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微刺激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效果,探讨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黄体期促排卵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04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56个周期),B组微刺激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48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及助孕结局。结果:A组的平均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MⅡ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促排卵组中,扳机日黄体期的E2、P水平明显升高,LH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平均获卵数、MⅡ卵数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而受精率和平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泡期联合黄体期方案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一周期使用长方案促排卵失败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使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长方案辅助生殖助孕失败,第二周期使用PPOS方案助孕的患者,共58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促排卵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PPOS方案的Gn天数、Gn总量和平均获卵数显著低于长方案(P 0.05),扳机日LH水平、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长方案(P 0.05),PPOS方案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5.43%、53.26%、37.21%和42.39%,均显著高于长方案(P 0.05)。结论长方案失败后再次促排卵选择PPOS方案可以提高卵母细胞和胚胎的质量,改善妊娠结局。PPOS方案可以作为长方案失败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卵巢低储备人群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的高龄卵巢低储备患者37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POS组)198个周期、长方案(长方案组)103个周期和拮抗剂方案(拮抗剂组)76个周期。综合评价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临床指标。结果 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的使用总量及使用天数最高,HCG日LH水平最低,MⅡ卵泡成熟度、2PN受精数和优胚数均高于其它两组(P<0.001)。PPOS组获卵率最高,其次为长方案组,均高于拮抗剂组(P<0.001);正常受精拮抗组最高,其次为长方案组,均高于PPOS组(P<0.001);长方案组优胚率最高,与拮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的比较中,长方案组的鲜胚移植率高于拮抗剂组,拮抗剂组的鲜胚移植取消率高于长方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累积胚胎种植率的比较中长方案组高于拮抗剂组和PPOS组,其中长方案组与PP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长方案组的累积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和卵泡期长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行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冻融胚胎移植(FET)的疗效差异。方法 分析行IVF-ET或FET的145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POS组(73例)和卵泡期长方案组(72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超促排卵及医疗花费、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与卵泡期长方案组相比,PPOS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Gn天数短(P<0.05),PPOS组达到首次妊娠的医疗花费较少。卵泡期长方案组直径10~13 mm,卵泡数及获卵数较多,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较高(P<0.05)。2组受精数、卵裂数、2PN数、优胚率、总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行第一周期IVF-ET或FET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OS方案可获得与卵泡期长方案相似的胚胎实验室指标及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助孕的93例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波塞冬预期低反应分类标准及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分为4组:A1组:年龄≥35岁,抗苗勒管激素(AMH)<1. 2 ng/ml,基础窦卵泡数(AFC)<5个,采用PPOS方案; A2组:年龄≥35岁,AMH <1. 2 ng/ml,AFC <5个,采用拮抗剂方案; B1组:年龄<35岁,AMH <1. 2 ng/ml,AFC <5个,采用PPOS方案; B2组:年龄<35岁,AMH <1. 2 ng/ml,AFC <5个,采用拮抗剂方案。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不同年龄组的两种促排卵方案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AFC、AMH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A1组与A2组获卵数、2PN数、可利用胚胎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A1组Gn天数、Gn总量、D3优质胚胎数、D3优质胚胎率略高于A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1组Gn天数、Gn总量、D3优质胚胎数、D3优质胚胎率略高于B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2组获卵数、2PN数、可利用胚胎数高于B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年龄≥35岁的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控制性促排卵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促排卵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DOR患者共14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微刺激方案组40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40个周期、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组60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激素水平、促排卵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激素水平比较,微刺激组E2[(883.33±134.84) ng·L-1]低于拮抗剂组[(993.53±110.24) ng·L-1]和PPOS组[(1 325.39±128.97) ng·L-1](P<0.05);3组间促黄体素(LH)、孕激素(P)、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促排后其获卵数(5.67±1.16)、成熟(MⅡ)卵数(4.77±1.52)、正常受精数(3.27±0.86)、优胚数(2.73±0.69)和可利用胚胎数(3.00±0.88)均高于其他2组(P&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刺激方案以及微刺激并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DOR )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的应用. 方法 对283例DO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刺激方案204例,拮抗剂方案79例,比较各方案的促排卵结局. 结果 双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卵的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促排天数及用量、扳机日孕酮( P)值均高于卵泡期促排,扳机日黄体生成素( LH)水平低于卵泡期促排. 拮抗剂方案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促排天数和用量高于双刺激卵泡期促排,扳机日 LH 值低于双刺激卵泡期促排,两组可用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双刺激黄体期促排天数和用量、扳机日雌二醇( E2 )、P值高于拮抗剂组,扳机日LH值低于拮抗剂组,两组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组促排卵周期取消率、获卵率、获可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双刺激方案两期促排卵之后获可用胚胎率较拮抗剂方案高,流产率较低. 结论 双刺激增加的黄体期促排卵在DOR患者中的应用与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有相同的临床结局,在同一个月经周期中进行双刺激方案缩短了IVF-ET的治疗时间,对于DOR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更适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2月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3组:超长方案组(A组),74个周期;拮抗剂组(B组),80个周期;长方案组(C组),332个周期。比较3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结果 3组间患者年龄、BMI、AMH、基础FSH、LH、E2、T水平,HCG日P水平,获卵数、优胚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较C组Gn启动剂量大,A组较B组和C组Gn总剂量、Gn天数多,A组较C组HCG日E2水平高,A组较B组和C组HCG日LH水平低,C组较B组HCG日LH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累计临床妊娠率及移植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较A组和C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拮抗剂方案Gn总量低、时间短,且OHSS发生率低,更适合PCOS患者。  相似文献   

9.
