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的魚苗     
鲩(魚草)、鰱,鳙、青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魚,也是我國的特產。此种魚苗的分佈据材料記载仅限於長江、珠江等流域,現在向大家說明的,即在淮河流域同樣的發现了鲩、鰱、鳙、青等鱼苗。它們的被發現是從1952年開始,首先發现的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農林廳水產局工作队。本年我們參加了淮河魚苗的調查工作,证实了淮河中產鲩、鰱、鳙、青等魚苗,現就調查所得情况簡述於后:  相似文献   

2.
关于鍵鎖刺激的分析和綜合問題,在哺乳类(狗、兔、猿猴类)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在文献中也有部分工作研究鳥类(鸡、鸽、鴉等)对鏈鎖刺激的条件反射。但是有关魚类在这方面的资料还比較少。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看,魚类是脊椎动物中較低等的,因而对魚类进行鏈鎖刺激的条件反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研究目的,試图在斗魚及馬革魚身上建立由三个成分組成的鏈鎖刺激条件反射;同时探究这两种魚对鏈鎖刺激的分析綜合机能。  相似文献   

3.
鯽魚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是白洋淀的重要經济魚类,产量很大。雄性鯽魚在鯽魚的总量中占1/3,对雄性鯽魚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鯽魚的繁殖。因此,我們进行了鯽魚精子的寿命、受精力、精液不同稀释度与受精力的关系,以及低溫保存精液等的实驗,目的是为合理利用有限量的精液,繁殖更多的后代,为鯽  相似文献   

4.
越南魚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又名非洲鯽魚。以往有的文献記載:越南魚雌魚和雄魚在生长速度上有显著差別,因为雌魚在产卵孵化期間停止摄食;在产卵孵化期間雌魚要利用口腔含卵孵化魚苗,不能摄食,生长緩慢。但是,1962年初夏在上海水产学院养殖場,因其他实驗需要,我們捕得了一尾口腔中含有正在发育的魚卵的雌性越南魚,解剖后发現消化道內充滿  相似文献   

5.
在第一次全国地层会議期間,我所收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石油普查大队俞良鎧同志带来一箱标本,内中除了爬行动物化石外,还有魚类化石。一部分魚类化石是一些破碎的硬鳞片和鰭条等,不能詳細鑑定,但有两枚角齿魚属(Ceratodus)的齿板,保存尚完整,可以进行种的鑑定。依鄂尔多斯石油普查大队同志的意見,产魚化石的层位可与瓦窑堡煤系地层对比,作  相似文献   

6.
云南曲靖附近胴甲魚(Antiarchi)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云南曲靖附近产Antiarchi化石早有报导,然而关于古生物描述方面的文章迄今未見諸发表。1961年作者自曲靖附近廖角山山麓采得魚化石甲片若干,其中有两块属星鱗魚目(Asterolepiformes)的头甲保存完好,初步鉴定系一新属新种(Yunnanolepis chii gen.et sp.nov.)。該項发現对了解該类魚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对云南泥盆紀魚化石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南海是祖国海洋的最南面的、面积最大、包括島嶼最多、同时又是水產资源蕴藏很丰富的海域。單就魚類一项來說,到目前为止已經發現有480多种,包括南海主要经济魚類鲷魚、金線魚、蛇鲻、紅魚、赤魚、大黄魚、烏鯧、鳓魚、绯鲤等等以及许许多多形状奇異、颜色美麓的魚類。有些颜色美丽、形状奇特的魚類不但可以供作观賞,而且可以作为研究热帶魚类的对象。它們在華北沿海是很难遇到的,在南海也是分佈不广、數量很少的一些种類。  相似文献   

8.
我国淡水养魚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始自纪元前十一世紀殷末周初已有养魚的記載,至紀元前五世紀陶朱公范蠡写过一部《养魚經》,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养魚科学紀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魚科学著作。三千多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养魚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經驗,但由于旧的社会制度,不仅严重地束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于这些宝貴的养殖經驗也沒有人进行  相似文献   

9.
唇魚骨和间魚骨均为分布较广的初级淡水鱼类,是理想的亲缘地理研究材料;且两者形态特征较为相似,不易鉴别,故两者的分布记述和物种有效性存在争议.为了解我国南部唇魚骨和间魚骨的群体遗传结构并探讨两者的物种有效性,本研究对8条水系的唇魚骨和9条水系的间魚骨共130尾个体的COI和ND5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两个基因的组合序列(2151b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30尾个体的COI和ND5基因组合序列中,共有19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共检测出5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64,核苷酸多样性为0.019,遗传多样性较高.基于COI和ND5基因组合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所有种群可分为两支,支系Ⅰ包含了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单倍型以及瓯江的部分单倍型,余下的单倍型组成了支系Ⅱ.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而唇魚骨与间魚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7.单倍型网络图表明,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种群分化较大;漠阳江种群由海南岛种群扩散而来;海南岛各种群及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长江水系单倍型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湘江、桂江和柳江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区之间的变异约占71.2%,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6.6%,种群内的变异占12.2%,表明其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全部种群、唇魚骨种群、间魚骨种群、支系Ⅰ和支系Ⅱ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  相似文献   

