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了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并与77例正常健康组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确诊为高血压前的饮食习惯、生化指标、其他5大项中的34个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结论:34个变量中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l回归分析有18个变量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对这18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腰臀比、K^ 、Ca^2 、胰岛素、肉类、家族史、婚姻状况7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血压家族史、腰臀比值较大、常食肉类、离婚或丧偶、低血钾、高血钙、高胰岛素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宝山区居民高血压病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法对1728人进行调查,并对可能与高血压病相关的1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有9个变量与高血压病有显著意义;对这9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中35岁以上年龄、肥胖、精神紧张、脑力劳动、口味重和甜食习惯6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高血压病人有关高血压知、信、行水平大都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结论:35岁以上年龄、肥胖、脑力劳动为宝山区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防制高血压病除了要继续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教育以外,更应注重对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尿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尿石症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重庆地区尿石症病例346人,对照组365人,进行尿石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处理资料.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13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尿路炎症、尿石症家族史、喜欢体育锻炼、肥胖(BMI≥25)、出汗多、进食大量动物蛋白质、喜饮矿泉水为危险因素,每日液体入量多、教育程度高为保护因素.结论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尿石症家族史与尿石症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有关独立危险因素或独立保护因素. 方法 选择9个可能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以脑梗死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F-β1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痛、糖尿病外,Lp-PLA2可能是它的独立危险因素,TGF-β1为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74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对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16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在脑梗死病人中占很大比例,肺部感染、发热、年龄及意识障碍变量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肺部感染、发热、年龄及意识障碍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磷脂抗体在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学的地位与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心磷脂抗体的检测采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中风家族史、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及心磷脂抗体在两组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高血压、中风家族史、吸烟史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密切(OR〉1,且OR95%Cl不包括1),心磷脂抗体、高胆固醇血症在中青年脑梗死发病中作用小(OR〉1,但OR95%CI包括1)。结论:心磷脂抗体尚不能认为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21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包括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超重和肥胖、年龄、性别等。结果研究发现近年来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又呈现出新的特征。结论心脏病和原发性高血压以及吸烟史和酗酒史还有高脂血症和高血糖,已经成为了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治疗青年人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TOAST分型标准对15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39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OD)10例,病因不明型(UND)8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糖尿病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861、25.227、21.462、42.653、42.672、15.282和6.491;危险因素构成比方面,高血压、吸烟、饮酒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1.1%、42.3%和41.0%,糖尿病所占比例最低为26.3%。结论:青年脑梗死以OD和LAA所占比例较高,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为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丽娜  王金立 《中外医疗》2012,31(15):70-7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4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5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为中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降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吕子静  吴林秀 《广西医学》2011,33(11):1494-1495
目的了解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单位1816人,用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对调查中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变量分层进行x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标化患病率为22.9%,存在多种高血压高发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在排除混杂和交互作用后,BMI指数是高血压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春苗 《海南医学》2012,23(18):89-9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36例(47.4%),高脂血症42例(55.3%),糖尿病9例(11.8%),肥胖8例(10.5%),吸烟37例(48.7%),饮酒21例(27.6%),心脏病史7例(9.2%),脑卒中家族史12例(15.8%),不明原因5例(6.6%)。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是几种危险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提高青年脑梗死的治愈率,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通过对1997~2002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0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其职业、体重、高胆固醇和不良嗜好有关(如吸烟和饮酒)。结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除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其共同点外,还与其吸烟、饮酒、家族史、感染、职业、体重和不良嗜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布及危险因素,指导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对收治的63例年龄在18 ~ 45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卒中亚型.结果 本组患者TOAST亚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9.5%、小动脉闭塞(SAO)型17.5%、心源性脑栓塞(CE)型22.2%、其他明确病因(SOE)型20.6%、不明原因病因(SUE)型30.2%.危险因素构成比为:嗜烟60.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8.1%、高血压30.2%、高脂血症28.8%、嗜酒28.8%、心脏疾病22.2%.结论 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年轻患者(<3 0岁)以其他明确病因型及不明原因型脑梗死多见.嗜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嗜酒、心脏疾病、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作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卢波  韩莉  尹航 《医学综述》2014,(2):356-358
目的分析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保定第二中心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涿州市新农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0例(A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349例(B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稳定性脑梗死患者220例(C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初发患者414例(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热、椎动脉狭窄均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压控制不良、颈动脉斑块、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早期防治措施,可降低进展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发生率,最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结果 71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61例(2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和意识障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后肺炎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病死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自然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糖尿病患者255例,经检查发现的81名有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174病例作为对照组,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年龄,吸烟,家庭史等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低收入,高血压,肥胖史和中风家族史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控制过高的体重,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尤其应关注高年龄,低收入和有中风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应关注低收入糖尿病患者的医疗保健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性态分析结合 DNA银染技术 ,对 83例正常人 ,83例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 ,5 5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分析。结果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无相关关系 ,但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脑梗塞患者 AGT基因 TT基因型频率 6 1 .8%和 T等位基因频率 76 .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2 .7%和 6 5 .2 % (P<0 .0 5 ) ,以及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组的 44 .6 %和 6 8.1 % (P<0 .0 5 )。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 AGT基因 TT基因型携带者易患脑梗塞 ,这种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脑梗塞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危险因素,以期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统计南阳市中心医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0 月收治的96 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后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患者共有23 例,记为观察组;其余73 例未发生心律失常- 房颤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心率失常- 房颤发生的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两样本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脑梗死患者预后改善提供依据。结果年龄≥70 岁、心律失常- 房颤家族史、大面积脑梗死、NIHSS 评分≥16 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功能III~IV 级、抗凝治疗、服用溶栓药物、脑梗死手术治疗、LAD≥45 mm、LEVDD≥50 mm、颈动脉软斑块、适当锻炼等均是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危险因素按照危险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为大面积脑梗死(OR =3.987)、颈动脉软斑块(OR =3.246)、NIHSS 评分≥16分(OR =3.214)、合并高血压(OR =2.067)、年龄≥70 岁(OR =1.932),而抗凝治疗、服用溶栓药物、脑梗死手术治疗、适当锻炼均是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保护性因素(b<0,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