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第二扩散导光板光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直下式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模组均匀度低且模组厚度大的缺点,提出了加入第2扩散导光板的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并采用九点取值法及TRACEPRO软件,模拟了第2扩散导光板入光面及出光面、高度和厚度对背光源模组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扩散导光板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对背光源模组均匀度的提升影响较大。当入光面采用凹陷结构、出光面采用弯曲结构时,有利于增大模组均匀度;且模组的均匀度分别随凹陷结构半径的减小和弯曲结构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其高度和厚度主要影响背光源模组的光斑显示效果,随着高度的增加,光斑范围增大,暗区团逐渐减小;随着厚度的增加,照度最大值增大但亮点增多,产生亮暗不均的现象,从而影响了背光的主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验证,设计和制作了一款采用双侧边光式白光LED作为背光源的26inch(1inch=2.54cm)液晶电视。选用的白光LED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在实际制作中利用高效的驱动电路对白光LED单元进行驱动。模拟结果表明:此结构的白光LED背光源液晶电视亮度均匀性能够达到91%,色度均匀性达到85%,完全满足设计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型直下式正三角阵列LED背光源的光学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直下式LED背光的基础结构入手,对传统的矩阵LED背光布局方式进行数学建模.针对该布局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三角阵LED背光布局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小混光"盲区"比例,提高均匀性.通过Lighttools仿真软件证明了该新型结构的有效性:当灯腔高度为20 mm时,新型正三角阵结构的均匀性为90.79%,相比于传统矩阵结构的88.77%,提升幅度达到2%;在LED间距较密的情况下,新型正三角阵结构的均匀性相比传统结构而言优势并不明显,仅有不到1%的提升;随着灯腔高度的提升,新型正三角阵结构相比传统结构的优势逐渐缩小,当达到24 mm时,均匀性的提升仅有0.3%.  相似文献   

4.
游翔 《光电技术》2006,47(1):49-5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技术的新型光校准系统。以一种LED阵列为光源。并通过使用一种带反射器的锥形波导管.该器件可能获得具有高亮度和所需发散性的集成光束,该光束具有结构紧凑的大光输出面。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控制光束参数的光学模块。其特性使之可以应用于许多需要高亮度、高亮度均匀性、高宽长度比和狭窄的倾斜分布的不同场合。为提高显色性能,必须使用白光LED或三种不同颜色LED组成的阵列。  相似文献   

5.
基于Taguchi实验方法和Tracepro仿真软件,研究了 Mini LED背光模组中LED芯片大小、芯片发光半角、芯片出光面到液晶层的距离等因素,对液晶面板照度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相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芯片出光面到液晶层的距离对照度均匀性影响最大,影响因素的权重占比达到82.88%;发光半角占比14.33%:芯片大小占比为14.33%.根据研究结果,固定发光半角与芯片尺寸,调节出光面与液晶面板层的距离,得到了最优的照度均匀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以及RoHS法规的实施,近年来LCD产业针对替代传统CCFL背光源产品的研究,众多企业和机构各显神通。现在LE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长最快的领域就在LCD产业——从LCD中小尺寸发展到大尺寸,LED背光技术莲蓬勃勃,可以说LCD产业已经成为LED产业发展的风帆。  相似文献   

