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银川市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基础控制网改造、二等水准网的建立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确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用GPS测量手段代替三角/导线测量和低精度的水准测量,充分发挥了GPS高精度、低成本、快速、灵活等特点,大幅度减少了外业工作量与生产成本,加快了构建“数字银川”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步伐,充分发挥了测绘在银川市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中的基础和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2.
银川市测量基准完善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银川市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基础控制网改造、二等水准网的建立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确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用GPS测量手段代替三角/导线测量和低精度的水准测量,发挥了GPS高精度、低成本、快速、灵活等特点,大幅度减少了外业工作量与生产成本,加快了构建“数字银川”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步伐,充分了发挥测绘在银川市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中基础和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 ETM+数据的银川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9年8月12日的Landsat-7 ETM+数据,经辐射定标、NDVI及地表比辐射率计算,通过简化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对银川市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对银川市的城市热岛分布特征和热场变异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市具有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城区的地表温度比市郊引黄灌区高出10℃左右;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两个极端,即市区生态评价指标为极差,而市郊引黄灌区的生态评价指标为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主办、宁夏测绘学会、银川市规划土地局和银川市测绘院协办的《2 1世纪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9-1 3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出席会议的工程测量分会委员、各行业的代表及有关领导共 1 1 3人。会议于 9月 1 0日上午举行开幕式 ,由工程测量分会副主任王晏民主持 ,工程测量分会主任洪立波致开幕词。应邀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 :宁夏国土厅厅长严烈宏、中共银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春阳、宁夏测绘局局长刘大钧。严厅长、李副市长、张副主席等领导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5.
绿地是城市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评估其时空分布、构建多尺度监测方法体系,是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迫切需求.以城市植被和城市水体为例,从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生态价值3个层次,梳理对比主流的监测评价方法,探讨这些方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新时期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监测提供方法参考.结果表明:①尽管基于...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在银川市湿地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市近年湿地生态系统较往年有较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湿地面积的增长。本文主要运用RS技术对遥感图进行处理以及运用GIS技术,以银川市部分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并依据此结论对银川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与研究,提出相应建议,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参考并运用于银川市湿地生态健康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空间位置是描述客观世界的最主要的基本参数,作为一个重要的卫星测量技术,基于VRS技术的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可以为城市数字化或GIs提供一个高精度、统一的空间基准框架和一个高效率的数据采集手段。通过建立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可全天候地向银川地区用户提供厘米级实时和快速定位、毫米级事后精密定位等服务。银川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建立为如何在我国西部地区推广、建立现代化动态大地测量信息网络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思路、方法和宝贵的经验。本文就YCCORS的概况、组成结构、性能、网络通讯及系统建设等进行粗略介绍,以期得到社会各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丁瑶 《地理空间信息》2012,(1):76-78,81,3
以淮南市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规划中对规划区的生态价值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和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对规划区进行生态要素单因子评价和生态价值综合评价,选取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生态基质因子、植被因子及水环境保护因子。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平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规划区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规划区各类生态因子的评价,深入了解规划区内生态价值的特征与空间分布,提取重要生态节点;为挖掘规划区生态建设潜力,实施生态治理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染水体整治对城市良好水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污染水体形成机理,构建污染水体遥感识别模型,实现了城市污染水体快速、高效、大范围的提取。本文以银川市为研究区,开展银川市污染水体遥感识别,并进行实地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污染水体遥感识别精度可达62.96%,共确定银川市污染水体12条,为银川市污染水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影响识别精度的原因,以提高后续污染水体遥感识别精度。由于遥感识别污染水体尚属首次,因此识别精度一般。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将会加入其他指标继续研究,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区内地形以浅山为主,自然生态资源良好,是北京市的天然绿色屏障。多年来,平谷发展一直秉承生态立区的理念,2011年区委三届十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中国乐谷、幸福平谷"的奋斗目标,"五谷"战略强调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一、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生态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在区域生态遥感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研究室重点开展植被结构、蒸散发、降水量、土壤湿度、水土流失和热环境等生态因子的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以三峡库区、海河流域、三北地区为研究区, 开展生态遥感的综合应用。研究室以全球变化条件下的水生态管理、工程生态效应评估、区域人地关系等作为未来区域生态遥感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郑州市惠济区委、区政府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土地,将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把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让生态带动经济,经济促进生态,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最终达到人的生活品位提高,人居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具体工作中,惠济区委、区政府着力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开拓创新,确立生态经济强区发展目标惠济区是郑州市辖的六个行政区…  相似文献   

13.
杨超 《测绘学报》2023,(2):343-343
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GBA)为研究区,以1987—2017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遥感、景观生态学及GIS技术,揭示了大湾区尺度的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城市尺度的城市扩张异质性及协调度,厘清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3个世界著名湾区(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城市群演变差异;与此同时,构建了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指数(CEEI)分析了大湾区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生态质量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提出了湾区城市群规划及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雨洪灾害、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地型海绵城市建设因为其复杂的地形条件而有异于平原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其指标直接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成效。以悦来新城为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层数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采用地表径流系数对监测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分析,为山地型海绵城市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作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分析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生态评价理论研究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EVI,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采矿区土地复垦分区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省矿山开采形成的土地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目标和整治重点。以河南省县域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植被区划图和矿产资源分布图为基础,结合实地野外调查,采用GIS技术提取采矿区相关信息,基于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将河南省细分为7个土地复垦区,即:豫北焦鹤复垦区、豫西陕洛复垦区、豫中郑平复垦区、豫东永夏复垦区、豫西南伏牛山南复垦区、南阳盆地复垦区和豫南山地复垦区。分区结果表明,在各分区的地形地貌、矿产资源赋存、土地破坏等特征及气候土壤条件基础上提出的复垦策略,有助于河南省土地复垦管理实践,推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火灾频发,且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本文选择传统遥感手段,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相关数据,以木里藏族自治县森林火灾为背景,明确了可燃物识别及其易燃性的意义;选择地形、地表温度、植被含水情况等因子对目标区域进行评价,并引入生态水(层)概念,将植被生态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参数因子;分析研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研究森林植被可燃物易燃程度的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并构建一种适用于森林植被茂密地区的可燃物易燃程度评价体系,为降低研究区森林火灾风险提供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今日国土》2010,(2):F0003-F0003
溪口镇生态人居区,借甬金高速出口的区位优势,借环山临水的自然优势,以打造“宁波市最佳生态人居区”为目标,规划开发建设一批高端的生态旅游地产与未来低碳示范地产,与现有的紫汀花园等高端别墅区连片成线,进一步凸显宜居宜业、宜游宜寿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国土优化开发和土地集约型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生态敏感性分析为优化国土空间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也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借助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水域、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将所得到的生态敏感的高低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对各个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宁市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西宁城市群的开发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一波 《测绘通报》2021,(8):135-139
本文在分析中国大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方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背景和新需求,提出当前我国大河流域国土空间用途规划的建议方案。即设置水功能区、完善每个单元功能定位,并充分结合流域完整性。提出由国家、大河流域、功能分区、单个控制单元,并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流域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方案;同时提出水环境、水资源及水生态的定量指标,明确流域国土管理方案和责任分配方法,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大河流域国土空间用途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