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铮  刘媛 《首都医药》2007,(3):46-46
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的理想状态是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将其最大限度地杀灭,而对正常细胞无伤害。但实际情况并不是人们想象那样,通常抗肿瘤药物既杀伤肿瘤细胞,也对正常细胞有杀伤作用。如何处理好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临界点,使化疗药物的作用既能杀死肿瘤细胞,又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细胞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本刊记者带着有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赵军医生。  相似文献   

2.
青蒿素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晓红  朱宁岳  王永钢 《医药导报》2004,23(6):0393-0394
研究表明,青蒿素类抗疟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和具有靶向杀伤作用,有希望将其开发成为新型的化疗药物和辅助化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β多糖协同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佩珍 《海峡药学》2006,18(3):175-177
目的探讨灰树花β多糖在抗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和协同化疗药物增加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另外通过对p53和M DM 2的研究,发现了两者协同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用CCK-8方法测定了灰树花β多糖协同化疗药物处理HCT 116后的细胞存活率(cell surv iva l rate,CSR);用PCR的方法测定了p53、M DM 2基因的表达。结果(1)灰树花β多糖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高于灵芝多糖。(2)灰树花β多糖协同化疗药物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3)灰树花β多糖协同化疗药物的分子机理和抑制抑癌基因p53的拮抗物M DM 2基因的表达相关。结论灰树花β多糖具有直接杀伤肿瘤作用和化学药物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全国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对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辅助药物的合理用药评价成为合理用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目前临床药学工作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重要方向。目前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化疗有着众所周知的毒副作用,传统的肿瘤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又杀伤正常组织的细胞,而正常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靶向抗肿瘤  相似文献   

5.
MTT比色分析法在临床肺肿瘤化疗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于临床肿瘤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常有耐药性产生,多数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如不能正确地使用抗肿瘤药物.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毒性.因此,准确快速的肿瘤化疗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肿溜化疗药物的选择,提高化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进的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31份临床肺肿溜标本对7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与传统的集落形成试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抗癌灵(三元)冲剂为我院与北戴河肿瘤研究所协作研制的抗肿瘤辅助药物.主要成分有海牡蛎、人参、黄芪等10种药物组成.临床用于肿瘤患者可以增强体力,改善症状,降低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增强化疗、放疗的疗效.通过七方面的药效学试验,证明了有增强免疫调节以及对化疗和放疗损害造血功能所致的白细胞和有核细胞减少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因此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下面我们将对  相似文献   

7.
傅昌芳  张庆  姜玲 《安徽医药》2013,17(9):1604-1606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1例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不规范,致发生周围神经疾病的案例,临床药师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提出用药建议,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术后辅助化疗中抗肿瘤药物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包括:使用推荐方案的药物,但改变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任意"改良"推荐方案;采用非推荐的方案和药物;术后辅助化疗存在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等.结论 制定〈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对抗肿瘤药物实行分级管理,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路华  王其华 《首都医药》2000,7(7):20-20
当前,化学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地、有计划地应用,对提高治愈率、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已知抗肿瘤药物资源,提高肿瘤化疗效果,以期达到最佳疗效,无疑是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为了解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笔者统计分析了我院肿瘤科1997~1998年抗肿瘤药使用情况,以供临床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股动脉穿刺留置导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既可增加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又可长期规律使用抗肿瘤药物,同时又减少体循环和正常组织的药物分布,使全身副作用降低[1],是肿瘤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主要依靠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方法进行治疗。化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促进其死亡或阻止增殖。但绝大多数药物的细胞毒性缺乏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无选择地杀伤正常细胞,特别是增生活跃的造血干细胞,正常细胞的损伤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因而近年来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成为研究热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蒋琦  钱其军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63-166,182
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常伴有这些细胞的异常聚集。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免疫抑制性细胞网络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负向调节其他免疫细胞,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最新研究显示,有些常规化疗药物除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降低Treg和MDSC的数量,抑制其功能,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将化疗药物作为预处理方案,凭借其免疫调节作用联合后续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化学免疫治疗策略将改变人们对传统化疗抗肿瘤地位的认识,继而更加合理地应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植物源性抗肿瘤药物大都是多靶点的天然药物,不仅其单药具有强大的抑瘤作用,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还可以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已逐步在临床肿瘤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研发高效低毒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希望。本文就紫杉醇、雷公藤甲索等类植物来源的抗胰腺癌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化学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护士在实施化疗过程中接触的抗肿瘤药物也逐渐增多。化学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 ,如不注意防护 ,则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不断积蓄 ,可引起鼻炎、鼻黏膜溃烂、口腔黏膜溃疡、脱发、头痛、眩晕、甚至有致癌的危险。因此 ,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 ,在护理操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非常必要。1 防护原则操作中精力集中 ,克服麻痹大意 ,提高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 ,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 ,严格执行化疗操作常规和防护措施。2 操作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而这些药物的配制、使用、护理管理都需要护士去完成.笔者就肿瘤病人的化疗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谈一下化疗药物的使用及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目前综合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确立了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让使用者承受尽可能小的风险得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院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抗肿瘤其他类及辅助化疗中成药等.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肿瘤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孟秀凤  徐艳 《河北医药》2009,31(23):3312-3313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化疗的广泛合理应用,使肿瘤疗效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伴随多系统的不良反应。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笔者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本科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使其减轻了胃肠道反应,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化疗,提高了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3个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化疗日益凸显了其对肿瘤治疗作用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肿瘤定位、肿瘤转移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特别是其治疗作用中对正常细胞的杀伤性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的药物特性,使临床医师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不得不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之间反复权衡.肿瘤靶向药物为开发高效低毒高富集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临床思路,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寻找新靶点、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特性、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减少靶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降低不良反应,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特点[1].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者其药物载体的原因导致其仍然有很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表明,改进这类药物的载体,可能是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目前药理学上对载体的研究大致包括大分子载体系统、微粒载体系统、磁性药物制剂系统及多重靶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8.
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光  刘东 《中国药师》2007,10(6):547-549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现有的化疗药物普遍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损害体内某些类型的正常细胞,常出现较明显的毒副反应,因此肿瘤靶向治疗已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肿瘤相关抗原及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e antibody,mAb)的出现,使得制备一种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的药物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抗肿瘤导向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肿瘤导向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甄永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近40年来肿瘤化疗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基本手段。但由于现有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不高,既杀伤肿瘤细胞,也可能损害体内某些类型的正常细胞,在治疗中常...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而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限。但抗肿瘤药物的毒理学特性和化疗过程中的合理使用成为其治疗肿瘤的关键[1]。故发现用药过程的不合理现象并进行合理化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了解我院2014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肿瘤药物使用不合理提出干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使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别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