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多中心性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ulticentricanglollicularlymphonodehyperplasia ,MAFH)是近年来报道的少见疾病 ,临床变化多端 ,病理形态与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相似的变化 ,而治疗预后甚为棘手 ,本文报道 4例MAFH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本文多中心性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4例为1 990~ 2 0 0 0年在本院及外院会诊的病例 ,活检淋巴结均常规HE染色 ,光镜观察 ,并用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 ,ABC法标记 ,同时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阳性对照 ,Tir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  相似文献   

2.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属于交界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颇为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已婚,因颈部包块10年余于1997年6月19日入院。缘于1985年偶然发现左颈部包块,在广州...  相似文献   

3.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年6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7.2℃,脉博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20/12kPa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首先由Castleman等报道,又称Castleman’s病,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还有“巨淋巴结增生”,“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血管滤泡性纵隔淋巴结增生”等之称。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发现蛋白尿12 d入院。既往无肾病史。体检:Bp13/11 kPa,眼睑无水肿,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6 cm×5 cm、4 cm×4 cm,质硬,无压痛,边界尚清,可移动,余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无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Hb85 g/L,WBC3.4×10~9/L,NO.64,PL117×10~9/L。尿蛋白(+++),RBC15~20/HP,WBC8~10/HP,24 h尿蛋白定量12.35 g,血BUN6.8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分析,进一步认识本病的病理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得出结论:确诊完全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该病较少见,临床上需与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报道了两例该病变,并进行临床、发病机制、病理及免疫组化等讨论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两例均为局限性肿块,手术切除预后较好.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局限性肿块为良性,而系统性者常为恶性结局.结论:在遇到此类病变时,应提醒临床注意有无系统性淋巴结肿大;对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报道了两例该病变 ,并进行临床、发病机制、病理及免疫组化等讨论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均为局限性肿块 ,手术切除预后较好。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局限性肿块为良性 ,而系统性者常为恶性结局。结论 :在遇到此类病变时 ,应提醒临床注意有无系统性淋巴结肿大 ;对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例曾误诊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病例,进一步认识这一罕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病人进行回顾性的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组织病理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临床上分为局灶型(LCD)和多中心型(MCD)。LCD主要为单个胸、腹腔或浅表不同部位淋巴结缓慢肿大及继发的压迫症状,大多不伴全身症状;MCD常多处淋巴结缓慢肿大伴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尚可及累及如甲状腺、肾、心包、乳腺等多器官。由于本病罕见,所以常得不到一些临床及病理科医生的充分认识,易误诊为多种淋巴增殖性疾病。结论确诊完全根据病理学改变,治疗上除可手术切除外,可用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其他疗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 ,5 2岁。因反复恶心、呕吐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半个月于 2 0 0 2年 4月 7日入院。半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及双侧耳后淋巴结肿大 ,初起如蚕豆大 ,逐渐出现双侧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伴有活动后心悸、乏力。查体 :T 3 7 7℃ ,P 1 0 7次 /min,Bp 87/5 0mmHg( 1 1 6/6 7kPa)。重度贫血貌 ,巩膜轻度黄染 ,耳后、颈旁、锁骨上、腋下、腹股沟泛发性淋巴结肿大 ,每处 2~ 5个 ,大小 0 5~ 5cm不等 ,质硬 ,部分融合、粘连 ,活动性差 ,无疼痛及压痛 ,肝脾不大。查 :WBC 7 7× 1 0 9/L ,RBC 2 .3 1× 1 0 12 /L ,HGB81~ 47g/L…  相似文献   

11.
张志忠 《黑龙江医学》2003,27(8):638-638
老年人眩晕证多发生于 6 0岁以上 ,现代医学认为属于脑血管病。其中又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从 2 0 0 1~ 2 0 0 2年间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本病 30例 ,均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30例 ,全部为 6 0岁以上老年人 ,其中 6 0~ 6 5岁 1 8例 ,6 5~ 75岁 1 2例。男 1 7例 ,女 1 3例。全部病例均有阵发性头晕及视物旋转 ,其中伴恶心呕吐者为 2 2例 ,无伴有恶心呕吐者为 8例。全部患者均做头CT检查 ,其中 1 7例为腔隙性脑梗死 ,1 3例正常。全部患者治疗前均做血流变检查 ,其中3项异常者 1 8例 ,2项异常者 5例 ,1例…  相似文献   

