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青  赵昱  陈炜  张雷  赵秀军  赵春芳 《解剖学报》2007,38(3):325-329
目的 探讨P19细胞体外经5-氮胞苷(5-aza)诱导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征.方法 将P19细胞接种于铺有琼脂的培养皿中,用含不同浓度5-aza的培养基诱导培养7d,细胞悬浮生长形成类胚体(EBs).将EBs用生长培养基黏附培养,观察细胞收缩情况;免疫细胞荧光检测α一横纹肌肌动蛋白(asarcomeric actin)、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RT-PCR检测GATA-4、a-MHC基因表达,鉴定细胞分化.结果 将5-aza诱导形成的:EBs黏附培养后,在EBs周围的生长晕中出现自发性节律收缩的细胞团片,α-sarcomeric:actin及cTnT染色阳性,表达GATA-4、αMHC基因.10μmol/L5-aza处理组心肌细胞分化率较高.结论 5-aza暴露结合悬浮培养可诱导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其分化与5-az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海萍  张雷  陈炜  吕洋  尹青  张金平 《解剖学报》2011,42(5):630-634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P19细胞形成细胞聚集体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P19细胞接种于铺有0.5%软琼脂的培养皿中,BMP-2诱导悬浮培养4d形成细胞聚集体,将细胞聚集体用生长培养基黏附培养至19d.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经BMP-2诱导悬浮培养24h后即可见多个悬浮的细胞团形成,至第4天形成细胞聚集体/类胚体(Ebs).将Ebs再用生长培养基黏附培养后,可见位于Ebs中央的细胞密集、颜色较深,为Ebs的内核.Ebs贴壁生长后 8h,细胞由Ebs边缘逐渐爬出,在周边形成单层的生长晕,中央细胞多层排列,增殖速度较快,细胞体积较小,具有高核质比,为未分化细胞.培养至11d后,细胞生长晕中一些细胞变形,胞体伸长,体积增大,呈放射状排列.培养至第19天,Ebs边缘生长晕中变形的细胞表达α-横放肌肌动蛋白和c-TnT蛋白.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C-Tn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并且呈共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分化细胞呈杆状,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器丰富,并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结论 BMP-2暴露结合悬浮培养可以诱导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P19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或铺有琼脂的培养板中,5μmol/L5-aza培养7d后用不含5-aza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跳动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检测及电镜观察等方法鉴定细胞分化。结果5-aza暴露结合悬浮培养可诱导P19细胞分化为有节律跳动的心肌细胞。分化的细胞表达心肌特异的GATA-4、α-MHC mRNA及α-sarcomeric actin、cTnT蛋白,同时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质内有明显的肌丝。结论5-aza在体外可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悬浮培养有助于细胞的心肌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观察P19细胞心肌分化诱导中的几种影响因素,优化P19细胞心肌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使用悬滴法或96孔板悬浮培养法制备细胞聚集体(aggregates),二甲基亚砜(DMSO)为诱导剂诱导P19细胞的心肌分化。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跳动的心肌细胞的产生来确定诱导是否成功,免疫荧光染色确认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分化诱导后心肌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使用96孔板悬浮培养法诱导细胞形成聚集体后转入贴壁培养阶段时细胞聚集体贴壁状态优于传统的悬滴法。DMSO的加入可以提高细胞形成聚集体后贴壁时细胞聚集体的完整性。1×107~2×108L-1的接种浓度下心肌细胞分化诱导效率较高。在可观察到跳动的心肌细胞之前即可检测到Troponin T的表达。结论通过对细胞形成聚集体的诱导方法、诱导剂、接种浓度等因素的优化可以提高P19细胞的心肌分化效率,为开发高效心肌分化诱导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成熟心肌细胞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拟证实成熟心肌细胞对胚胎干细胞(ESCs)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以DAPI(4’6-联眯-2-苯基吲哚)染核作为细胞标记。取昆明小鼠3.5-4 d的囊胚培养后分离出ESCs,以1和(或)2代的小鼠ESCs细胞团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录像动态观察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情况;分别于共培养后3、7、14 d对ESCs行肌钙蛋白T(cTn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1代或2代的ESCs和/或细胞团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约7 d左右出现成节律搏动的心肌样细胞;最好实验批次,可计数到1/4以上的ESCs和/或ESCs细胞团出现节律性搏动。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添加0.6% DMSO时,节律搏动的心肌样细胞分化率未见提高。心肌细胞诱导组,记录已搏动和未搏动ESCs诱导分化后心肌样细胞cTnT蛋白荧光染色阳性;ESCs与心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诱导组,分化的细胞cTnT蛋白荧光染阴性;0.6% DMSO诱导组约3%的细胞cTnT蛋白荧光染色阳性;DMSO联合心肌细胞诱导组,结果与单纯心肌细胞诱导组相似。结论:未经建系操作的ESCs可直接诱导分化为节律搏动的心肌细胞;成熟心肌细胞与ESCs共培养状态下,成熟心肌细胞是ESCs定向分化较强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二甲基亚砜(DMSO)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终浓度为1.0%的DMSO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MSCs经体外诱导后分化的细胞均阳性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T。