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探讨丝素蛋白改性整理对粘胶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粘胶纤维经过丝素蛋白溶液的改性整理后,纤维的结晶结构依然为纤维素II的晶型结构,纤维的质量增重率与断裂伸长率随着丝素蛋白整理液质量百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而纤维断裂强度与结晶度随着丝素蛋白整理液质量百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且上述2项指标均在丝素蛋白的质量百分数超过6%时变化幅度减小。对粘胶纤维改性的丝素蛋白质量百分数在6%以内较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丝素蛋白整理对莱赛尔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通过丝素蛋白浸轧整理莱赛尔非织造材料,并测试了不同浓度丝素蛋白整理所得莱赛尔非织造布的厚度、透气率、回潮率、芯吸高度、防静电性、强伸性、弯曲刚度。研究表明:随着丝素蛋白浓度的增加,非织造布的回潮率、吸水性能增加,静电荷的逸散速率增大,防静电性提高;强伸性改善;而透气性能、弯曲性能逐渐下降。认为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6%时,整理所得莱赛尔非织造布的综合性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CMCS)与丝素蛋白(SF)复配对非织造物进行整理来开发织物基抗菌滤材,以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回潮与力学性能等指标表征分析复配溶液中羧甲基壳聚糖与丝素蛋白质量分数的关系,以整理织物增重率表征复配溶液的最佳浓度。测试结果表明:选择质量分数为12%,其中羧甲基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的复配溶液对织物进行整理,可使织物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回潮率与力学性能。在此工艺下,整理织物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可达35.456 mg/g,水洗15次后,吸附量为未洗时的58.5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接近40%,水洗10次后,抑菌率为未洗整理织物的67.06%与62.57%。综合分析认为: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与丝素蛋白复配整理非织造物对开发织物基抗菌滤材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丝素膜的性能,采用漆酶将壳聚糖接枝到丝素上,制备成具有抗菌性能的复合丝素膜,探讨了壳聚糖质量分数和漆酶对丝素膜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酶促丝素接枝壳聚糖的反应溶液中大分子量的蛋白含量增多,证明丝素溶液在发生自交联时还可以接枝壳聚糖;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4 g/L时,在酶促丝素接枝壳聚糖后,丝素膜材料在水中的溶失率最小,而溶胀率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丝素膜材料的表面形貌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漆酶催化丝素接枝壳聚糖对丝素蛋白的结晶结构有一定影响;经漆酶催化丝素接枝壳聚糖后,丝素膜的力学性能提升,丝素膜具有了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5.
蚕丝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在复合材料领域中得到了极大关注。为改善全丝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选取平纹丝织物作为复合材料增强层,改变丝织物/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例、丝素蛋白溶液浓度的复合参数,采用流延法制备丝织物/丝素蛋白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力学测试等手段,探究复合材料性能差异。测试表明:丝织物与再生丝素的复合比达到1∶2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沿织物经向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达到42 MPa和8.9%。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应型紫外吸收剂UV-SUN CEL LIQ对天丝织物进行抗紫外整理,探讨了纯碱质量浓度、氯化钠质量浓度以及整理温度、时间和紫外吸收剂质量浓度对抗紫外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天丝织物的抗紫外性能随着整理时间的延长和氯化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纯碱质量浓度的提高,天丝织物的UPF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当紫外吸收剂质量浓度为1%(omf)时对天丝织物的较佳整理工艺:纯碱质量浓度4 g/L、氯化钠质量浓度50 g/L、整理温度60~80℃,保温60 min,整理后天丝织物的UPF指数符合标准要求,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整理织物经30次标准洗涤后UPF指数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型绿色环保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家禽羽毛角蛋白,并将其与丝素溶液共混,经冷冻干燥制备角蛋白/丝素多孔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角蛋白/丝素多孔复合材料保持蛋白质分子链的基本骨架和角蛋白两个特征衍射峰,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丝素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角蛋白/丝素多孔复合材料孔隙率下降,密度增加,压缩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丝素蛋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天然桑蚕丝为原料设计编织支架型人工韧带,经冷冻干燥方式形成海绵状多孔丝素支架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流变仪以及电子强力仪测试材料性能.结果表明:海绵状多孔丝素支架材料的表面出现多孔,同时针织线圈之间也由多孔丝素材料相连接;溶液的黏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入丝素蛋白溶液前后的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吴惠英 《纺织学报》2017,38(8):75-80
为探究脱胶工艺与蚕丝溶解及纤维成形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脱胶溶液质量分数、脱胶次数对蚕丝脱胶率、蚕丝表面形貌、丝素溶解度以及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蚕丝脱胶率随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与脱胶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当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为0.1%、脱胶3次时,脱胶丝素纤维表面出现明显劈裂的微原纤结构,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了27.6%。丝胶的去除程度对丝素溶解及再生丝素纤维的结构有所影响,溶解时间随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脱胶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随脱胶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当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为0.05%、脱胶3次时,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直径均匀、表面光滑、结构紧密且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氯化钙/甲酸(CaCl2/FA)溶解体系对丝素进行溶解,讨论不同CaCl2质量分数对丝素溶解性的影响,通过流变、SEM、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测试手段表征丝素溶液及其干燥膜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溶解时间条件下,丝素的溶解度随着CaCl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溶解呈现先快后缓的上升趋势;当CaCl2质量分数为2%、5%、8%、10%时,丝素溶液的流变曲线中剪切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CaCl2质量分数为1%时,黏度明显高于其他质量分数值溶解下的丝素溶液。