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00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均于发病24h内分别对患者行肺部X线与CT检查,对比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急性心源性肺水肿X线表现以肺泡性肺水肿为主,X线表现与肺部CT影像学表现相似,为腺泡结节、斑片状及大片融合影,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像,病变边缘模糊。病变进展时双肺出现广泛的密度均匀实变阴影,典型者出现“蝶翼征”。病。变征象检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心源性肺水肿多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肺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以肺血重新分布,肺野透光度降低,肺纹理增多、增重,小叶间隔线增厚如胸膜下线、克氏线出现以及肺实质磨玻璃样变等间质性肺水肿改变为主,病变征象检查率、肺部CT征象分辨率较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肺部X线与CT征象表现相似,临床诊断率相当,而慢性心源性肺水肿的肺部CT检查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急慢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病24 h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肺部X线片与CT检查,对2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源性肺水肿为间质性肺水肿,肺部CT征象分辨率显著高于X线片征象分辨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为肺泡性水肿,2种检测方法所示病变征象相近,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检测,2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相似,且临床诊断率相同,对于慢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检测,以CT检查诊断信息更丰富,更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高原肺水肿CT影像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CT影像特征及其 病理基础.方法:32例HAPE,35例小叶性肺炎患者纳入观 察.采用胸部常规与薄层CT扫描,连续观察病程各期征象表 现及变化.收集经尸检证实HAPE肺组织标本6例.肺门水平 冠状切开全肺,在内中外三带、上中下三野连续取材,观察与 CT相对应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①32例HAPE中28例右 肺病变重于左肺,35例小叶性肺炎仅有14例(P<0.01); ②HAPE早期(32/32)和恢复期(25/32)以肺间质异常表现为 主.进展期(30/32)与稳定期(32/32)以肺实质病变为主; ③病程中肺实质表现从磨玻璃样变逐渐过渡到结节样实变 再到结节融合呈大片实变;④病理检查见肺泡腔充满水肿液 及数量不等的纤维素、红细胞、炎细胞.肺泡隔增宽,小血管扩 张淤血.3例见纤维蛋白透明血栓,4例有肺透明膜形成,5例 有灶性或片状出血.结论:CT检查可发现HAPE早期病例,准  相似文献   

4.
黄继权 《吉林医学》2014,(9):1799-1800
目的:探讨CT诊断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确诊为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CT资料,考察CT诊断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结果:少量胸腔积液51例(98%),肺门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50例(96.1%),肺血重新分布50例(96.1%),肺小叶间隔增厚48例(92.3%),渗出病灶分布于两肺中内带及背段的11例(21.1%),病灶弥漫分布2例(3.8%),心脏外形增大52例(100%)。结论:心源性肺水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可正确诊断心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肺水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源性肺水肿的CT表现,提高心源性肺水肿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7例心源性肺水肿的CT表现。结果胸腔积液72例,肺间质水肿51例,肺泡性肺水肿35例,肺淤血17例,全部病例均伴有心外形增大,结论心源性肺水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高原性肺水肿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30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50例和试验组150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与CT检查。比较2种检查对高原性肺水肿的确诊率。同时分析高原性肺水肿CT影像学特征。结果 试验组通过64排螺旋CT进行高原性肺水肿诊断,确诊率为96.7%。对照组通过X线进行高原性肺水肿诊断,确诊率为90.7%。2组高原性肺水肿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性肺水肿CT影像学特征包括:磨玻璃样改变、纹理增多、网格状改变、结节影、小片状影、代偿性肺气肿、肺叶间胸膜阻断现象等。高原性肺水肿不同病程分期的CT影像学特征有差异。结论 对高原性肺水肿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确诊率,并且通过观察、分析患者CT影像学征象,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期,全面了解病程,为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鉴别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丰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田转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65-165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11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大多数呈椭圆形(6例)或圆形(4例),少数不规则形(1例);大多数边界清楚(9例),少数伴有周围条片状影(2例);增强扫描后,部分病例可见受压的肾上腺强化,而血肿本身均无强化。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对肾上腺血肿多可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 结节12例.团块 5例,磨玻璃影 6 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小叶间隔线9例,纤维化3例,空气潴留1例,胸膜改变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13 例.多种肺部病变并存14例,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13例.结论 结节病肺部CT表现形式多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腮腺恶性肿瘤在腮腺肿瘤占15%~30%。影像学检查对术前判断肿瘤的部位(包括侵犯浅或深叶或二者兼有,腮腺内或外)、侵犯范围、性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的CT资料,探讨CT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出血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胸部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形成机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7例脑出血继发NPE患者的常规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常规胸部CT均有双肺透亮度普遍降低,双肺弥散或斑片状分布的磨玻璃影像,均有胸膜增厚或胸腔少量积液,肺纹理不同程度模糊。其中5例有叶间胸膜增厚,2例见双侧斑片样实变密度,内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见支气管袖口征;3例见血管蒂增宽,未见小叶间隔增厚。结论脑出血继发NPE患者的CT表现以双肺弥散性阴影为主要特点,心影无异常改变,具有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较为确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茹翱  季政  汤莹  姬亚敏  范晓华  王菲菲  陶赛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2):142-144,131
