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睡眠、肥胖的联合作用对中老年人功能损失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睡眠、肥胖对功能损失的联合作用。结果 以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正常+夜间睡眠6~<8 h组为参照,腹型肥胖+夜间睡眠0~<4 h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1.655,P<0.001)。以WC正常+午睡0~<30 min组为参照,腹型肥胖+无午睡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3.360,P=0.008)。以非全身性肥胖+夜间睡眠6~<8 h组为参照,全身性肥胖+夜间睡眠4~<6 h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2.359,P<0.001)。以非全身性肥胖+午睡0~<30 min组为参照,全身性肥胖+午睡30~<90 min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1.905, 95%CI:1.237~2.933,P=0.003)。结论 夜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成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使用频数和百分比对超重肥胖进行一般统计描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探讨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成人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样本20 955人,超重肥胖率、有午睡习惯率和夜间睡眠不足率分别为38.8%(8 137/20 955)、61.1%(12 806/20 955)、20.4%(4 279/20 955)。控制混杂因素后,相较于不午睡,午睡30~<60 min(OR=1.105)、60~<90 min(OR=1.143)、≥90 min(OR=1.207)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相较于夜间睡眠时长7~9 h,夜间睡眠时长<7 h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OR=1.168)。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 min和夜间睡眠时长8 h为临界点,午睡时长>30 min、夜间睡眠时长<8 h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性别分层结果显示,男性在午睡30~<...  相似文献   

3.
我国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与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方法 选取参加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睡眠时间和体格检查资料完整的172 7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推荐睡眠量判定睡眠不足,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和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不足与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2014年我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人数为133 410人(77.2%),肥胖学生有11 145人(6.5%),中心性肥胖检出人数为12 603人(17.8%)。睡眠不足学生中肥胖者有8 358人(6.3%),中心性肥胖者有12 244人(17.9%)。睡眠不足者中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睡眠不足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最高。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睡眠充足组学生相比,睡眠不足组学生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14.5%(OR=1.145, 95% CI:1.092~1.200),发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增加12.7%(OR=1.127,95% CI:1.078~1.178)。与每日睡眠时间<6 h者相比,每天睡眠时间7~10 h可明显降低学生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发生风险。结论 睡眠不足可显著增加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发生风险,保障学生每日7~10 h的充足睡眠可降低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初中生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和视频时间等采用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体格数据,分析睡眠时间和饮食模式对超重/JlE胖的影响。结果 徐州市区初中男生超重率为23.5%,肥胖率为22.5%;女生超重率为18.1%,肥胖率为1】.9%。男生睡眠不足(<8h/d)为28.1%,女生睡眠不足为33.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时间<7h,d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I.72(95%CI1.08~2.74),而女生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关系不显著。调整了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家庭收入、体力活动、看视频时间及超重/且巴胖变量后,男生睡眠时间<7h/d者零食类食物摄人频次增加,OR=1.69(95%C1:1.10~2.73)。结论 睡眠减少为初中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青少年睡眠减少可导致零食类食物摄入增加。提示男生零食类食物摄入过多在睡眠减少和超重/肥胖关系中的联结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睡眠时长与认知障碍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按照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测试量表(CMMSE)将7 111例≥ 65岁老年人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认知障碍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的CMMSE得分随睡眠时长呈倒"U"形分布;调整了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后,与睡眠时长为7 h的老年人相比,睡眠时长为8 h和≥ 9 h的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OR值分别为1.21(95%CI:0.90~1.64)和1.41(95%CI1.06~1.86),趋势检验显示,随着睡眠时间延长(>7 h)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性P=0.017),而睡眠时间<7 h的老年人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无关。结论 我国≥ 65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过长与其认知障碍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共纳入7 8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夜间睡眠时长分为5组:≤5 h、>5~ < 6 h、6~ < 7 h(参照)、7~ < 8 h、≥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并建立3个模型,在调整不同协变量下逐步探索不同夜间睡眠时长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获得OR值和95% CI值。  