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Madigan术治疗前列腺中叶增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Madigan术治疗前列腺中叶增生的疗效。方法:对39例前列腺中叶增生的患者采用联合膀胱颈部切开的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体,同时处理膀胱内病变,术后随访2-24个月,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小说。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恢复均顺利,出院时IPSS平均3.8分,生活质量评分0-2分,最大尿流率14.5-23.5ml/s,剩余尿量<20ml,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既切除了重度增生突入膀胱内的前列腺中叶及处理了膀胱内的病变, 又保留了尿道粘膜的完整性,是处理前列腺中叶增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预防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中出血的方法,自1994年2月至1997年2月,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中结扎膀胱下动脉35例,未结扎膀胱下动脉30例,术后57例随访3~36个月,结果显示结扎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并认为改良术式具有不损伤尿道、保留性功能、简单易行的优点。对前列腺血管神经外科解剖及术中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adigan手术方法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应用Madigan术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0--150(平均98)min,术中出血量200--400mL。术中尿道损伤20例,切除前列腺组织25~100(平均58)g。术后继发性出血2例,再置管冲洗,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8月,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结论:Madigan术式合乎解剖生理特点,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保持了生理性排尿和正常射精功能。但手术视野小,尤其是肥胖患,易损伤前列腺包膜前静脉丛,术中出血较多。尿道易损伤,有中叶增生或伴有膀胱结石,膀胱肿瘤需再次切开膀胱处理。  相似文献   

4.
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50例体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93年11月-1994年12月对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改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本手术特点在于钝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之间的组织,切除整个增生的腺体组织,同时也能将突入膀胱内中叶予以切除,而且保留完整尿道与膀胱颈,术后渗血少,膀胱冲洗后冲洗液很快清亮,并发症术。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减少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手术率。方法分析1980年1月至1996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手术患者18例。结果再手术主要原因为腺窝出血、腺体残留、膀胱颈挛缩和膀胱及前列腺段尿道铸型结石形成等。结论术中适当缩小膀胱颈口、常规楔形切除后唇、术后应用抗生素、避免早期剧烈活动以及彻底切除增生的腺体是防止和减少术后再手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1993年9月-1996年5月对53例前列腺一症患者采用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手术。术前留置民管后作CT检查,按CTI有列腺体积计算重并发分长,了解尿道走向,手术特点为锐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膀胱颈之间的组织及前列包膜,切除增生的腺体组织,保留完整尿道与膀胱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1-32个月,疗效满意。对手术操作要点及适应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2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即电刀切开膀胱颈部剜出前列腺、窝缘连组交锁缝合。结果证实手术出血少,水野清晰,并发症少。文章重点对手术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选取我单位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63例施行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应用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镜的外鞘及电切袢,在增生的腺体与外科包膜间逆行剥离,边剥离边止血,将整个增生的腺体从腺窝里完整剜除。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5例,膀胱前列腺连接部穿孔行腹腔引流1例;轻度尿失禁15例,均在两周内可恢复,压力性尿失禁4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无输血、电切综合征及再次手术病例。切除腺体组织40~125g,平均55g,大于70g为66例,手术时间45~150分钟,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50~150ml。随访3个月~4年,Qmax均恢复正常,IPSS评分≤7分。结论前列腺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术式出血少,切除腺体组织彻底,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大体积前列腺。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出血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出血再手术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866例中术后48h内早期出血再手术者46例资料。结果前列腺包膜穿孔、静脉窦开放出血22例,膀胱颈口出血7例,三角区黏膜或肌层损伤出血6例,膀胱壁造瘘口出血5例,凝血功能障碍前列腺窝渗血4例,组织碎块堵塞2例。再次手术后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及术中各个阶段处理不当均可造成不可控制的出血。熟练的操作技术,止血彻底,避免切穿前列腺外科包膜可减少术后出血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腔内剜除法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目的 评价腔内剜除法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TU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中结合镜鞘及电切袢的应用,于前列腺尖部寻找到增生腺体和外科包膜的界面,沿此间隙将增生腺体从外科包膜上环状剥离、剜除,切碎。通过临床1000例应用研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安全性及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及拔除尿管时间和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采用新的切割方法前列腺尖部被完整剜除,无需修整,尖部尿道成为由外科包膜构成的喇叭口状自然界面,经过剜除的增生腺体,界面清楚,血供减少,利于快速切除,不易出现包膜损伤,切除效率明显提高。1000例手术顺利,术后发生短期尿道刺激症者150例,发生膀胱颈挛缩6例,尿道狭窄10例。手术时间、出血量随着前列腺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而相应延长或增加,与前列腺体积、重量呈正相关(P〈0.05)。随访6~18个月,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及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剜除术是TUVP术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直接显著尿道入路的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改进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认识尿道前列腺部有部分无增生组织覆盖的区域。对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将前列腺包膜横切口移至近膀胱颈部,显露无增生组织覆盖的尿道区域,直视下分离出尿道,完整切除增生腺体,结果 12例术中均能显露无增生组织覆盖的区域,清晰地分开尿道与增生腺体。10例尿道保留完整,2例尿道破裂。  相似文献   

