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诊断资料,了解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技术,提高术前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准确率.方法 对2007年3月~2008年7月于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6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3月~2008年7月干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13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细胞学检查诊断50例患者.63例患者全部行盆腔CT检查,其中39例诊断为输卵管癌.综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本组病例术前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准确率达到79.3%.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细胞学、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患者共203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7.7%,组织学分级诊断准确率为96.4%,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为:0期86.5%,ⅠA期78.8%。结论 活检取材不准确是导致该期诊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术前行诊断性锥切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少见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14%-1.8%,又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发病年龄一般为50~60岁,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与卵巢上皮性癌和子宫内膜癌相接近。发病原因至今不清楚。由于恶性输卵管肿瘤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块。且卵巢癌常累及输卵管,常常造成临床和病理诊断上的困难,大多数输卵管癌术前不能确诊,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以下腹部、左大腿水肿为临床表现的晚期原发性输卵管癌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在23例输卵管癌患者中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和(或)排液15例(65.22%),腹痛或腹部不适10例(43.48%),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7例(73.91%),B超发现盆腔包块21例(91.30%),术前19例检测CA125,15例升高(78.94%)。②根据FIGO分期标准,Ⅰ~Ⅱ期12例(52.17%),Ⅲ~Ⅳ期11例(47.83%)。③病理类型以上皮性腺癌为主,单侧发病居多(86.96%),细胞分化差。④在23例中,误诊21例,误诊率为91.30%。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措施,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在23例输卵管癌患者中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和(或)排液15例(65.22%),腹痛或腹部不适10例(43.48%),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7例(73.91%),B超发现盆腔包块21例(91.30%),术前19例检测CA125,15例升高(78.94%)。②根据FIGO分期标准,Ⅰ~Ⅱ期12例(52.17%),Ⅲ~Ⅳ期11例(47.83%)。③病理类型以上皮性腺癌为主,单侧发病居多(86.96%),细胞分化差。④在23例中,误诊21例,误诊率为91.30%。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措施,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该院6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CT 影像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均经CT检出,CT诊断临床术前分期T1~T2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1.43%,T3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4.36%, T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0%,整体准确率为75.76%。结论:CT影像技术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术前分期的判断与病理分期结果的相符率较高,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肉瘤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特征,以加深对其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51例骨肉瘤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7d~5月,平均为7周。所有的51例患者均接受了X线检查,确诊45例,正确率为88.2%.10例患者接受CT检查,确诊9例,正确率为90%。32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均考虑可疑骨肉瘤,正确率为100%,28例患者进行了术前穿刺活检,27例病理回报骨肉瘤,正确率为96.4%,51例患者最终由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骨肉瘤。结论: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相结合有助于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彩超)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拟诊宫外孕患者分为经腹普通B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两组,把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诊断输卵管妊娠的符合率为85.7%,经腹普通B超检查诊断的符合率为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扫查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发现率及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经腹普通B超。  相似文献   

9.
郭少琼 《广州医药》2010,41(3):38-39
目的探讨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ESAOTEDU-6型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经阴道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癌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输卵管癌的有16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测定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RI)小于0.5,另外5例中2例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3例误为卵巢肿物。结论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输卵管癌诊断的准确性,甚至可发现早期输卵管癌的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2月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2例均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进行化疗。结果 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卵巢癌,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原发性输卵管癌。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1例术后21月死于癌复发,1例化疗后血清CA125降至22.3kU/L。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连续监测血清CA125水平对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对225例乳腺恶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观察乳腺恶性肿瘤患病情况,分型特点,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复合率及愈合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及病理组织学复查方法。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好发年龄为31-60岁(78.6%),在有职籽记录的158例中,农,牧民及家务为137例(86.7%),原发病灶均为无痛肿物,且右侧多发(55.6%),其中单存癌(39.1%),不典型髓样癌(18.2%),典型髓样癌(13.3%),临床与病理诊断复合率仅为(61.8%),结论:乳腺一旦出现肿块,应进行多种检查以除外恶性肿瘤,从而在术前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提高绝经期病人生存率,应根据月经周期选择手术时间,此外,术中所取淋巴结要按区域标出,以便于判断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提高临床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进行病理检查证实,术前临床分期按1971年FIGO标准,术后病理分期按1988年FIGO分期,分别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组织学类型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临床分期总误差率46.4%(13/28),临床分期误差率工期25.0%,Ⅱ期为80%,Ⅲ期为50%。术前病理误诊率14.3%(4/28),总误差率为25.0%(7/28)。