结果  以夜间睡眠时长6~ < 7 h为对照,夜间睡眠时长≤5 h患高血压风险较高(OR=1.37, 95% CI: 1.12~1.69, P=0.002)。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分析,逐步调整混杂后,男性睡眠时长≤5 h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6~ < 7 h组的1.72倍(95% CI: 1.14~2.59, P=0.009)。而在女性中,调整混杂后并未发现关联(OR=1.26, 95% CI: 0.99~1.59, P=0.055)。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5 h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夜间睡眠时长≤5 h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陕西省成年人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方法 运用2018年陕西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纳入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 202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式收集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对高血压患病指标进行加权调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二者组合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陕西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6~8 h/d组相比,睡眠时间<6 h/d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23(1.02~1.49)。与睡眠质量良好组相比,睡眠质量较差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20(1.05~1.38)。亚组分析显示,与睡眠时间6~8 h/d组相比,女性睡眠时间<6 h/d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33(1.04~1.71)。与睡眠质量良好组相比,男性睡眠质量较差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25(1.03~1.52)。将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组合后,与睡眠时间6~8 h/d且睡眠质量良好组相比,睡眠时间<6 h/d且睡眠质量较差组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18岁人群的体检资料,探究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北京美兆体检中心2008-2018年体检资料,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睡眠时长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亚人群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7 697名体检对象,年龄为(40.7±11.7)岁,短睡眠时长(<6 h)与长睡眠时长(≥8 h)分别占12.7%与7.0%,NAFLD的超声检出率为3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短睡眠时长和长睡眠时长与正常睡眠时长的体检对象相比患有NAFLD的OR值分别为1.08(95%CI:1.03~1.14,P=0.003)和0.88(95%CI:0.82~0.95,P<0.001),且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在男性(P交互<0.05)及18~<30岁、30~<40岁的人群中(P交互<0.001)更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我国成年人睡眠状况与抑郁的关联,为居民抑郁的防控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方法 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数据库,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健康与生活方式等信息,纳入有效样本20 384例,使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探讨睡眠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成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6.2%,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发生呈J型相关和U型相关;午睡时长<30 min(OR=1.220,95%CI:1.090~1.366)、夜间睡眠时长<7 h(OR=1.727,95%CI:1.572~1.898)、>9 h(OR=1.228,95%CI:1.050~1.436)与抑郁发生高风险相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 min的抑郁发生风险,女性高于男性,18~44岁人群高于≥60岁人群;男性在夜间睡眠时长<7 h的抑郁发生风险高于女性,女性在夜间睡眠时长>9 h与抑郁发生高风险相关,男性无统计学差异;在夜间睡眠时长<7 h抑郁发生风险,18~44岁、45~59岁高于≥60岁;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南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超重肥胖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随机抽取河南省内8个市18 8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中,正常组有11 185人,超重有4 415人,肥胖有3 223人。男生有10 073人,女生有8 750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11.6±4.1)岁,平均睡眠时长为(8.19±1.27)h/d,不同体重3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睡眠时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男生和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而增加(均有P趋势<0.05),且在不同睡眠时长下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均有P<0.05)。在小学、初中及高中人群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均有P<0.05)。  结论  睡眠不足是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有利于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人睡眠情况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3 240名调查对象。监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男性6 164人,占66.23%,女性7 076人,占33.77%。有睡眠问题的共5 740人,占46.31%,没有睡眠问题的共7 500人,占53.69%。睡眠时长<6、6~<7、7~<8、8~<9和≥9 h/d的分别有759人(6.14%)、2 019人(15.92%)、3 452人(28.02%)、5 185人(37.00%)和1 825人(12.92%)。