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嵊州市2008-2011年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2008-2011年报告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处置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4起,发现肺结核病例38例.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随着就诊延误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增加(x2趋值分别为18.10,10.34,P值均<0.01);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16,11.21,P值均<0.01).结论 首发涂阳病例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误,未及时确诊和隔离治疗,易造成聚集性感染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湖北省2010-2013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特征及原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0-2013年发生的1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并对疫情相关学校进行结核病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疫情特点及与风险隐患的关联.结果 10起疫情中,高中8起、初中及大学各1起,主要以毕业体检发现为主,占70.0%;报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9.1/10万,涂阳患者占9.2%,涂阴患者占90.8%;10起疫情中有6起未发现涂阳患者,有6起有既往病例处置不当,有9起出现有症状患者就诊延误;1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患者92例,占70.8%,与2010年的4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P<0.05).风险隐患排查学校平均合格率为50.6%,低于和不低于50%合格率学校的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28.7/10万和167.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1,P<0.05).结论 学校结核病防治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既往病例处置不当,传染源发现与治疗不及时,无症状患者的隐性传播,密切接触者不及时筛查等是造成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严重,分布广泛,给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1].2010年全国第5次流调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患病率在20~25岁组呈现一个小高峰[2].近年来,合肥市学校结核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2013年全市结核病信息报告系统中网报学生结核病病例数较2011年增加了近1倍,疫情形势严峻.2013年11月合肥市某高校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经过及时调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并进行分析,为制定湖北省学校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学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3年全省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1 984例,报告发病专率为22.04/10万,与2009年(3 556例,33.54/10万)相比,下降了34.29%。第二季度报告患者所占比率较高(27.10%~31.97%)。2012年3月湖北省发生两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现方式均为高考健康体检,共发现51例肺结核患者。结论近年来湖北省学生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全年第二季度报告发病数明显增多。学校的聚集性结核病疫情反映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湖里区2007-2014年学校结核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里区2007-2014年共报告学校结核病病例154例,学生137例,教师17例;无聚集性疫情报告,以散发病例为主;学生病例中,外地与本地比值为1.7:1,多集中在17~19岁高中阶段(47.4%);3月和7月报告病例数较多,患者来自健康检查、因症就诊、转诊和追踪环节,诊断以涂阴肺结核为主(65.0%),涂阳肺结核占31.4%,治疗成功率为86.9%.结论 学校结核病报告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疫情发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强教育部门与医疗部门合作,共同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发展,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2015年1月 - 2017年12月发生的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情况;开展接触者筛查及随访追踪,判断患者之间的传播情况。结果 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共13例指示患者,其中 9例涂阳肺结核、3例涂阴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监测发现7例,校医报告发现3例,有6例发病在寒暑假。患者就诊延迟和诊断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1(16.5,30.5) d和27(10.5,46) d。首次筛查密切接触者的患者检出率(4.68%)高于扩大筛查一般接触者(0.32%),1年随访期间共筛查出续发患者19例。结论 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结核病宣传教育、新生入学体检、疫情主动监测、接触者分级筛查和随访筛查等是有效防控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河源市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9所学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发生2例或2例以下的非聚集性疫情学校40所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学校疫情处置、疫情报告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首位病例发病至报告时间、首位患者发病至报告给疾病防控中心时间及首位病例发病至展开调查时间均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3,3.907,3.894,P均<0.05);两组学校在晨检制度建立、学生缺课原因追查、学生复课记录、传染病应急方案、传染病报告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校新学期入学常规体检、拥有校医与专职校医、PPD筛查及校医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占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核病等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诊断、发现及报告延误等均是导致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危险因素,学校应加强对结核病等传染病的早期筛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避免疫情扩散出现聚集性疫情爆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结核病基本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宁波市2009-2013年学校结核病疫情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宁波市共报告登记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90例,年登记率从2009年的12.3/10万上升到15.3/10万(P〉0.05)。男女比例为1.8:1,年龄段集中在15-2岁,占87.5%。2009-2013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6起,分布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且均存在首发病例发现延迟现象。结论重视、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十分必要,在学校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中学一起学校聚集性结核病疫情的的调查处置,为今后制定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策略和疫情处置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结核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PPD实验筛查,筛查结果强阳性者进一步胸片检查和痰抗酸杆菌检查,从而发现感染者和病例,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其中1例涂阳,4例涂阴,3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病例均为高一学生,分布在5个班级,8人中2例为走读生,其他6人分布在5个宿舍;本次疫情共筛查1 770名师生,其中PPD强阳性有84人,总体强阳性率为4.75%。结论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健康状况日常监测,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规范处置聚集性病例疫情,是控制疫情蔓延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一起山区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其可能的存在的危险(流行)因素,为今后庆元县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首发肺结核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和临床筛查确诊,并开展对学校的卫生学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共确诊肺结核5例,该学校存在结核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经落实防控措施,疫情有效控制,病生均痊愈返校上课。结论没能及时发现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发生聚集性疫情的主因,学校卫生环境差,学生卫生习惯不良,学习生活密切接触是引起疫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首都公共卫生》2009,3(3):102-10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报告发生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2009年2月,河北省卫生厅报告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该校自2008年11月~2009年1月共确诊肺结核病例39例;2009年2月浙江省卫生厅报告天台县天台中学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该校自2008年9月-2009年2月共确诊病例20例,疑似病例2例;  相似文献   

12.