许娟  唐淮云  汤丽莎  罗健 《吉林医学》2015,(7):1313-1316
目的:探讨三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PCOS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传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A组20周期、短效GnRH-a长方案B组26周期和来曲唑微刺激方案C组22周期,比较三组患者的促排卵参数和临床结局。结果:1A组Gn使用天数及用量、HCG注射日血清E2高于B、C组,临床妊娠率低于B、C组(P<0.05);A组HCG注射日血清LH、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低于C组,获卵数、OHSS发生率高于C组(P<0.05),但在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G日血清P、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和冷冻胚胎数与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Gn用量、HCG日血清E2、获卵数、OHSS发生率高于C组、HCG日血清LH、P、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低于C组(P<0.05);B组Gn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和冷冻胚胎数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优于长效与短效GnRHa长方案,同时降低Gn使用总量,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是PCOS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两种促排卵方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年龄≥35周岁、采用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行体IVF-ET/体外单精子胞内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2 515个周期患者,分为长方案组(1 545周期)与拮抗剂方案组(970周期)。结合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体质指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流产率等结局相关指标。结果(1)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AMH、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拮抗剂方案组患者治疗中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统计均低于长方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有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拮抗剂方案组患者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患者,而有效胚胎数、妊娠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女性IVF助孕治疗中,可明显降低Gn用量和Gn使用时间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可移植有效胚胎,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为高龄患者推荐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临床及实验室结果,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共1 996个新鲜周期的患者资料,按照超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超长方案组(471周期)、长方案组(818周期)、拮抗剂方案组(707周期),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用药、取卵时机、扳机类型及实验室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拮抗剂方案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雌二醇(bE2)、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均高于其余两组,且与长方案组患者比较,P<0.05;拮抗剂方案组患者的基础睾酮(bT)和基础窦卵泡数(bAFC)高于超长方案组患者,P<0.05。超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应用天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hCG前日雌二醇(PhCG2)、hCG日E2(hCGE2)拮抗剂方案组患者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患者,P<0.05;拮抗剂方案组患者hCG日卵泡数(hCGAFC)少于其余两组,P<0.05。拮抗剂方案组患者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使用量少于其余两组,P<0.05;长方案组患者可获得较多的卵子数,多于超长方案组,P<0.05;长方案组患者获得优质胚胎数、2个原核(2PN)数多于超长方案组,P<0.05。hCG扳机类型占比最高,在超长方案中没有使用Gn扳机;拮抗剂方案中H/G(hCG与Gn联合扳机)双扳机类型较多;超长方案组患者与长方案组患者扳机类型差异不明显。三组方案患者扳机类型比较,P<0.05。结论 三种促排卵方案中,每种促排卵方案有各自的适应证,根据现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选中每种促排卵方案独特的优势,选择最佳的促排卵方案、扳机类型及掌握恰当的取卵时机,尽可能获取合适数量的卵子,培养良好的胚胎,使患者获益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P0R)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体会。方法:分析68例POR患者IVF周期中经卵泡期微刺激阶段和后续的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平均获卵数、获卵比例、受精率、冷冻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及临产妊娠率指标。结果:两个阶段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但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平均获卵数、获卵比例、冷冻胚胎数及临产妊娠率明显高于卵泡期阶段(PO.05),而卵泡期联合黄体期取卵的平均获卵数、获卵比例、冰冻胚胎数明显多于单纯卵泡期取卵(P0.05),最终临床妊娠人数达到14例。结论:在POR患者中,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周期获卵数、冷冻胚胎数及临产妊娠率高,提示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能够有效改善POR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王葳  曹义娟  马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494-1497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对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拮抗剂方案助孕共216个周期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日E2水平将其分为4组:A组 < 1 600 pg/mL,B组1 600~3 200 pg/mL,C组>3 200~4 800 pg/mL,D组>4 800 pg/mL。比较各组获卵数、单个卵泡E2水平、获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B、C、D组获卵数、获胚胎数较A组高,C、D组较B组高,D组较C组高(P < 0.05)。C、D组单个卵泡E2水平较A组高,D组较B组高(P < 0.05)。D组胚胎种植率较B、C组低(P < 0.05),4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中高E2水平病人获卵数及获胚胎数增多,优质胚胎率不会受到影响,但鲜胚移植胚胎种植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3种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助孕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5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微刺激方案,n=228)、B组(长方案,n=108)和C组(拮抗剂方案,n=186).