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证实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MRI资料,58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其中39例行2D PC法MRV成像,分析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合并浅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合并出血;合并脑深静脉血栓4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6例。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资料。全部由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静脉、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头颅CT、MRI和MRV检查。结果头颅CT1例静脉窦迂曲,密度增高,15例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8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6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MRI常规序列断层成像结合MRV成像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大概时期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合临床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作者总结12例脑静脉窦血栓应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MRV)的诊断经验,旨在提高MR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上矢状窦血栓10例MRI和MRV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以上矢状窦血栓最为常见,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导致误诊误治。作者报道10例上矢状窦血栓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旨在探讨其对上矢状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七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探讨MRI结合MRV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急性5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1例,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慢性1例,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高信号。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呈不规则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结论 MRI结合MRV是早期诊断脑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2D TOF与3D CE MRV在3.0T磁共振脑静脉窦成像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D TOF与3D CE MRV在3.0T磁共振脑静脉窦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在3.0T磁共振行颅脑常规MRI、2D TOF及3D CE MRV,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生评价两种MRV序列对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乙状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10例(22.2%)患者在2D和3D CE MRV上均清晰显示各静脉窦的正常解剖形态及信号;2例(4.4%)患者在3D CE MRV上静脉窦增强信号较差而在2D TOF MRV上显示良好;33例(73.3%)患者在2D TOF MRV上静脉窦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差于3D CE MRV,包括10例正常静脉窦、3例一侧横窦发育不良、1例一侧横窦闭锁、16例静脉窦血栓、3例颅内脑膜瘤。结论:在3.0T磁共振,2D TOF可作为MRV首选序列,但是,当2D TOF MRV上见到静脉窦信号或管径大小异常时,应增加3D CE MRV序列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SE序列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6例病人均有MRI平扫,其中11例病人有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病人加有MR三维时间飞跃序列(MRV 3D TOF扫描)。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仅有1例MRI常规平扫未见异常,15例显示局部静脉窦内见血栓信号;病变发生在横窦乙状窦2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3例,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9例。13例病人显示脑部缺血水肿病变,4例脑部还有出血病变,2例病人有脑积水。12例病人行MRV 3D TOF扫描,全部有阳性发现,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9例有较明显侧支循环血管形成。结论磁共振能明确显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位置、分布、程度等,对脑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7):3-4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2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2例。CT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征,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T增强: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充盈缺损。MRI检查时脑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不显示,机化血栓T1WI、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继脑静脉窦血栓并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MRI加MRV优于DSA,而DSA又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颅内静脉窦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影响静脉窦的病变共35例,包括脑膜瘤19例,转移瘤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2例,均行MRV检查。结果 21例颅内肿瘤中,MRV显示11例静脉窦受压移位,6例静脉窦狭窄,4例静脉窦闭塞,MRV与手术结果符合率约90.5%。静脉窦血栓形成时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狭窄和引流静脉的扩张,比常规MRI多检测出4处病变。MRV能显示硬膜外血肿造成的静脉窦狭窄、移位。结论 MRV能较好显示静脉窦异常,对指导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行MR I及MRV检查,分析MR 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 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MRV见静脉窦闭塞,增强MR I见空三角征。结论:低场强MR 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钱伟东  屈洪党  訾刚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72-1272,134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5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2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定位体征的高危患者头颅CT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行MRI结合MRV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避免误诊误治。MRI及MRV简便易行、快捷无创,易于临床推广,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MRV检查,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抗凝或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1周),治愈26例,好转4例,恶化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对于急性起病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行CT、MRI、MRV或DSA检查,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行诊断试验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疑似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统计出MRI与DSA、MRV与DSA、MRI联合MRV与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情况,列出22四格表计算出各项诊断试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MRI联合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三个方面是最高的以及阴性似然比最低。结论 磁共振检查可以较好地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磁共振静脉造影( 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 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7.
梁庆乐 《吉林医学》2013,34(7):1217-1218
目的:提高对静脉窦血栓的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5例静脉窦血栓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头颅MRI平扫加增强加MRV。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 h~6个月。头晕者2例,头痛、发热者2例,4例有肢体抽搐,不省人事3例。静脉窦血栓的MRI平扫表现为脑内单发或多发异常信号,类似脑出血、脑梗死或脑炎改变,部分类似转移瘤,也可表现为正常,MRV可见颅内静脉窦显示欠清,中断或充盈缺损区。结论:MRI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图像直观,直接显示血栓部位静脉窦中断或充盈缺损,是一种无创、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能更好地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