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六经理论是以张仲景《伤寒论》理论体系中提出的三阳三阴经为基础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本文在分析六经皆有表证的基础上,阐述了六经表证的含义,对六经表证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进行规范和辨析。  相似文献   

3.
4.
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症状体征”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尚无中医症状的分类标准,本文在分析中医症状体征分类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依据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特点,将症状体征按照信息来源分:四诊类症状体征、中医仪器诊察类症状体征、体质诊察类体征三大类,以期为完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分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历代著名医家的医案中提取寒热症状的4067种不同描述,总结出寒热症状的临床特征12个:恶寒发热、肢冷、畏寒、壮热、低热、寒热往来、潮热、手足心热、骨蒸、面部烘热、恶热、身热不扬;限定因素4个:午后(发热)、夜间(发热)、产褥期(发热)、经期(发热)。其中有西医学尚未关注的内容,而西医学关于发热的分期和分类则值得中医借鉴。  相似文献   

6.
症状术语的规范化,是中医证名规范化、病名规范化,乃至整个中医体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症状信息采集及规范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症名不统一、一症多名,多症一名、复合症状较多、症状描述精确度不够、症状信息采集不规范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首先,在规范症状术语名称方面,应建立在继承中医典籍的基础上,遵循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等原则,制定出公众广泛认可的、可供临床实际应用的规范化症名表。其次,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的组织之间应加强沟通,成立统一的协会及小组委员会,制定公众一致认可的规范化症名表,并定期更新。再次,在症状信息采集方面,通过网络培训使医生掌握相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借助相应的舌诊、脉诊等辅助仪器对四诊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适当借鉴西医理化检查方法,弥补中医四诊采集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阳气与太阳经病的症候表现关系的阐述来说明阳气在太阳经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文章从阳气与"脉浮"之症、阳气与"汗出"或"不汗出"之症、阳气与"恶寒(风)、发热"之症、阳气与"呕"症四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阳气在太阳经病病程中的病理变化及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8.
袁敏 《求医问药》2014,(20):25-25
脑血管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如何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变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多种脑血管病变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诊断哪些脑血管病变方面入手,论述了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18至60岁,临床均有腰部侧弯、腰腿痛、坐骨N所属区域的痛疼、麻木、凉感,直腿抬高试验(+).CT示:L3-S1间盘膨出、突出、钙化、黄韧带肥厚、硬膜囊脂肪间隙变窄.片示:L45S1间隙左右不等,脊椎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阴道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对126例子宫内膜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回声及血流状态,并观察病变处血流阻力指数.结果 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2%,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68±0.07),为...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中医临床症状量化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年-2006年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有关艾滋病病例临床分析的133篇文献报道,对4414例艾滋病患者的有关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纷繁复杂,据临床报道达54种之多,且特异性非常差,为了中医治疗艾滋病科学化。提出艾滋病中医临床症状分类量化原则与方法。中医临床症状量化原则与方法:(1)考察艾滋病症状出现的频率,尽量引入“数”的概念,如腹泻、感冒、体重下降等症状均可量化且引入数的概念。(2)考察艾滋病患者症状出现的持续时间,如发热持续多长时间、咳嗽持续多长时问等;(3)考察艾滋病症状的性质、程度,如艾滋病的发热,高热、低热、或自觉发热;(4)考察艾滋病症状出现时的伴随条件,区分症状主次;(5)与正常生理情况参照对比;(6)参照现代医学。对某一症状定义。艾滋病中医症状的积分方法,采用积分分类原则,即一类积分(主症积分)、二类积分(次症积分)。实现艾滋病中医临床症状标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壮医经筋手法的十二经筋理论进行探讨,提出"松筋解结"手法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为手法治疗筋病痛证开辟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论》中太阳经本证汗法各汤方使用中几个方面的列表分析,注意到汤方有以下应用特点:灵活应用外加啜粥、覆法温热以助汗出;从把握药液的煎煮量来保证主药提取浓度;日服药次数多为一日3次,符合现代药代动力学原理;对各味药进行必要的修制、炮制达到更理想药物作用;共16味药,加减组成14个主要汤方,分别治疗不同的病症;对麻黄的使用符合现代药学研究结果等。浮浅领会汗法汤方使用内涵,启发我们对经方的科学研究,从这些经验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解决区域性临床研究数据难以高效整合的问题,推进临床研究界中的“中国证据”和“中国方案”。方法/过程 借鉴标准化理论提出数据标准体系,以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整合为抓手,探索区域临床研究数据平台构建和应用方法。结果/结论 初步形成区域临床研究数据平台的理论体系,上海地区三甲医院临床研究能力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中西医临床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中西医治疗文献存在的问题,为该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中西医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西医治疗已形成一定体系,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但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试验设计不够完善,中西医极少有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后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描述。结论:中西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两者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化成典型哮喘描述较少,应尽量完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阳虚证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此病治疗棘手且费用较大,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中医药在防治CRF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从中医角度对CRF病因、病机以及其临床上的常见证型——阳虚证的中药治疗临床疗效、客观化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西医临床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中西医治疗文献存在的问题,为该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中西医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西医治疗已形成一定体系,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但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试验设计不够完善,中西医极少有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后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描述。结论:中西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两者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化成典型哮喘描述较少,应尽量完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中医院为例,在阐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及其标准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系统目标、角色、业务流程等角度分析基地标准化建设需求,设计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探讨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标准体系分类编码设计、快速输入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