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稻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以创设一种在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方面防治更好的、更利于操作的用药方式,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在本文试验中,采用的防治药物方案:噻虫胺颗粒剂(5%)、吡蚜酮·氯虫颗粒剂(6%)、稻瘟灵颗粒剂(30%)等药剂,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喷雾方式与...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纹枯病是溧水县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为寻求防治的最佳药剂,我们进行了丰妮娜等药剂防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2%丰妮娜—井岗.烯唑醇(江苏禾笑农化有限公司);井岗霉素WP(浙江钱江生物农药厂);井.腊芽WP(江苏滨海县农药厂);代森胺EC。  相似文献   

3.
纵卷叶螟是镇江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连续大暴发,已成为影响本市水稻正常生长的常发性害虫。由于该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发生量大,生产上常用药剂防效较低,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造成防治次数多,防治难度大,危害重。25%千刀乳油EC是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农药,为了明确其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镇江市植保植检站于2007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是丹阳市的常发性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较大,水稻产量损失较严重。为了做好纵卷叶螟防治药剂的储备,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和药剂交替使用,我们于2011年选择了10%茚威.虫酰肼(稼农神)等几种药剂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稻纵清(暂定名)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32%稻纵清EC5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持效期长达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以及推广,促进了现代化农业发展脚步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也有明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越来越优异,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有较大开发空间.另外,在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强化各类病虫害的防控重视尤为关键.本文主要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及提出完善措施,希望能够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不断...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茎叶喷雾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句容市后白良种场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试验田水稻实行统一集中育秧机插,2021年5月13日育秧,6月15号移栽,统一肥水运筹.  相似文献   

8.
报道螟休等8种药剂在水稻后期防治螟虫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螟休乳油1200m1/hm^2防效最好,保苗效果为92.41%,杀虫效果97.11%;其次为20%高效阿维唑乳油600ml/hm^2,保苗效果为90.34%,杀虫效果96.53%。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也叫水稻钻心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造成不同的危害,每一时期的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都很大。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是丹徒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近两年来,五(3)代、六(4)代均表现为大发生至特大发生.防治压力大.一些农户盲目使用高毒、高残留、未经登记的农药和增加农药用量来防治.给稻米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防治水稻生产中的二化螟虫害,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应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田间二化螟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均较好,且对二化螟幼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是稻田生产上防治二化螟的有效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飞防助剂类型与杀虫剂的混配方式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杀虫剂(10%甲维?茚虫威SC、5%氯虫苯甲酰胺SC和0.8%鱼藤酮SC)、飞防助剂(有机硅助剂、矿物油助剂和卵磷脂助剂)、施药液量(21、24和27 L/hm2)为因素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施药后第14天,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飞防助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设定的施药液量范围内(21~27 L/hm2),施药液量对水稻二化螟防效无显著性影响。混配方式7(0.8%鱼藤酮SC、有机硅助剂和27 L/hm2施药液量)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施药后第14天的防效达81.45%;混配方式4(5%氯虫苯甲酰胺SC、有机硅助剂和24 L/hm2施药液量)持效性显著,施药后第14天的防效为79.30%。本研究成果可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液混配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活芽孢/g)与常规对照药剂40%稻瘟灵乳油防治稻瘟病进行药效试验,评价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施药用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成虫图像识别中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引入目标检测算法YOLO v5对监测设备和诱捕器上的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成虫进行识别与计数。依据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生物习性,采用自主研发的水稻害虫诱集与拍摄监测装置,自动获取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成虫图像,并与三角形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诱捕拍摄的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成虫图像共同构建水稻害虫图像数据集;采用左右翻转、增加对比度、上下翻转的方式增强图像数据集;对比了不同训练模型对三角形诱捕器和监测设备诱捕拍摄的水稻害虫图像的检测性能,并对比稻纵卷叶螟成虫不同训练样本量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用精确率、召回率、F1值、平均精度评估各模型的差异。测试结果表明,测试集图像为三角形诱捕器和监测设备诱捕拍摄虫害图像时,稻纵卷叶螟识别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1.67%和98.30%,F1值达到94.87%,二化螟识别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3.39%和98.48%,F1值达到95.87%。不同采样背景、设备构建的多源水稻害虫图像数据集可以提高模型对水稻害虫识别的准确性。基于YOLO v5算法设计的水稻害虫识别计数模型能够达到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以用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盘锦市大力开展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阐述翻埋还田、旋埋还田、白茬地泡水埋茬还田3种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的技术路线、主推机型、技术特点及土地适应条件等技术内容,以期为盘锦市水稻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农田水位作为水稻灌排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水稻生长期稻田水分变化的定性分析以及现行水稻灌排调控指标的分析研究,认为水稻的旱、渍、涝与农田水位密切相关,水稻的灌溉排水问题就是农田水位的调控问题。提出了以农田水位作为水稻灌排调控指标的研究框架,设计了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证明农田水位可以作为水稻灌排的调控指标,进而形成了水稻灌排的农田水位调控指标体系,丰富水稻高效灌排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机械除草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稻田除草机作业过程中除草率低、伤苗率高等问题,结合水田行间除草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遥控转向的稻田行间除草机。阐述了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除草机的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获得了主动除草轮所需最大驱动力矩为49.42N·m,根据阿克曼转向原理设计了梯形转向机构,通过分析确定了梯形转向机构的结构参数,对转向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得到梯形转向机构所需最大驱动扭矩理论值为4.57·m,并对转向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实现远程控制除草机转向及接收反馈信息功能。进行了除草机转向性能试验,记录除草机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转角与实际转角最大偏差为1.3°,控制系统精度较高,满足田间实际作业时的转向要求;进行了除草性能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草机除草率均不低于77.9%,伤苗率均不高于3%,满足水田除草农艺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稻田的水分调节对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水分的不同调节方式对水稻的需水量和产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表明,“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优化灌溉模式与合理施肥的“促、控、养”结合可以减少腾发量而不降低产量,使灌溉水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优化灌溉模式能省水增产的原因是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水稻的分蘖力和有效分蘖率,改善植株形态和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了稻田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内涵,介绍了目前稻田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测定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对比实测法。对比实测法依据田面渗漏是稻田的有效耗水,而格田与沟道之间以及田埂的侧渗则是无效的渗漏。测定时,将一个格田四周田埂内侧由塑料薄膜封闭,防止侧渗,另一格田四周田埂保持原状,通过统计灌入二个格田的单位面积灌水量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该方法避免了中间测定造成的累积误差,理论依据充分,实际操作简单,适用于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稻米籽粒内部湿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在加工与贮存时,常温下稻米的湿应力开裂是引起稻米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稻米吸湿现象,极易导致内部湿度场的分布不均匀,是引起湿应力场的根本原因。为此,对常温下湿应力裂纹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利用动态图像分析等方法,在已知稻米籽粒内部湿度场的各种物理参数基础上,建立了稻米籽粒内部水分传递基本方程,以及对稻米的离散单元建立单元水分传递方程和单元水分传递矩阵。同时,以椭球体为稻米实体模型,进行湿度场有限元分析,最终通过湿度场分析获得籽粒水分梯度分布。其中,分析得到的水分梯度最大位置,与试验中稻米裂纹动态采集观察的结果一致,为稻米贮存的安全环境湿度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