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上官昌永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本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孕育,到9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大约经历了二十年时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诞生,有什么历史必然性,这是我们深入学习邓...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会义及其相互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把握现在,又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进一步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实质,是如何发展中国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这一要求,因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了更加科学、准确、明晰地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平与…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但具有鲜明的实事求是精神,而且显示了高起的逻辑思维艺术。关于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c一意搞建设和“一国两制”等问题的论述,无不显示出这个理论本身严格遵循逻辑规律和规则,而且具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但具有鲜明的实事求是精神,而且显示了高超的逻辑思雄艺术。关于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市场经济与社套主义制度的关系、一心一惠搞建设和”一国两制”等问题的论述,无不显示出这个理论本身严格遵循逻辑规律和规则,而且具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构想和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打破了单一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总结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一理论,不仅对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重要措施、而且设计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是一项宏伟事业,而要完成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要经过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并要具备一系列的重大措施。邓小平同志在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宏伟蓝图的同时,又设计了实现宏伟蓝图的一系列重大步骤,从而保证了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论述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对从客观实际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在不断变革、不断探索过程中前进的,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实际上是不同社会主义模式兴衰成败的历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表明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毁灭,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胜利,是以崭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和具体模式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民族师专特点,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突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必须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协同配合,理论联系实际,确定好理论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从公私观念变革的视角,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演进历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以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理论内涵,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公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与条件:它既来自对我国传统公私观的批判和扬弃,又来自对建国后头30年公私观嬗变的反思和探索;既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私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和迫切任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并且对一些关系重大的是非界限作了明确的划分,澄清了一些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这说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有力地证明,只有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循这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