结论: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临床上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类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结核发病和临床表现的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的肾结核患者19例,外院首诊泌尿系感染11例(57.9%),肾积水5例(26.3%),泌尿系结石3例(15,8%)。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2个月-20a,平均2.7a。结果 11例行手术,其中6例为术前诊断不明确,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并经病理证实。14例(73.7%)最终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结核,5例(26.3%)依靠病原学诊断。结论 对肾结核的诊断,应依靠患者病史、病原学、影像学、病理活检及手术探查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癌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肾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分型。结果100例肾癌患者,单纯肾切除10例,部分肾切除5例,肾癌根治术85例;肿瘤直径3-10cm者78例(78.0%),3cm以下者11例(11.0%),10cm以上者11例(11.0%);Ⅰ期肾癌23例(23.0%),Ⅱ期40例(40.0%),Ⅲ期30例(30.0%),Ⅳ期7例(7.0%);10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透明细胞癌71.0%(71/100),颗粒细胞癌18.0%(18/100),混合性腺癌5.0%(5/100),乳头状腺癌3.0%(3/100),集合管癌2.0%(2/100),肉瘤样肾癌1.0%(1/100);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混合性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6.2%、77.9%和73.4%、72.7%、72.2%,三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100例B超检查,正确率达93.3%;60例CT检查,诊断正确率100.0%;12例肾动脉造影,诊断正确率100.0%。结论85例肾癌行根治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肾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病理类型和治疗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房宇 《广东医学》1998,19(6):462-462
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分析我科10余年间收治的5例原发性输卵管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探讨其临床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l临床资料我科自1986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188例,其中原发性输卵管癌5例,占2.9%。5例均由术后病理确诊,其中1期1例,11期3例,皿期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5岁,平均sl岁。5例均无避孕史,平均产次1.6次,最多生育3胎,有2例继发不孕,1例原发不孕。病程最长5年,最短1月。4例已于50岁前绝经,月经紊乱1例,绝经后异常阴道流液2例,流血1例,单纯下腹钝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阑尾粘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以期帮助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十年以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4例术前诊断为卵巢癌的阑尾癌和同期国内文献报告的7例 共11例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阑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B超发现或自觉盆腔肿物为主,或伴有腹痛、消瘦等消化道症状。术前诊断均为卵巢肿瘤行开腹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辅助检查中 B超、CT检查有一定价值,但不具有特异性,肿瘤血清学指标中,CEA水平有所增加。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化疗以改善预后。结论 阑尾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结合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来明确诊断。CEA水平增加对阑尾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70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玫 《重庆医学》2003,32(8):1061-106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表现、B超检查、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误差,诊刮与术后标本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符合率,腹腔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清扫以及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了70例患者临床资料,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35~68岁,高发年龄47~53岁,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其次为月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分别占41.4%、30%、24.3%,有77.8%的患者B超显示宫腔回声异常或宫内膜增厚,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存在很大误差,达22.7%~87.5%,术前诊刮与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符合率高,为76.9%,病理组织学分级符合率为66.7%~l00%,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率高达88.4%~100%,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结论 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绝经后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B超对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诊刮是诊断内膜癌以及判断有无宫颈受累的经典方法,应重视腹腔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清扫、以确定期别,为以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受体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可以反应预后,同时可为激素治疗作指导。  相似文献   

18.
输卵管癌是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3%~1.8%。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易漏诊和误诊,术前确诊率低。目前国内外文献对该病报道较少,本文回顾分析9例输卵管癌的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Bayes判别分析对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利用Bayes判别分析进行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以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的病例620例为病例组研究对象,同期收治早期宫内妊娠流产者89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有关临床、生物化学与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利用Bayes判别分析的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诊断模型,进行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结果 采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诊断模型,经交互验证考核判别函数对输卵管妊娠的判别正确率达99.68%,对先兆流产的判别正确率达80.00%,对异常宫内妊娠的判别正确率达93.18%,总正确率达91.9%。经自身验证考核对输卵管妊娠的判别正确率达99.68%,对先兆流产判别正确率达80.00%,对异常宫内妊娠的判别正确率达95.45%,总正确率达92.6%。结论 通过临床、生物化学和形态学指标建立模型对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输卵管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991~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CAl25水平,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45岁,70%发生于绝经后,90%有阴道出血,80%有阴道排液,80%同时有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超声检查94.1%(16/17)可探及盆腔肿块,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92.3%(12/13)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内平均血流阻力指数(RI)为0.5,范围0.44~O.56。血清CAl25水平测定78.6%(11/14)高于35mlU/ml。结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排液,超声声像图可探及盆腔肿块,肿块内可探及低阻力的丰富血流,血清CAl25可明显增高。上述表现有助于临床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