10.
漁业是我国的国民經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淡水养殖”又可說是漁业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近年来,“淡水养殖”在党的英明領导下,已日新月異地向前发展着。特别是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的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羣众敢想敢作,破除“四大家魚”的迷信,扩大了淡水养殖魚类的品种,对鯉、鯽、鳊等魚类,开始进行大規模的养殖。关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中國古代養魚事業的偉大成就中國是養魚技術的發源地遠在公元前1200多年時中國的勞動人民,就能够保護河川中天然產的魚卵,讓它安全孵化,並採取孵出的仔魚實行飼養。到公元前470多年時,更能對鯉魚進行採卵孵化工作又實行建池、選種、確定雌雄交配數目,以及創製魚巢等等,發揮了羣眾的智慧,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春秋時代,范蠡曾綜合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践的經驗著有“養魚經”一書,很具體的介紹了養魚方法,這本書一直留傳到現在  相似文献   

12.
湘乡位于湖南中部湘潭市的西南面,1961年秋,张玉萍和本文作者等6人到該地进行第三紀地层及脊椎动物化石的調查采集。在湘乡西南7.5公里下湾鋪地点找到了一些魚化石。这些魚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及了解第三紀魚类及其地理分布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这些魚化石加以記述,并  相似文献   

13.
鱼鳔     
魚鰾是魚类內脏中的一个气囊,大部分魚类均具有这一器官。在我們食用魚类中,经常可以见到。但是,也有一些魚类无鰾,例如,食用鱼类中的比目魚类、鯊魚、鰩类(甫魚),全是无鰾的种类。有一些魚类,由于生活习性的特殊,鰾呈萎缩退化,或完全特化。如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鳔很小,完全包被在一个骨膜壳中。因此:魚鳔的形  相似文献   

14.
海港养魚业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我国北方称为“港养”、或“咸淡水养殖”;广东沿海则称为“魚塭”;福建称为“海埭”。虽然各地名称不同,养殖方法和經驗也各有長短,但总的說来,全是利用港湾、海灘涂地,筑堤修闸,引入海水,納入海魚幼苗,进行人工养殖。面积由几亩至几万亩,大小不等。我国海岸長达一万二千余公里,岸綫歧曲,灣港繁多,可以利用进行海港养殖的面积,估計至少有一千五  相似文献   

15.
在党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全国的养魚生产正迅速的向前发展,水面的扩大利用,放养量的增加,魚种的需要也随之增多。苗种的不足已成当前发展淡水养魚生产中的一个矛盾,如何扩大养殖品种,就地培育优良魚种,滿足养殖业的需要,已是养魚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鯉魚和鯽魚是同一亞科魚类,其生态习性也甚近似,极其具备通过二种魚的杂交,培育另一种新的品种,由于这种杂交,是屬于科与屬之間的亲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描述的魚化石是石油工业部地貭勘探处105队顾信章同志送来的,系采自湖北宜都城南香河岩至洋溪(土幻)剖面下部的蓝灰色頁岩中(属于东湖系),据剖面岩性描述,似属于“东湖羣”上部。香河岩至洋溪(土幻)产魚化石地点剖面:(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7.
十三陵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浮游植物是天然水域中食物鏈组成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魚类的食料,特別是一些植物性或杂食性的魚类如:白鰱、花鰱、草魚、鲤魚等,更与它們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很多学者在魚类的食性分析工作中所指出的;浮游植物的多寡不仅对成魚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魚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大的作用。此外,自小球藻被广泛的利用以后,浮游植物这一数量甚多的水生羣体,便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视。但是如何了解它們在天然水域中的生活情况;过去虽然有人做过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水庫中的浮游植物种羣組成及每年产量的季节变化,国內还未曾有人做过深入研究。为此,我們在北京郊区十三陵水庫蓄水后第一年(1958年7月—1959年8月)調查的基础上,又连续做了两年的調查,以便为漁业及今后藻类培养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所用的定性、定量标本取于庫內的5个采水站。选站时根据庫水面积、深度、被淹沒的村庄遺址和库內原有河道等的不同环境而定,每站在垂直綫上按0,3,6,10,15,20米等水层分別采取水样。第一站位于拦洪坝前出水口附近,水深3—10米。第二站位于被淹沒的东山口村,水深6—13米。第三站位于庫中央的原河道上,水深7—15米。  相似文献   

18.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里所記述的魚化石大部分为著者于1955—1956年間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調查和采集三迭紀爬行动物化石时采集的;一小部分是北京自然博物館送交著者鉴定的。关于該地区第三紀晚期地层的分布情况,过去有巴尔博(G.B.Barbour 1930)、德日进(P.Teilhard dc Chardin)和楊錘健(1933)、桑志华(E.Licent)和湯道平(M.Trassaert 1934)  相似文献   

19.
鲫鱼的养殖     
在党的总路綫光輝照耀下,淡水养魚事業已在全国范圍內形成了跃进的新局面。养殖鲫魚已成为积极发展淡水养魚事業,扩大养殖品种,貫彻就地取材,解决魚苗、魚种的供应不足开辟了良好的道路。鯽魚又是大众化的淡水魚,全国的需要量很大,滋味鮮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經济魚种之一,象鲤鱼那样,尚未积极的盛行飼养。养殖鲫魚不論在今后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淡水魚类总計約有800多种,其中經济价值較大的約計150种。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魚类的资料,虽然积累了不少,但总嫌零乱,缺乏系統性。随着我国水产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系統地介紹我国淡水經济魚类,显得更加迫切。《中国經济动物志——淡水魚类》一书,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的。本书从我国各地所产的几百种淡水魚中,提出了111种最主要的經济魚类,作了系統的記載。对每种魚的分类性状作了扼要的說明,同时对它們的栖息习性、食性、年龄和生长等等,以及分布和經济意义都有簡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