12.
报告26例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即Madigan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结果。本手术特点在于钝性及锐性剥离前列腺及尿道之间的组织,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保留完整的尿道。术后一般不需膀胱冲洗,3~7天拨除Foley尿管恢复排尿功能,并发症极少,疗效满意。对手术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8月~2002年4月,我们收治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后引起排尿困难2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年龄55~78岁,平均67岁。21例均属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排尿困难的原因是:①术后膀胱颈缩窄8例;②遗留一叶增生腺体2例;③前列腺部尿道闭锁3例;④前列腺部尿道形成狭窄环3例;⑤因前列腺癌漏诊与误诊2例;⑥尿道外口并发尿道狭窄3例。除2例遗留一叶增生腺体未切除者外,均为术后尿潴留入院,其中11例已行膀胱造瘘术。  相似文献   

14.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适应证选择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5年12月~1997年12月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71例,其中11例涉及手术适应证选择的有关问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年龄63~81岁,平均69.4岁。有排尿困难史1~8年,IPSS评分为19~31分,平均23.5分。经直肠指检、经腹前列腺B超及前列腺CT扫描(6例)诊断为BPH,均为~度增生。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平均为57.3g,5例伴肾功能受损。全组病例均排除糖尿病及神经原性膀胱。1.2 术中情况本组有6例术中剥离腺体困难,其中3例粘连严重,无法完整保留尿道,勉强行包膜内腺体切除,术中失血量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巨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70.5岁,平均前列腺体积225ml,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为4.6ml/s,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7分,平均生活质量指数(QoL)5分.结果 10例患者均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摘除腺体平均重213g,平均手术时间85min,术中平均出血550ml,2例输血1~2u.术后连续膀胱冲洗平均2d,留置导尿管平均13d,留置膀胱造口管平均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所有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拔管(导尿管及膀胱造口管)后能自行排尿,2例出现轻度尿失禁.出院时Qmax平均18.5ml/s,IPSS评分平均7.5分,QoL评分平均1.5分.结论 开放性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改良 Madigan 前列腺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附5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1993年9月~1996年5月对5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手术。术前留置尿管后作CT检查,按CT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重量并分度,了解尿道走向。手术特点为锐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膀胱颈之间的组织及前列腺包膜,切除增生的腺体组织,保留完整尿道与膀胱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访1~32个月,疗效满意。对手术操作要点及适应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ü J  Cao QY  Wang W  Deng ZX  Huang XT  Nie HB  Wang YL  Hu WL  He HX  Ye L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60-762
目的 对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 (MPC术 )进行改良 ,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对 52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行MPC术 ,并进行手术改良。包括 :(1)显露膀胱颈及尿道起始部以避免或减少尿道损伤 ;(2 )联合膀胱顶部小切口以治疗中叶增生显著和 (或 )合并膀胱病变的BPH。结果 尿道完整或基本完整者 48例 ,术中出血较少 ,平均手术时间 12 0min。其中 3 5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1~ 12个月 ,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 18 9ml/s;8例患者手术前后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证实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及膀胱颈完整 ,尿道较术前明显增宽。 结论 改良的MPC术减少了尿道损伤的发生 ,扩大了MPC术的适应证 ,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耻骨上经膀胱保留后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2例耻骨上经膀胱保留后尿道前列腺时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2分,术中平均出血40ml,切除腺体平均52.4g,术后无出血、感染、尿失禁等并发症,随访半个月~23个月,排尿通畅,剩余尿0~3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8ml/s。认为该术式保留了完整的尿道连续性,术后恢复快,并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对术中操作要领,适应证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以便更好用于临床。方法 :根据不同BPH患者的特点选用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 ,近膀胱颈部横切口显露尿道 ,或联合膀胱切开行增生腺体切除术并膀胱结石取出术 ,对3 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3 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2 6例完整保留尿道 ,5例尿道或膀胱颈部粘膜损伤均一期修复愈合。术中出血 110~ 60 0ml,平均 15 0ml,均未输血。手术时间 90~ 15 0min ,平均 12 0min。 2 1例随访 2~ 6个月 ,IPSS由术前平均 2 7.1分降至术后 8.3分。结论 :利用改良的Madigan术可提高手术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简化Madi gan术式的技术难点 ,拓宽Madigan术式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BP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PKRP中根据前列腺大小及其与包膜粘连情况等分别采用单纯顺行电切法、分割顺行电切法、分割逆行切除法、完全逆行切除法治疗BPH患者1900例,并比较其疗效。结果:1900例手术顺利,术中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膀胱穿孔发生;术后发生短期尿失禁83例,继发出血1例,尿道狭窄54例,膀胱颈挛缩4例,增生复发3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术后6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PKRP治疗BPH安全有效,根据腺体大小及其与包膜粘连情况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电切,可拓宽前列腺电切适应证,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