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在DMSO诱导下可以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Nkx2-5基因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Nkx2-5,探讨外源性Nkx2-5基因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的作用。方法:以真核表达质粒pEFSA-HA-Nkx2-5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人Nkx2-5基因,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到pEGFP-N1载体,鉴定正确。将重组质粒pEGFP-N1-Nkx2-5以脂质体法转染P19细胞,G418筛选2周,聚集4d,贴壁培养16d。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表达。结果:将Nkx2-5基因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外源表达Nkx2-5基因可使P19细胞在无诱导剂、聚集条件下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cTnT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Nkx2-5,外源表达Nkx2-5基因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  相似文献   

8.
人类胚胎生殖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胚胎生殖(EG)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多潜能干细胞。采用无饲养层细胞、无细胞因子等的基础培养液(DMEM+20%NBS+0.1mM 2Me)培养EG细胞,部分在基础培养液添加10μmol/LRA+0.75%DMSO或10μmol/L 5-氮胞苷(5-AZA)诱导人类EG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以检测其是否具有向心肌细胞自发分化的能力。9例(8.49%,9/106)胎儿EG细胞在体外分化得到20个节律性心脏跳动样细胞团,其搏动节律为20~120次/min,体外维持节律性搏动最短2d,最长至15d,呈PAS,Myoglobin,α-actin阳性;对K^+、Ca^+、肾上腺素等具有与在体心脏相似的反应性;透射电镜观察具有心肌细胞样结构。添加DMSO和RA或5-AZA诱导未得到跳动样心肌细胞,但可提高心肌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表明人类胚胎生殖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催产素(OT)在体外诱导P19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P19细胞用含OT的诱导培养基悬浮培养4d,取其形成的拟胚体(EBs)用不含OT的生长培养基贴壁培养10~12d。用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EBs周边生长晕中部分细胞变形、伸长,呈放射状排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变形分化的细胞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并以OT终浓度1×10-7mol/L的实验组阳性率最高(P<0.01)。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具有心肌细胞发育早期的超微结构特征。结论在体外OT能够诱导P19细胞分化为早期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25-3p靶向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别收集诱导分化第0、 5、 10天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心肌分化标志物GATA结合蛋白4 (GATA4)、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房利钠尿多肽(ANP)的mRNA以及miR-25-3p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ADAM10蛋白水平。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P19细胞过表达miR-25-3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P19细胞中miR-25-3p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后P19细胞ADAM10蛋白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5-3p与ADAM10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感染后的P19细胞经DMSO诱导分化10 d后,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心肌细胞分化率; Western blot法检测GATA4、 cTnT、 ANP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 Hes家族bHLH转录因子1(Hes1)、 Hairy相关转录因子1(Hey1)和Hey2蛋白水平。结果 P19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 5、 10天过程中, GATA4、 cTnT、 ANP的mRNA水平及ADAM10蛋白水平均逐渐增加,而miR-25-3p水平逐渐降低;逆转录病毒感染后, P19细胞中miR-25-3p水平显著增加,而ADAM10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ADAM10为miR-25-3p的靶基因;诱导分化10 d后,过表达miR-25-3p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分化率,下调GATA4、 cTnT、 ANP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 Hes1、 Hey1和Hey2的蛋白水平。结论miR-25-3p可显著抑制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其靶向抑制ADAM10表达,进而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于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流动腔系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是体外研究这两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特性与在体条件下均有差异,这可能是没有血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为了了解切应力对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建立了用于多孔PET膜联合培养模型的力学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产生0~40dyn/cm2的稳定层流切应力,并应用本系统观察了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表明,在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沿流体方向发生了重排。这一系统的建立为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撒亚莲  李海标 《解剖学报》2003,34(5):514-517
