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已经对原子与双原子分子间的碰撞量子干涉进行了理论研究,为了对 分裂引起的碰撞诱导转动传能进行更一步的研究,建立了洪德情况b下原子双原子分子系统的理论模型.对洪德情况b下原子双原子分子系统干涉程度进行了讨论,并对洪德情况b下NO与He, Ne , Ar碰撞干涉角进行了定量计算。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下,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定量分析转动量子数,实验温度等对干涉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沙国河及其工作组于1995年发表了COA^1∏(v=0)~e^3∑^-(v=1)与He,Ne及其它碰撞伴的碰撞过程中转动传能的碰撞量子干涉现象,并得到了积分干涉角,陈等从理论和实验上发现了Na2(A^1∑u^+,v=8~b^3∏0u,v=14)体系与Na(3s)碰撞的碰撞量子干涉现象,孙等计算了其积分干涉角,但是对微分干涉角没有过多的计算.本文作为对原子-双原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长程相互作用势,计算了单叁混合态的Na2(A^1∑u^+,v=8~b^3∏0u,v=14)体系与Na碰撞的微分干涉角,并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参数的关系,此理论模型对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介绍了单三重混合态同核双原子分子Na2 (A1Σu+, v=8 ~ b3Π0u, v=14)和Na碰撞传能的干涉相位角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且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势(一种是长程吸引相互作用势,另一种是Lennard-Jones 相互作用势),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在实验温度750K下,计算积分干涉相位角,与实验值相差很小.干涉相位角的大小表明混合态体系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最后,分析了干涉相位角随着不同参数的变化关系,发现Na2 – Na体系中,干涉相位角随各参数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沙国河等人在CO(A1∏(v=0)~e3∑-(v=1))体系与He,Ne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测量了干涉度。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转动量子数以及能量间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考虑长程相互作用势,应用一级玻恩近似和直线轨迹近似,分别计算了CO(A1∏(v=0)~e3∑-(v=1))体系和He,Ne,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不同转动量子数以及不同能量间隔下的干涉角,得到了干涉角随转动量子数和能量间隔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对设计、分析这种类型的实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原子-双原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计算了单-叁重混合态的Na2(A1∑u ,v=8-b 3∏0u,v=14)体系与Na碰撞的微分干涉角(b≤ρ和b≥ρ),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参数的关系,对其碰撞量子干涉作出了定量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对原子-双原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 究. 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计算了 单-叁重混合态的Na2(A1∑+u,v=8~b3Π0u,v=14)体系与Na碰撞 的微分干涉角(b·?和b??),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参数的关系,对 其碰撞量子干涉作出了定量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详细介绍了单三重混合态同核双原子分子Na2(A1∑+u,ν=8~b'3Ⅱ0u,ν=14)和Na碰撞传能的干涉相位角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且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势(一种是长程吸引相互作用势,另一种是Lennard-Jones相互作用势),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在实验温度750 K下,计算积分干涉相位角,与实验值相差很小.干涉相位角的大小表明混合态体系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最后,分析了干涉相位角随着不同参数的变化关系,发现Na2 Na体系中,干涉相位角随各参数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对CN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由于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效应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本文讨论了微分干涉角.在一级波恩近似下,考虑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及影响干涉的各个因素.定量计算了微分干涉角,及其随参数、温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碰撞转动传能量子干涉中积分干涉角与散射角之间的关系,在洪德a情况下提出了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积分干涉角.在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了长程相互作用势,提出了双原子分子Λ分裂2∏态洪德a情况下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理论模型.在洪德a情况下讨论了干涉程度,并定量地计算了CN(A2∏)在洪德a情况下与碰撞伴He、Ne和Ar的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干涉角,进而得到了与积分干涉角有关的各个参量.  相似文献   

10.
Ⅱ态双原子分子∧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Sun等在CO(A^1Ⅱ,ν=3)和He碰撞实验中转动传能截面的反常现象,考虑一级含时波恩近似、长程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道近似,建立了Ⅱ态双原子分子由于∧分裂引起量子干涉的理论模型.运用这一理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实验中碰撞伴为He时转动传能截面的反常现象:σ△J=0^ε→ε‘<σJ=±1^ε→ε‘。首先介绍了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的研究进展,然后建立了Ⅱ态双原子分子由于∧分裂引起量子干涉的理论模型,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and the scattering angle in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CQI),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of the atom-diatomic [case(a)] molecule system in detail. For the 2∏ electronic state in Hund's case (a), the degree o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is also discussed.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s of NO(X^2∏) ar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for the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Hund's case (a) induced by collision with He, Ne and Ar atoms. Th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is presented.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are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vari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with the impact parameter and relative velocit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物质波的干涉是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而产生的干涉现象。对于双原子分子单三重混合态转动传能过程具有波动特性,两个通道间存在量子干涉效应。基于玻恩近似的微扰理论,本文利用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给出了包含干涉相位角的干涉表达式,建立了新的量子干涉模型,并讨论了此模型中利用的近似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分子内部转动传能的静态池实验观察到了碰撞量子干涉效应(CQI),并且测得积分干涉角,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分子内部转动传能的碰撞量子干涉效应信息,实验就必须要采用分子束实验进行.本文理论上采用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应用含时微扰理论的一级波恩近似,假想在分子束实验的条件下,建立在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中碰撞量子干涉的理论模型.理论上推导出微分干涉角具体表达式,通过计算定性地讨论了微分干涉角随着碰撞参数、速率等的变化趋势,同时初步探讨了实验的正确观测途径,得出了采用分子束进行实验观测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束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实验的进行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波恩近似理论对双原子激发态转动传能进行了剖析,更深入的研究了原子分子碰撞过程中量子干涉效应相关信息.利用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建立了新的量子干涉模型,讨论了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碰撞时散射角和微分干涉角的关系,得到了干涉角和各向异性参数及转动量子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波恩近似理论对双原子激发态转动传能进行了剖析,更深入的研究了原子分子碰撞过程中量子干涉效应相关信息.利用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建立了新的量子干涉模型,讨论了原子与分子碰撞时散射角和微分干涉角的关系,得到了干涉角和各向异性参数及转动量子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沙国河及其工作组于1995年发表了CO A1Π(v=0)~e3∑-(v=1)与He1,Ne及其它碰撞伴的碰撞过程中转动传能的碰撞量子干涉现象,并得到了积分干涉角,陈等从理论和实验上发现了Na2(A1∑u ,v=8~b3Π0u,v=14)体系与Na(3s)碰撞的碰撞量子干涉现象,孙等计算了其积分干涉角,但是对微分干涉角没有过多的计算.本文作为对原子-双原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长程相互作用势,计算了单叁混合态的Na2(A1∑u ,v=8-bΠ0u,v=14)体系与Na碰撞的微分干涉角,并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参数的关系,此理论模型对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以前的理论研究中,给出了AB(1∏,J) C(sli)→AB(1∏,J′) C(slj′)碰撞诱导电子和转动传能的理论模型.为了进一步在理论上研究AB(1∏,J) C(s1l1j1)→AB(1∏,J′) C(s1l1j1′) C(s2l2j2′)的电子和转动传能的电子量子干涉,以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为基础,考虑各项异性Lennard-Jones相互作用势,给出了其理论模型.得出了衡量干涉程度的干涉角,对完全干涉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决定几率比的因素,此理论模型对理解和进行这种类型的实验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