比较3组取消周期情况、Gn使用情况、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全胚冷冻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卵泡发育不良、卵泡早排/未获卵、未受精、无胚胎移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Gn用量均少于B组、C组,Gn使用时间均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均低于B组、C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治疗卵巢低反应患者均能有效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且移植周期取消率低于微刺激方案,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效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卵巢反应性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734个IVF短效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分3组,卵巢低反应组(A组)获卵数≤5个;正常反应组(B组)5个<获卵数<20个;卵巢高反应组(C组)获卵数≥20个。结果 A、B、C3组平均基础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分别为(7.8±3.1)、(10.5±3.5)、(12.3±3.4),获卵数分别为(3.7±1.4)、(10.9±3.5)、(22.9±2.5),基础FSH值分别为(8.2±3.5)、(7.0±2.0)、(6.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Gn用量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不孕因素构成比无差异;B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胚率均高于A、C组(P<0.05);种植率、妊娠率B组高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胚胎冻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效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获卵数与年龄、AFC、基础FSH值密切相关,影响卵巢的反应性;获卵数通过影响可供移植胚胎数量及剩余胚胎冻存数量进而影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探讨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卵巢反应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16个IVF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分3组,卵巢低反应组(A组)获卵数≤5个;正常反应组(B组)5个<获卵数<20个;卵巢高反应组(C组)例获卵数≥20个。结果 A、B、C三组平均AFC分别为(4.63 ± 1.76)、(10.71 ±2.86)、(15.74 ±3.12),获卵数分别为(3.61 ± 1.38)、(11.37±3.77)、(25.69±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Gn用量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输卵管因素不孕所占比例高于C组,男性因素所占比例低于B组,C组中PCOS或合并PCOS所占比例高于A、B组(P<0.05);A组平均移植胚胎数低于B、C组(P<0.05);种植率、妊娠率B、C组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OHSS发生率和剩余胚胎冻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获卵数与AFC密切相关,患者不孕病因等影响卵巢的反应性;获卵数通过影响可供移植胚胎数量及剩余胚胎冻存数量进而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莫莉菁  付伟平  朱琴  王丽萍  方春霞 《浙江医学》2021,43(8):845-848,853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OS组42例和拮抗剂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情况、胚胎实验室结局以及冻融胚移植临床结局。结果PPOS组患者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发生率、获卵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卵数均低于拮抗剂组,两原核(2PN)受精率高于拮抗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人绒毛膜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hCG日雌二醇、hCG日孕酮、hCG日LH水平、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受精方式、2PN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胚数、MⅡ卵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及冻融胚胎移植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拮抗剂方案相比,PPOS方案应用于卵巢高反应患者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降低卵巢高反应患者OHSS的发生率,且不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和胚胎的质量,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行试管婴儿助孕过程中,比较2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卵泡期高孕激素下促排和微刺激方案)的助孕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第1代及第2代试管婴儿(IVF/ICSI)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DOR患者,共纳入294个周期,分为2组(A组:PPOS组,B组:微刺激组),比较2组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  结果  A组Gn启动剂量、Gn总量、Gn天数、夜针剂量显著高于B组(P < 0.05);A组HCG日LH低于B组(P < 0.05);A组获卵数、获胚数、优胚数均高于B组(P < 0.05)。  结论  从临床结局看PPOS组临床结局优于微刺激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刺激、自然周期、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3种温和刺激方案用于体外受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患者171例,其中微刺激方案99例(微刺激组),自然周期方案24例(自然周期组),PPOS方案48例(PPOS组);同期采用标准长方案进行促排卵的全胚胎冷冻周期170例作为对照(长方案组)。比较各组患者年龄、获卵失败周期数率、平均获卵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和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各组患者年龄、获卵失败周期数率、平均获卵数、MⅡ卵数和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温和刺激方案各组年龄均大于长方案组,获卵失败周期数率均高于长方案组,平均获卵数、MⅡ卵数和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均低于长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呈负相关(r=-0.29,P<0.05),MⅡ卵数与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针对高龄患者和卵巢功能差的患者可以采取温和刺激方案,其中微刺激方案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较高,PPOS和自然周期方案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与GnRH-a 超短方案在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ET)助孕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探讨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14例高龄患者161个IVF-ET周期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nRH-a 超短方案83 例(A 组)、黄体期促排卵方案31 例(B 组),比较两种方案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与A组相比,B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用量较多、重组促卵泡激素用量较少、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多、Gn费用较少及受精率较高,优质胚胎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水平、平均获卵数、2PN、可利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龄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与GnRH-a 超短方案相比,在Gn费用较少的情况下有较高的受精率,且两组在总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可作为高龄IVF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