目的用川芎嗪(ligustrazin hydrochloride)在体外定向诱导SD青年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用低糖DMEM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悬液,接种在塑料培养瓶中。经体外扩增、纯化,选用第5代后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用10μg/LbFcF预诱导24h,更换成含川芎嗪的无血清培养基DMEM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鉴定神经丝蛋白(NF—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联合蛋白-2(MAP-2)、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间质干细胞形态达到均一,呈梭形。用川芎嗪诱导15min到3h,间质干细胞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形似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F-M、NSE、nestin、MAP-2和GAP-43表达阳性,而GFAP阴性。对照组上述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川芎嗪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HIT4+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CD4和CD8亚群中的分布及CD4+HIT4+、CD4+HIT4-细胞的增殖特性。结果发现:1.HIT4+细胞在CD4和CD8亚群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36.9±6.6%和19.7±4.8%。2.CD4+HIT4+细胞对ConA、TT、PPD和Auto-B刺激的增殖反应明显低于CD4+HIT4-细胞,而后者与总CD4亚群的增殖反应水平接近。将HIT4+细胞和HIT4-细胞的分布与增殖特性与已报道的T亚-亚群细胞比较,提示HIT4可能为识别T亚-亚群的一个新标志。  相似文献   

14.
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SCs)形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特征.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加入新生鼠脑匀浆上清诱导48 h.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的性质.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或2个核仁,诱导后细胞呈神经元样,细胞伸出较长的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NSE、NF阳性,GFAP阴性.透射电镜下可见诱导前MSCs胞质较丰富,有较多的细胞器,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见不规则形核,核染色质较疏松,有明显核仁,多为1个.有的MSCs表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诱导后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多为不规则形,染色质疏松,核仁较大,1~3个不等,细胞表面有发达的微绒毛.结论 MSCs是一种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诱导后分化成为具有成熟细胞器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睾丸切除对小鼠胸腺哺育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已证明,睾丸切除(以下简称睾切)动物的胸腺及外周淋巴组织增大,这些解剖学变化与免疫反应尤其与细胞免疫反应加强有关;而给睾切动物雄性激素后则出现相反  相似文献   

16.
17.
透明质酸在巨噬细胞的分布以及对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的透明质酸(HA)分布以及HA对于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探讨HA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聚集蛋白聚糖标记后,在光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内外的HA分布。结果 巨噬细胞产生HA。静止细胞的HA多位于细胞表面、细胞膜下和核周。游走细胞内的HA主要分布在伪足、尾部和核周,细胞外的HA主要分布于伪足和尾部周围。巨噬细胞表面HA和底物HA增加细胞黏附,促进细胞迁移,但游离HA降低细胞黏附。结论 HA在巨噬细胞的分布有特征性。细胞自身产生的HA和底物HA促进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而游离HA降低巨噬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8.
兔肾近端小管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佑之 《解剖学报》1991,22(3):297-300,T002
  相似文献   

19.
施万细胞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其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能否在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方法:分离和克隆新生大鼠海马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同时获取从神经和臂丛神经,从中分离和纯化施万细胞。将施万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进行共培养,借助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其分化后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施万细胞一起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增加,分为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这些神经元样细胞的初级突起比对照组的明显增长。施万细胞能使神经干细胞胞体表面不规则的凹凸变得平整。共培养的施万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可以3种方式接触生长:1.胞体与胞体接触;2.胞体与突起接触;3.突起与突起接触。结论:施万细胞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