王小平  陆峰  符剑  孙晴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5):582-583,590
目的 探讨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原因,为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南通市2009-2019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档案资料,回顾分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原因、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处置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南通市2009-2019年共报告13起学校肺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高中(含高职,占46.15%),累计诊断肺结核病例140例.病原学阳性占39.29%,病原学阴性占54.28%,结核性胸膜炎占6.43%.主要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监发现(占84.61%),2起为学校主动报告发现;罹患率为2.92%~15.29%,平均5.02%.病例因症就诊发现占9.29%,筛查发现占90.71%.共筛查15473人,学生PPD阳性率(17.27%)高于教职工(9.76%),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5.87%)高于一般接触者(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筛查发现肺结核病例127例,其PPD强阳性率为63.82%(81/127).除确诊病例外,358例PPD强阳性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占67.54%).指示病例病原学阳性率为61.54%,10起指示病例有明确记录,诊断时间16~302 d[M(P25,P5)为5(40.5,12.0)d],延迟诊断率为90.00%,超延时诊断率为30.00%.所有病例均进行规范治疗和随访管理.结论 南通市存在一定的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风险.未及时发现、隔离、治疗病例和未及时筛查密切接触人群,是造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某学校高三学生发现的一起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的调查和处理,探索学校在预防此类事件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方法 对7例结核病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痰检抗酸杆菌、PPD、胸部X线等项目检测.结果 除首例涂阳病人外其余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 此次结核病聚集性感染均由首例患者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一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先后两次发生情况的分析,探寻两次疫情发生原因和关联。方法对首发病例及整起疫情进行回顾调查,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探讨疫情扩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4例,其中涂阳病人6例,涂阴病人15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3例,83.33%来自首发病例所在班级,两次疫情分别发生8例与16例。首发病例在发病初期有典型的咳嗽、咳痰等肺结核症状,至学期结束才明确诊断,此前未休课。结论首发涂阳病例发现不及时,密切接触者拒绝PPD试验与预防性服药、密切接触者随访不及时是导致本次疫情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了解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危险因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绍兴市2011-2015年9所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作为病例组,37所发生单个病例但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作为对照组,分析造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首次报告时间为(80.89±76.82)d,对照组为(28.29±24.32)d(t=3.58,P=0.01);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为(81.11±76,69)d,对照组为(27.81±24.28)d(t=3.64,P=0.01);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开展调查时间为(82.00±76.88)d,对照组为(30.37±24.88)d(t=3.49,P=0.01).两组学校在落实晨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原因追查制度、学生复课制度、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方面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在入学体检、PPD筛查、校医、专职校医、校医传染病防治培训等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学校在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各种宣传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诊断和报告延误是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病人的早发现和早报告工作,防止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汤玲  黄诚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3):319-321
目的 对1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年1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2月-2020年1月,南通市海门区某学校确诊10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均为住校男生,其中病原学阳性1例,罹患率为0.15%.通过监测和筛查发现的占80.00%,病例主要集中在18JD03班(9例,占90.00%).2月筛查中18JD03班学生PPD阳性率(34.00%)高于海门区2019年其他学校散发疫情的学生密切接触者平均PPD阳性率(13.66%),10月筛查中18JD03班学生PPD阳性率(56.10%)高于同楼层其他班级(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次后续监测筛查,通过二次PPD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复查,又确诊2名病例.结论 学校是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易发场所,发生疫情及时控制传染源,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对控制校内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时应科学分析PPD结果,及时预警,发现第2例病例时应提升处置等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鲤城区新发涂阳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鲤城区2006—2013年门诊新发涂阳肺结核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鲤城区新发涂阳肺结核共666例,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但相对集中于3~8月(64.3%);15~54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共569例(85.4%);男性发病较多,性别比2.1∶1;分布前3位职业为民工、工人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分别占28.2%、27.2%和8.3%。结论鲤城区结核病疫情仍较严峻,城乡结合部15~54岁聚集性男性人群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属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存在结核病传染源的情况下,群体环境更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生由于生长发育、学习压力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是结核病多发人群[1-2],近年来时有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报道[3-5].2011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结核病暴发疫情,累计报告病例43例.石家庄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赴该校及就诊医院进行调查,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6]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7]要求,对此次疫情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西城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对三间分布、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和酶链的反应(RT-PCR)检测.结果 2013年西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4起,波及7 796人,涉及病例109例,平均罹患率1.40%,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暴发疫情1起.疫情来源以学校或托幼机构报告为主,占61.76%(21/34);持续时间为1~9 d,中位数3d,每起平均病例数为3.29例.疫情发生时间以5-8月为主,占82.35%(28/34).疫情发生单位以托幼机构为主,占76.47%(26/34).停班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054,P=0.004).聚集性疫情主要以柯萨奇肠道病毒A组6型(CV A 6)感染为主.结论 该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加强全年监测,深入研究病原体,及时上报及采取停课措施,能够很好地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生之间接触密切,为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流行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我国学校结核病疫情频发[1-3] ,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也时有发生[4-5] ,不仅严重危害到患者身心健康,也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2018年上半年,淮安市某县某高级中学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通过及时调查处置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处置结果 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