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用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简称D2-40)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边缘组织及癌以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录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探讨肝细胞癌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MLVD与肝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iNOS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3位.它的发生、发展是多种癌相关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一氧化氮(NO)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和信号分子,它作为血管扩张因子、神经递质、抗微生物效应分子和免疫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功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主要在病理情况下,如炎症和肿瘤诱导下生成NO,参与血管生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过程[1].本研究通过检测HCC癌组织中的iNO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iNOS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D2-40、VEGF-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霞  孟冬月  李节 《山东医药》2008,48(1):118-120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D2-40的表达.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C的阳性率及172-40阳性淋巴管密度(LVD)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和L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C的高表达与其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VEGF-D的表达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食管癌组织...  相似文献   

5.
H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HGF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GF被染成棕黄褐色,其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75%、30%、15%;(0.36±0.07)、(0.24±0.06)、(O.23±0.06),P〈0.01]。其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2.59±1.46)、(2.40±1.44),P〈0.01]。大肠癌组织中HGF的相对表达量和LMVD两者间呈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蛋白表达阴性者[(4.25±2.13)w(2.73±1.54),t=3.051,P=0.003]。HGF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6.
CD151是最早发现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的四跨膜蛋白,是四跨膜网络形成最为关键的分子之一[1].迄今已在胃癌、前列腺癌、肺癌的研究中均发现其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有关[2-5],但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鲜见报道.我们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与正常肝脏组织中CD15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对CD15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MMP-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试图阐明HCC的发生发展和微转移机制,并了解其预后.方法:应用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AB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和MMP.7单克隆抗体在63例HCC、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的表达,分析MMP-7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MMP-7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21.19,P<0.05);MMP-7的表达与HCC的大小、病灶数目、浸润、血管癌栓、临床分期和肿瘤血管生成具有相关性(χ2=7.1,14.55,4.24,4.49,7.11,t=4.30,均P<0.05).结论:MMP-7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7促进HCC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可成为临床判定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Gold等于1965年首先从结肠癌中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该蛋白在胚胎时期含量较高,而成人则含量较低。曾认为此抗体是消化道种瘤所特有,近年研究表明,CEA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本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LSAB)的方法,检测了56例HCC组织中CEA的表达,探讨它的表达与HCC肿瘤的大小、单/多发、肝硬化、组织分化、癌栓形成和转移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myb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HCC组织、55例癌旁组织、12例肝硬化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c-my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相对于正常的肝组织,癌旁组织相对于肝硬化组织,c-my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0).结论 提示,c-myb过表达是HCC发病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myb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 HCC),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能准确估计肝癌原发灶转移能力的特异标记物、制定有效防止肿瘤转移的对策,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一、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降解系统与肝细胞癌局部侵袭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及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s)的主要成分是结构蛋白和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前者包括胶…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HCC)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即使是根治性切除,5年内仍有60%~70%的患者出现转移复发,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则更高。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steopDmjn,OPN)是一种可由多种人类癌组织表达和分泌的甘油一磷蛋白,参与细胞与基底膜的粘附,形成酸性微环境,促进局部基底膜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有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纺锤体极样蛋白1(ESPL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初步分析ESPL1变异情况及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TCGA数据库获得HCC患者ESPL1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ESPL1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ESPL1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log rank检验ESP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差异。cBioportal在线软件分析ESPL1突变情况,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ESPL1蛋白互作网络,并据此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其分子生物学功能。结果 肝癌组织中ESPL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分别为0.894±0.643比0.337±0.340、1.908±1.079比0.912±0.770(P<0.05);乙型肝炎相关肝癌ESPL1水平高于非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为2.159±1.17比1.747±0.983(P<0.05)。ESPL1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BMI、原发肿瘤分期、AFP水平有关(P<0.05)。原发肿瘤分期、ESPL...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5岁,因右后背隐痛3月余,发现右肝,后腹膜占位3 d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20年.查体: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软,肝睥未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甲胎蛋白(AFP)5.76 ng/ml.彩超示:腹腔实性占位,后腹膜占位,结石性胆囊炎.CT示:肝右后下段占位,原发性肝癌?腹腔后淋巴结明显肿大融合可能,结石性胆囊炎.入院诊断:右肝占位:原发性肝癌?后腹膜占位,结石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由于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的高复发率,HCC治疗的总体预后迄今仍无突破性改观.除了HCC病灶多中心发生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HCC极易早期门脉转移导致肝内肿瘤播散,而且因肝内转移而复发的肝癌较多中心发生的HCC预后差[1].HCC侵袭转移涉及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与肝脏的组织和解剖学特点有关.1 肝内转移和门静脉癌栓由于HCC容易早期肝内播散及高度恶性的特点,患者往往在尚未出现远处转移时即告不治,因此临床上HCC肝外转移相对较少.HCC转移能力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肝内…  相似文献   

15.
<正>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是一种罕见的由未分化的上皮癌细胞组成,伴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的肿瘤,首先报道发生于鼻咽部[1],随后唾液腺、肺、乳腺、前列腺、膀胱、子宫等部位也有相关的报道。而原发于肝脏中的LELC极为罕见,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可进一步将其分为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ar carcinoma,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 LEL-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与淋巴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收集53例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新鲜组织,25例距癌灶>5 cm的正常食管黏膜新鲜组织,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标记蛋白α-SMA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D2-40。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这可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葡萄糖代谢重组是肝细胞癌(HCC)一个重要标志,癌细胞能迅速地将其能量来源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调整到糖酵解代谢,满足其在低氧环境下的高效增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miRNA)的转录后调控在精细调节代谢重编程发挥关键作用,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糖酵解的因素有很多,系统的总结了miRNA在HCC中异常表达对有氧糖酵解的直接和间接调控的作用,为HCC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HB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份HCC、癌旁肝组织标本及6份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BsAg与甲胎蛋白(AFP)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HBsAg及AFP表达均为阴性;HCC和癌旁肝组织中HBsAg及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0%(P〈0.05),HCC和癌旁肝组织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2.5%(P〉0.05);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阳性者AF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通过诱发肝细胞产生AFP参与HCC发病,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细胞癌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J-1基因与肝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癌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58.7%(27/4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1%(18/46)和34.8%(16/46)],χ2=8.587,P<0.05;且DJ-1基因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水平、HBsAg、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χ2=7.846,P<0.05).结论 DJ-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