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没有睡眠问题相比,有睡眠问题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41(95%CI=1.244~1.670)倍。男性和女性中有睡眠问题分别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58(95%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报告睡眠总时长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风险的关系,为MS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5年于深圳市南山区开展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1 820名18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问卷均由通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询问填写,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吸烟状况、饮酒频率、业余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睡眠总时长以及既往疾病史等信息,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体格检查和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测定。依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流行病学和预防专委会联合声明(JIS)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MS诊断。根据自报睡眠总时长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其中≤6.0 h/d组266名、6.1~8.0 h/d组1 288名和8.0 h/d组167名。采用易侕软件version 2.14.9和R软件version 3.2.0软件进行χ~2检验,自我报告睡眠总时长与罹患MS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纳入1 721名信息完善者,调查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总时长为(7.36±1.00)h。24 h睡眠总时长为≤6.0、6.1~8.0和8.0 h的人群分别占总人群的15.46%、74.84%和9.70%。按照JIS和IDF诊断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31.49%和2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45岁以下人群24 h睡眠总时长≤6.0 h是MS(JIS)、MS(IDF)和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81(95%CI:1.14~2.87),2.52(95%CI:1.52~4.20)和2.35(95%CI:1.42~3.87),45岁以上人群未发现这种相关性;未发现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总时长8.0 h/d与罹患MS风险之间的关联。结论 45岁以下人群24 h睡眠总时长≤6.0 h与MS相关,睡眠总时长≤6.0 h可能是其发生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性肥胖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和2015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中1 344名18~65岁成年人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国1 344名成年人中,患中心性肥胖者667例,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49.6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饮茶和饮酒是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喝咖啡和重度体力劳动工作强度是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且形势严峻,性别、文化程度、饮茶情况、喝咖啡情况、饮酒情况和工作强度是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成都市各年龄段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睡眠时长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收集成都市1 274名20~7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组。午睡时长由公式(平均午睡时长×午睡频率/7)获得。夜晚睡眠时长通过问题"你每天晚上平均睡眠时间是多久"获得。MS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诊断标准。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13.8%,36.4%,40.7%(P0.001)。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中年组中午睡时长在1 h内相对于无午睡习惯的人,血压(BP)和空腹血糖(FPG)升高的OR值为0.64(0.42, 0.96),0.60(0.40, 0.90),而午睡时长1 h与MS的发生风险无关。夜间睡眠时长6 h相对于6~8 h的人,发生MS,中心性肥胖的OR值分别为1.81(1.16, 2.82),1.67(1.05, 2.70),而夜间睡眠时长8 h与MS的发生风险无关。青年组和老年组中,均没有发现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MS的关联。结论成都市成年人MS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45~59岁成年人中,夜间睡眠时长6 h患MS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可能高于6~8 h的,午睡时长在1 h以内患BP升高和FPG升高的风险可能低于无午睡的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我国30~79岁成年人的睡眠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并探讨肥胖对二者关系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全体研究对象、不同肥胖状态者睡眠时长较长(≥9 h/d)、较短(≤6 h/d)、失眠障碍、打鼾、不健康睡眠评分与衰弱前期、衰弱期的相关性,并根据分层分析判断肥胖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在512 724名研究对象中,2.3%处于衰弱状态,40.1%处于衰弱前期状态。睡眠时长与衰弱评分之间呈U形关系。睡眠时长较短(OR=1.21,95%CI:1.19~1.23)、较长(OR=1.19,95%CI:1.17~1.21)、失眠障碍(OR=2.09,95%CI:2.02~2.17)、打鼾(OR=1.61,95%CI:1.59~1.63)、不健康睡眠评分为1分(OR=1.46, 95%CI:1.44~1.48)、2分(OR=1.97,95%CI:1.93~2.00)、3分(OR=3.43,95%CI:3.21~3.67)均与处于衰弱前期正相关。上述睡眠问题亦与处于衰弱期正相关。在正常体重组中,睡眠时长较短者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失眠者处于衰弱前期的相关性高于超重肥胖组;而打鼾者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的相关性低于超重肥胖组,按中心性肥胖分层结果类似(交互P值均<0.007)。结论 睡眠时长较长或较短、失眠障碍、打鼾、不健康睡眠评分较高,均与处于衰弱前期或衰弱期正相关,超重肥胖对二者关系具有效应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MAU)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2017年,在江苏省和山东省的4个调查点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调查,调查对象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年龄为18~75岁的常住人口。