通过SEM可清晰地观察到丝素溶液以及丝素干燥膜中的纳米纤维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溶解体系制备的丝素蛋白大分子以β-折叠结构为主,而CaCl2质量浓度的不同对丝素的结构影响不明显。X衍射分析表明,丝素在9.5°、20.5°和23.9°处出现结晶峰,均属于Silk II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可溶性丝素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丝素蛋白具有表面活性,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经高速剪切作用后,丝素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强;随着丝素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丝素蛋白溶液的乳化性、起泡性均增强,当丝素蛋白质量浓度大于5g/L时乳化能力增幅不明显,当丝素蛋白质量浓度为15g/L时,它的起泡能力最高,质量浓度继续增加至20g/L时其起泡能力下降,当丝素蛋白质量浓度高于15g/L时,泡沫稳定性的增幅变缓;丝素蛋白在pH3~1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在pH4时最强。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丝素蛋白溶液对棉织物的改性效果。选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棉织物处理后用不同浓度丝素蛋白溶液对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织物经碱液处理后纤维表面出现沟槽;失重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直至趋于稳定;低浓度的碱液处理有助于织物断裂强力的提高,但织物的强力会随碱液浓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随着丝素蛋白溶液浓度的增加,织物芯吸高度增加,吸湿性提高,但浓度过高会影响织物的吸湿效果;丝素蛋白溶液整理提高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认为:不同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对棉织物改性效果不同,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设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可溶性丝素蛋白的流变性质和胶凝性质。丝素蛋白溶液的黏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丝素蛋白溶液的黏度不断的降低;在剪切速率为0~30S-1的范围内,丝素蛋白溶液是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剪切速率大于30S-1时,丝素蛋白溶液是牛顿流体;动态流变性质的研究表明,丝素蛋白溶液是典型的粘性流体;随着丝素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凝胶强度增大;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100g/L时,丝素蛋白溶液在加热后的冷却过程中会形成凝胶,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浓度越高,则其胶凝点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用丝素蛋白和助剂戊二醛对糟朽丝织品进行加固处理,研究加固前后糟朽丝织品的各项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丝素浓度为1.0%,戊二醛浓度为0.005%,丝素蛋白溶液中的浸渍时间(t1)为 40 min,戊二醛中的浸渍时间(t2)为60 min的处理,脆弱丝织物的强度有大幅度提高,耐老化性能得到改善,外观与手感未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二缩水甘油基乙醚(PGDE)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交联结构的丝素凝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不同制备条件,如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交联剂PGDE体积分数、NaCl质量分数以及反应温度等对丝素凝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素凝胶的热分解温度峰值随着丝素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随着交联剂PGDE体积分数的增加,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简单制备姜黄素丝素蛋白缓释微球的方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动态光散射、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形成、形态大小、药物包覆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姜黄素丝素蛋白微球呈圆球形,粒径在210~320 nm,分散指数为0.17左右;随着丝素蛋白质量分数增加,载药微球粒径增大;而姜黄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可使微球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质量分数分别可达40.27%及1.22%;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姜黄素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控制释放介质中乙醇的体积分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蚕丝纤维制备丝素蛋白溶液并对涤纶织物进行涂层处理,然后采用高温乙醇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提高丝素涂层牢度。整理后织物表面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出真丝织物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丝素蛋白溶液涂层处理后织物的厚度基本不变,吸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大幅提高,仿真丝效果优良。此外,在丝素蛋白溶液涂层处理过程中添加天竺葵精油,可赋予织物更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低浓度碱溶液对丝素的溶解性能,考察碱溶液浓度、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和浴比等因素对碱溶液溶解丝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协同下,碱溶液对丝素的溶解能力随碱的质量分数、加热温度的增加而提高;丝素的溶解率随溶解时间的增长而增大,随浴比的增大而减小;当碱的质量分数小于1%时,丝素不能被完全溶解为短纤维;当碱的质量分数为3%时,被溶解的丝素短纤维均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结构及其对棉织物的功能整理与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制备过程中,丝素蛋白与壳聚糖未发生反应,保持了各自的特性。选用丝素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1制备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结果显示: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30 mg/mL、焙烘温度90℃、焙烘时间4~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后棉织物经水洗,其抗紫外线性能、断裂强力与回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折皱回复角与光滑度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物毒性前4 d低于未整理棉织物,4 d后高于未整理棉织物,7 d后细胞活性仍高于0.8。分析认为:使用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酸性染料、酸性媒介蓝及活性染料对壳聚糖整理后的羊毛纤维进行染色并测试染色后羊毛纤维的性能,分析壳聚糖整理的最佳质量分数。研究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在0~0.20%之间时,3种染色工艺染色后的羊毛纤维的上染百分率与K/S值随着壳聚糖整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当质量分数超过0.20%时,羊毛纤维的上染百分率与K/S值随着壳聚糖整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上染百分率与K/S值均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0%取得最值,且羊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及力学性能则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但仍在服用范围内。因此认为:壳聚糖整理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