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对整形患者术后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整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装置改进的方法引流,对照组采用以往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比较两组负压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达到整形患者术后引流要求,能有效地减少积液、积血、感染、皮瓣缘坏死等并发症,置管时间短,提高了患者伤口、皮片成活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3至2019-0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置管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2,P=0.031);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中效果良好,为患者提供规范、流程化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雷伟娜 《现代医院》2012,12(8):86-87
目的探讨甲状腺腔镜切除术后引流负压适宜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O例。每组术后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其压力不同,平均负压分别为(70±13)、(140±18)和(210±20)mmHg。比较三组患者48、72 h的引流量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 B组患者平均日引流量在48、72 h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置管时间及皮下积液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腔放置适宜的负压[(140±18)mmHg]引流装置可以缩短引流时问,使组织早期复位,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腔管负压持续灌洗引流减少胃肠术后腹腔内感染的效果,为胃肠术后腹腔内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医院胃肠手术后行腹腔引流患者72例,按其引流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橡胶引流,观察组采用硅胶三腔管负压持续灌洗引流,对两组患者腹腔内感染、细菌分布、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引流管堵塞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21例,其中观察组6例,阳性率为16.67%,对照组15例,阳性率为41.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23株,观察组检出8株、对照组检出15株;观察组与对照组检出病原菌均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7.50%与60.00%,观察组引流液变清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总置管时间、日均引流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于术后行三腔管负压持续引灌洗引流,能提高引流效果、缩短引流时间、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切口放置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使用普通引流管,试验组52例患者,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d引流量,对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平均拆线、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试验组术后第2~4天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感染性腹腔手术切口防治中,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不仅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器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乳腺区段切除术中,手术空腔不缝合,放置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术后每日更抽象并保持引流器负压在0~70mmHg,保证引流管通畅。结果本组67例患者未出现乳房淤血、肿胀。术后乳房外观满意。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时,空腔不缝合,应用负压引流器可以获得满意的乳房外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VSD技术治疗手部烧伤创面中持续冲洗和间断灌洗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预防VSD装置失用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同手术方法及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安装VSD装置并接通负压后给予生理盐水接一次性输液器持续冲洗引流,按每日500 ml冲洗量调节滴速,72 h后改为间断冲洗,每日2次。对照组每日4次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在各个三通连接处反复挤压灌洗,72 h后改为每日2次。全部VSD装置使用时间平均为7~10 d,负压源统一为医院中心负压。在术后7 d内对2组患者VSD装置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7 d内共发生VSD装置使用不良事件9例,对照组发生3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SD装置使用寿命高于对照组,装置更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手部烧伤创面患者中采用持续冲洗引流法对降低VSD装置使用不良事件的效果优于间断灌洗法,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VSD装置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术后应用双套管低负压引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实施双套管低负压持续引流或同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的患者实施身心护理。结果 32例患者引流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引流方面的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手术应用双套管低负压吸引是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颈椎术后血肿压迫脊髓,在临床护理中,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是关键,同时还应做好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皮下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吸引球在妇科腹部切口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妇科住院患者行全子宫(附件)或全子宫+附件切除手术后伤口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切口置硅胶负压吸引球,对照组切口采用常规缝合,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脂肪液化、感染病例发生,5-7天均顺利拆线。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脂肪液化、1例切口裂开。结论:妇科腹部切口皮下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吸引球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哺乳期乳腺脓肿住院患者86例临床资料,以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法为依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引流方法,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引流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项指标(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换药次数、总体治疗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一次性治愈率)及治愈后各项指标(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和新生儿恢复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期间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及总体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和新生儿恢复哺乳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负压引流对哺乳期乳腺炎伴脓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乳腺脓肿传统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得到改善和促进患者对新生儿的正常哺乳,值得进行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洲熙  杨倩  廖妮  胡壹  艾红艳 《现代保健》2012,(31):125-12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6例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对照组110例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引流方式均可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术外科中应用护理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均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处理及护理干预,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中45例患者,经过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术护理后,34例一次形成新鲜肉芽组织,9例经过2~3次上述处理后,行植皮术后愈合;其一次愈合率为75.56%,总愈合率为95.56%;而对照组45例一次形成新鲜肉芽组织患者17例,植皮手术处理后,其中15例愈合;一次愈合率为37.78%,总愈合率为71.11%;两组患者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时,较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有着明显优势,其对于预防患者并发症,保证负压引流流畅,缩短愈合时间,提升手术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勇 《现代保健》2011,(11):151-152
目的 观察负压球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3月~2009年12月对观察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使用负压球细管引流,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两组患者均90例.结果 观察组在胸腔积液、第2天镇痛剂应用、引流口感染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脓胸、第1天镇痛剂应用及管腔堵塞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负压球细管引流用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引流,创伤小,效果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中的疗效与改进护理措施。方法观察组对21例骨科术后感染者清创后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换药引流。30d后比较2组患者创面的愈合程度及时间。结果观察组实施负压引流30d后创面愈合率(85.7%)高于对照组(68.2%),且30d内创面已闭合患者的创面闭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备较好的骨科术后感染控制疗效;做好引流中的护理是成功实施负压引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行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行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复张率、引流过程中疼痛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复张率,引流过程中疼痛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行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患者可有效提高肺复张率,降低引流疼痛水平,且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术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4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术,对比两组发生涎瘘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发生涎瘘2例(2.86%),对照组中发生涎瘘有10例(14.2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术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在预防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以预防切口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回顾性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同样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缝合关腹,采用多次换药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体温恢复及切口愈合等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感染率及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观察组均为0,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79%、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10.5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患者实施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50例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负压吸引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50例患者经过对应的临床护理后,患者均在术后24-48h内拔除引流管,日引流量为5-80m L,无一例患者出现积血、伤口感染等现象。结论 :对于甲状腺乳腺手术的应用负压吸引护理可以减少引流管放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结合负压引流装置治疗Wagner2~4期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患足功能[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量表评估]、患肢血运情况[使用踝肱指数(ABI)评估],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截肢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AOFAS评分、AB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AOFAS评分、ABI水平均上升,同时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导致截肢,截肢率为4.17%;实验组...  相似文献   

20.
周伟丽 《现代养生》2024,(5):374-375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50例手足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临床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