通过24 h尿白蛋白测定法测算MAU,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AU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及其组分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193名,年龄(49.4±12.6)岁,其中男性558人,占46.8%,MAU检出人数为112人,占9.4%,MS者375人,占31.4%。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非MS组相比,MS组MAU患病风险更高(OR=3.188, 95%CI:2.123~4.790),且MS各组分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GLU升高均与MAU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在对相关因素校正后,与不具有MS组分者相比,具有3、4和5个MS组分者MAU患病风险更高(OR=4.839, 95%CI:2.134~10.976;OR=5.185, 95%CI:2.153~12.487;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睡眠对抑郁的影响,为今后老年人健康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8 214名≥60岁老年人为样本,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进行分析。结果37.98%(3 120/8 214)老年人有抑郁症状。女性、居住地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独居、自评身体状况差、有疼痛症状、睡眠时间短或过长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GAM结果显示,睡眠时长<7 h,抑郁得分随睡眠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睡眠时长>7 h,抑郁得分随睡眠时长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睡眠时间短或睡眠时间过长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相关,呈U型关系,随着自评健康状况的降低、疼痛程度的加重、文化程度的降低,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有增加趋势;睡眠时间短对抑郁的影响在老年女性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40~59岁中年居民肥胖指标与新诊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各指标能否作为筛查T2DM的工具。方法采用四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和2009年抽取40~59岁居民4 69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对新诊T2DM的患病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肥胖指标筛查新诊T2DM效能。结果随着肥胖水平的升高,新诊T2DM患病率均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BMI、WC、Hip、WHR、WHt R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分别是Q1组的2.46、2.15、1.93、1.60和1.84倍;女性BMI的Q3、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分别是Q1组的2.95和3.42倍;WC、Hip、WHR、WHt R的Q2、Q3、Q4组患病风险均升高,尤以Q4组的患病风险最高,分别是Q1组的3.43、2.51、3.06和3.89倍。男性与女性BMI筛查新诊T2DM的最佳切点分别为27.41 kg/m2和25.59 kg/m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和0.64;WHt R筛查T2DM的最佳切点分别为0.55和0.5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和0.65。结论在40~59岁人群中,新诊T2DM患病风险会随着肥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BMI、WC、Hip、WHR、WHt R筛查新诊T2DM患病的准确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最终纳入14 049名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理生物因素等资料。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0.3±9.6)岁,其中男性占48.15%,女性占51.85%。每晚睡眠时间6、6~7、7~8、8~9和≥9 h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7.73%、33.81%、33.25%、30.92%和3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午睡习惯、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与每晚睡眠时间7~8 h者相比,总人群中睡眠时间6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1.15,95%CI:1.03~1.28),睡眠时间8~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低(OR=0.88,95%CI:0.78~0.9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60岁的人群中,睡眠时间8~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低于睡眠7~8 h者(OR=0.75,95%CI:0.63~0.90);在≥60岁的人群中,每晚睡眠时间6或≥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均高于睡眠7~8 h者(OR值分别为1.25、1.3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人群中,睡眠时间≥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高于7~8 h者(OR=1.38,95%CI:1.06~1.79);女性睡眠时间6 h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7~8 h者(OR=1.20,95%CI:1.03~1.4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且与年龄和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及高血压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1月22日―2019年4月8日对江苏省8个项目点117 69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57.79%,标化后患病率为26.7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与既无超重肥胖又无中心性肥胖人群相比,单纯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90.7%(OR=1.907,95% CI: 1.849~1.968),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69.2%(OR=1.692,95% CI: 1.566~1.828),既有超重肥胖又有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2.171倍(OR=3.171,95% CI: 3.075~3.270)。  结论  江苏省≥35岁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