12.
胡云光  李叶文  李丽娜 《吉林医学》2007,28(10):1218-1219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 CD)首次报道时,被定义为一种局限于纵隔的肿瘤样肿块,后根据患者淋巴结受累程度不同,分为单一淋巴结受累的局灶型(Iccalized CD, LCD)和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的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两种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刘全芳 《广东医学》2002,23(11):1160-1160
患者 ,男 ,18岁。体检发现右上腹包块 1周于 2 0 0 2年 3月 2 7日入院。体查 :右上腹可及一 18cm× 11cm不规则肿物 ,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 ,改膝胸位后肿块可轻微推动。血常规 :WBC8 4 8× 10 9/L,L 4 3 6 %。B超提示 :右肾内下方 ,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 ,大小 18cm× 11cm ,考虑为腹膜后肿瘤。CT提示 :右肾内下方 ,脊柱旁见一约 8cm× 12cm× 18cm软组织肿块影 ,密度欠均匀 ,CT值约为 4 3 6Hu ,中央见低密度区及小点状钙化影 ,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CT值约为 75Hu ,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 ,右肾受压向外…  相似文献   

14.
司英健  张曦  陈幸华  光丽霞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5,34(9):1313-1314,1317
目的讨论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本文主要从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DNA图像分析三个方面对两种疾病加以鉴别,并附我科临床病例予以说明.结果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在组织学特征,bcl-2,Mcl-1,CD20,CD3,CD10,CD5表达,免疫球蛋白轻链表达,DNA图像分析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充分运用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有助于辨明两种疾病的不同性质,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初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最大直径5cm,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左颈部肿物术后多次复发,于1998年3 月1日入南方医院.患者1974年发现左颈部肿物,分别于1974、1975、1985年3次行左颈前区肿物摘除术,每次术后均复发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结核,最后1次手术后半年再次复发至今.入院后查体:肿物位于左颈部颌下区,质软、活动、无压痛,身体其它部位无异常,胸片正常.颌下三角区颌下腺处可见肿物(5个),呈分叶状,大约5 cm(3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红,未见干酪坏死物.镜下所见:增生性淋巴滤泡散布于淋巴结,淋巴窦完全消失,滤泡间见广泛透明性变的毛细血管增生,并向滤…  相似文献   

17.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以往认为是罕见的口腔粘膜病,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较少见,对其临床病理分析虽有报道,但对浸润的肥大细胞的病理意义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10例BLOM、5例扁平苔藓(LP)及7例正常唇粘膜经酸性地依红-姬姆萨染色、光镜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BLOM固有层浅层及深层增生的MC数目及分布与另2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的结果,支持临床上以夜间剧烈病痒为主诉的症状,为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组织胺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方法分析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但其中1例带病生存期30年,另1例为盆腔子宫韧带肿物,因子宫肌瘤引起的阴道流血手术发现。该病有特征光镜形态学改变,有透明性变小动脉似胸腺小体样变,管壁有均质、红染物呈同心圆状沉积,滤泡外套层增厚明显,呈蚊香排列,免疫组化CD3及CD20显示T细胞及B细胞的分布,CD21、Ki-67、Bcl-2、CD5、CD138、CD38、CyclinD1、Kappa、Lambda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结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患者为中年,但发病时间早,长期带病生存,局限性肿块有良好的预后结局,系统性为恶性结局,诊断时需要与多种淋巴结病变鉴别,特别是系统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多中心性网织组织细胞瘤是以皮肤、黏膜结节伴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合并结缔组织疾病较少见,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需与结缔组织疾病相鉴别。现报道1例多中心性网织组织细胞瘤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对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疾病治疗3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大,30岁。于1986年9月10日入院。一年前因咽部异物感而发现咽部长有肿物,无痛,无呼吸及香咽困难。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咽部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三度肿大,表面呈多发性乳头样增生,乳头间有干酪样分泌物,触之不出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于1986年9月15日在局麻查行双侧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不多,取下完整。右侧3.0×2.0×1.5cm,重8.6克,左侧1.5×2.0×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