7.
LED因其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已渐渐被广泛应用于照明产业。为了兼顾LED照明的光效率与光束整形均匀化问题,人们开发了光扩散膜技术。本文概述了LED照明产业国内外市场最新的发展动态,光扩散膜的原理与制作工艺,着重研究了光扩散膜的光匀化机理、不同微结构膜的光扩散效果和透过效率,分析了其在LED照明产业中的技术状况及应用趋势。指出,解决和掌握光扩散膜制作和产业化应用的核心技术,是推动我国LED照明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志彬  钱可元  罗毅 《半导体光电》2012,33(5):651-656,671
荧光粉的吸收散射特性、粒径分布及荧光粉涂层的形状对白光LED色温角空间分布具有直接影响。通过Mie散射理论对不同形状的荧光粉涂层进行了光学计算仿真,研究了荧光粉涂层形状对白光LED空间色温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形状的荧光粉涂层效率,并从中找出色温均匀性最佳的荧光粉涂层形状。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具有精确控制喷胶量和喷涂位置功能的高速喷胶技术对1mm2大功率芯片的荧光粉涂层的涂敷工艺进行实验制作,控制器件的平均色温在5 000K,获得荧光粉涂层形状对白光LED色温角空间分布影响的测量结果与计算仿真结果相吻合。通过该方法制作的荧光粉涂层使白光LED的最小色温差异达到537K,远优于目前一般采用的荧光粉涂敷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溶液法在倒装芯片表面涂覆掺杂有纳米颗粒的抽光层,在抽光层上涂覆荧光粉层制备白光LED模块。利用仪器设备对样品的光色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发现,TiO2掺杂颗粒粒径由16 nm增大到46 nm,模块光效幅度增加0.75%,色温提升0.57%,空间角度色温均匀性由0.869 3增大到0.87;通过调节TiO2颗粒掺杂浓度,发现模块色温平均值先升后降,分布呈边缘低中间高的态势;在掺杂浓度为0.8%时,模块光效提高约5.75%,平均色温提高了9.17%。结果表明,在满足Rayleigh散射条件下,粒径大小对模块光色性能影响不明显。通过在抽光层掺杂一定比例的TiO2纳米颗粒,可提高白光LED模块出光效率,同时能有效改善模块的空间色温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白光LED应用于室内照明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光LED具有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寿命长、环保等很多其它传统照明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取代白炽灯跟荧光灯最具潜力的照明光源。本文根据目前半导体照明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GaN基白光LED应用在室内照明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视觉指标、光学参数、封装技术、价格等方面出发,指出了白光LED在日常照明普及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针对现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对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款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驱动设计方案,并对LED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分类,讨论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优缺点。最后结合15in面板,设计了一款混联的LED控制电路并给出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大尺寸LCD背光应用的LED驱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LED的基本光电特性,并解释了需要恒流驱动LED及PWM调光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应用在中大尺寸LCD背光上的几种LED驱动方案,并简要比较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LED背光液晶显示器的色彩管理及其特征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色彩管理技术是实现色彩在各种设备之间传输和再现一致性的重要技术,它已经成为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基于ICC标准的色彩管理技术的原理,介绍了LED背光液晶显示器特征化的实现方法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LED的直下式动态LCD背光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液晶显示来说,与静态背光源相比, 直下式动态背光源具有多种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ED的直下式动态背光源结构,将单个LED发出的光投射区域限制在散光膜的单一区域,即每个LED只负责液晶部分区域的背光照明.基于该结构,对240 mm×180 mm尺寸的背光源仿真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其亮度均匀度达到93.1%,ΔU′V′小至0.003 545,完全满足背光源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液晶显示器(LCD)背光模组为应用背景,分析了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特性,指出电流控制是LED亮度调节的最佳方式.为了获得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调光效果,设计了一个三级结构的LED驱动调光电路.实验表明,利用所设计的LED驱动电路不但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而且可以减小LED主波长以及色坐标的漂移,有效控制LED的辉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LCD背光源中金属反射罩对CCFL亮度的影响。通过测量金属反射罩与CCFL间不同距离时CCFL的亮度,以及不同温度下的CCFL亮度,分析了对亮度造成影响的原因,找到了金属反射罩对CCFL亮度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能效等级标准的详细分析,来探讨LED背光模组的设计、整机电路和软件的设计。通过分析能效等级标准中的重要参数--亮度、均匀性、功率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原因,对设计中如何确定LED数量、选用光学器件设计参数进行了说明。通过分析,文章最后给出不同能效等级的电视亮度和功率的对应关系,并且建议在合理亮度的时候,背光功率对应需要的值,同时对电视机整机硬件和软件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胜斌 《电子科技》2012,25(3):97-100
液晶电视背光模组作为设计的关键,正从LCD向LED模组、从小尺寸LED向大尺寸LED模组转变。在LED模组设计中如何将LED点光源转化成均匀的面光源,同时保证必要的光能量利用率,是背光源设计所面临的两大议题。尤其在大尺寸背光模组中,为降低成本,需在设计之初,对背光模组的各个器件进行整体考虑和计算。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中心辉度为≥420 cd/m2;亮度均匀性≥76%;色坐标、视角、画质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满足液晶显示器NVIS的高亮LED背光设计方法。介绍了白灯LED+OGB LED背光阵列优化设计,降低混光距离比、提高均匀度的方法,并通过试差法,对配色后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最佳配色方案;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夜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