目的探讨肺超声检查在发生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5年1月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肺超声及胸部CT检查,比较分析肺超声与胸部CT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肺超声检查肺部B线数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并对B线数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CT诊断心源性肺水肿52例,肺超声诊断心源性肺水肿50例,Kappa值为0.6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肺部B线数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前后B线数量与射血分数两者之间在P=0.05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治疗前=-0.907,P<0.01;r治疗后=-0.783,P<0.01)。结论肺超声可以作为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肺水肿的可靠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并可用于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压力支持正压通气(NPPV)在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病人进行NPPV治疗。结果:成功救治17例(89.5%),2例行气管内插管,无并发症。结论:NPPV是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栓塞双能CT肺灌注影像表现与CT肺动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双能CT扫描肺灌注缺损类型与CT肺动脉造影(CTPA)中肺动脉充盈缺损类型的关系.方法 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双源CT先行CTPA,然后用双能扫描模式行肺灌注扫描,将CTPA上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形态与CT肺灌注图像的肺灌注缺损相对照.结果 当段、亚段肺动脉肺栓塞充盈缺损为完全型时,相应的肺灌注图像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3%、62%.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或中央型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部分型灌注缺损或无灌注缺损为主,3个肺段区肺灌注图像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 CT肺灌注缺损与CTPA上肺动脉充盈缺损不能一一对应,两者联合起来将会为急性肺栓塞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有创机械通气在老年急性左心衰并严重肺水肿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左心衰并严重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患者通气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对患者进行6h、12h、48h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呈现好转趋势。其中有47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成功率为90.38%,5例患者通气成功但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出现失败(4例患者撤机过程中死亡,1例患者撤机失败后转入外科),病死率为7.69%。结论给予老年急性左心衰并严重肺水肿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的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任克氏水肿术中技术要点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48例任克氏水肿患者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嗓音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损伤鼻和/或咽部黏膜导致活动性出血4例;环杓关节脱位1例;牙齿松动1例;一侧舌体味觉减退3例;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而导致心率迅速下降6例。结论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任克氏水肿安全、可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熟练的操作,可使术中、术后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BiPAP)对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和呼吸衰竭稳定期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肺活量及用力肺活量轻度升高;1例3次发生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致急性呼衰患者治疗后,病情很快改善;1例阻塞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应用效果满意。该机应用简便、安全,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为COPD康复期、急性左心衰兼肺水肿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放线菌病的CT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确诊的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为进一步观察病灶特点,对其中5例行强化扫描,均表现为肺外围胸膜下的团块状影,大多与胸膜粘连,病变多为囊实性,内见空洞影和气泡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例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确诊,另外3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仔细观察病灶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Tei指数评估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入院后予BIPAP呼吸机治疗,以经口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以后逐渐减低压力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PaO2、PaCO2、PH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均行心超检查,运用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血流图以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图,并计算Tei指数。结果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心率、PaO2、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机械通气前后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0.74±0.07vs0.62±0.06,P<0.05)。结论BIPAP通气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114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45例同时行CT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AIDS合并肺孢子型肺炎(PCP)45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HIV合并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学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HIV合并肺真菌感染26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2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1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CT检查是AIDS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伴肺孢子型肺炎(PCP)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特异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特异性感染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分别为肾移植术后12d~7年。49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面,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HRCT扫描层厚1mm或0.625mm,层间距10mm。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4例,肺结核4例。19例经痰培养证实,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支气管肺活检证实,8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2例经尸检证实。影像结果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肺内病灶特征性改变。2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最多的肺内异常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23/29);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22/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灶(15/29);肺内实变影(18/29),肺内楔形实变影(11/29);晕征(17/29)。1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中均出现肺内弥漫磨玻璃样改变。4例巨细胞病毒肺炎CT影像中都有肺内散在磨玻璃影表现,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其中3例伴有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2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中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其中1例呈"树芽征"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患者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在CT影像表现上各有特点,CT检查能较早发现肺部异常,并可以在发病早期或病情危重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而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