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使用Kromasil Slica填充柱,流动相为含13%甲醇的CO2,流速2.0 mL.min-1,柱温60℃,背压2.0×107Pa,检测波长225 nm,测得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8.25μg(r=0.999 3)、0.68~17μg(r=0.999 8),平均加标回收率均为100%。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色谱可在简单的流动相条件下对吴茱萸中的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进行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吴茱萸及制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建立了中药及制剂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色谱条件:ODS柱,乙腈+水+四氢呋喃+乙酸(52+48+1+0.1)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80nm。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分离鉴定了吴茱萸药材中5种生物碱成分。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中生物碱的种类,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不同产地药材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一种新的微乳体系,用于微乳液相色潜同时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辛弗林、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样品,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酸度、添加剂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最佳微乳体系的组成为:3.0%SDS-6.0%正丁醇-0.6%正辛烷-1.0%甲酸-1.2%乙腈-88.2%水.选择Diamonsil ...  相似文献   

5.
赵楠  王楠  张春楠 《化学通报》2023,86(3):306-311
去氢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中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症、抗肿瘤、抗炎及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应用价值。本文对去氢吴茱萸碱的提取分离、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方向及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去氢吴茱萸碱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引言 左金丸是由黄连与吴茱萸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该药物具有泻火、舒肝、和胃、止痛之功效。方中主药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盐酸小檗碱;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吴茱萸次碱。2000年版药典标准采用回沉提取结合柱色谱洗脱,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没有监测吴茱萸活性成分的含量。国内已有几篇检测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文献报道,但是同时检测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尚无报道。为了使左金丸的质量控制体系更完善,本实验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左金丸中上述2种药物主要活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手性药物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桦  胡先明 《色谱》1999,17(2):166-170
对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在手性药物分离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做了评述,对超临界流体色谱手性分离的分离方式、操作条件及影响因素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中药苦参的生物总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CO2 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 CO2)技术是一种新型分离提取技术,其选择分离效果好,提取率高,产物没有有机溶剂残留,有利于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的萃取[1]。苦参为豆科植物,是传统的清热燥湿类中药,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苦参生物碱具有抗肿瘤、平喘、升白、抗菌、抗病毒、抗原虫等多种功能[2]。由于生物碱在植物中多数以盐的形式存在,若直接用极性较弱的溶剂提取往往提取不完全,故在提取前需碱化,使之成为游离碱[3]。本实验用氨水作碱化剂,选用无水甲醇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中的色谱柱、改性剂、添加剂、流速、柱温和背压等因素对9种黄酮类成分(包括芒柄花素、异鼠李素、毛蕊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紫云英苷、芒柄花苷、异槲皮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离的影响,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比较,并建立了黄芪饮片中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SFC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RX-SIL色谱柱(4.6 mm × 150 mm,5 μm)进行分离,CO2-0.1%磷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3 mL/min;柱温为35 ℃;背压为10 MPa,9种黄酮类化合物可在10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5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63 2),检出限为10.69 ~ 16.21 μg/m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 ~ 2.0%;日间RSD为1.6% ~ 2.2%。5种黄酮类化合物在48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为3.6% ~ 6.0%,回收率为91.8% ~ 112%。与HPLC法相比,9种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顺序基本相反,SFC法更快速、经济环保,且其保留及选择性受色谱柱、改性剂和添加剂的影响较大,添加剂对色谱峰形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色谱对吴茱萸中吲哚类生物碱的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宇  傅青  李奎永  梁图  金郁 《色谱》2014,32(5):506-512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快速分析吴茱萸中吲哚类生物碱的方法。以标准品混合物和复杂样品为对象比较4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进行色谱柱的筛选;考察了进样体积、改性剂、添加剂、温度和背压对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对峰形影响显著;添加剂对保留时间和色谱峰形影响有限;改变改性剂能使保留时间显著改变;降低温度,升高背压,保留时间减小。经过优化,确定采用Waters ACQUITY UPC2 BEH色谱柱,以甲醇为改性剂,在35 ℃柱温和2.07×107 Pa背压条件下,15 min内完成复杂样品的分析。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完成复杂样品的快速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色谱可用于天然产物的高效快速分析,同时该方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选择上的差异有助于天然产物分析方法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杨若澜  张拴  郭惠  李娜  李佳佳  靳如意 《化学通报》2018,81(11):1028-103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吴茱萸次碱衍生物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和10,11-二甲氧基吴茱萸次碱,并通过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和荧光性质,探讨化合物结构、溶剂、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并计算了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2.
王少芬  魏建谟 《分析化学》2001,29(6):725-730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分析对热不稳定性的化合物,包括金属络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本文总结了近来文献报道的各种过渡金属、重金属、镧系和锕系以及铅、汞和锡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SFC分离,还讨论了SFC检测系统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薄层色谱图像分析定量-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吴茱萸甲醇提取物中快速分离制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3个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数码相机对HSCCC溶剂系统上下相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TLC图像采集,使用积分软件OPSIA计算各溶剂系统对应的K值,筛选出最佳溶剂系统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2.5:3.5:2,V/V)。取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在主机转速860 r/min、流动相流速1.5 mL/min的条件下,一次性从300 mg样品中分离制备得到经1H-NMR和13C-NMR确证的吴茱萸碱(15.3mg)、吴茱萸次碱(10.1 mg)、吴茱萸卡品碱(20.7 mg),纯度分别为93.6%,97.3%和95.1%(HPLC法)。  相似文献   

14.
王翠玲  刘建利  令亚萍 《有机化学》2006,26(10):1437-1443
系统地总结了吴茱萸次碱的合成方法. 根据构建环的种类不同, 把合成方法分为七类, 大部分方法都是以色胺和邻氨基苯甲酸或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 步骤较长, 适合工业生产的简便、经济适用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石化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超临界流体色谱(SFC)近年来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在石化领域中的应用。与当前常用的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对比,认为SFC是二者的有力补充。SFC在柴油和柴油以上重质馏分油的族组成分析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吴茱萸碱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8种新型吴茱萸碱衍生物。所有衍生物经过~1H NMR、~(13)C NMR、MS和IR进行结构确认,并采用MTT测定法测定所有化合物对宿主细胞(HeLa)的细胞毒性以及对弓形虫感染的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并计算选择性指数(SI)。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弓形体作用,其中化合物B1显示出最低的细胞毒性和最强的抗弓形体作用。化合物B1的SI值为1.53,优于阳性对照螺旋霉素、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以及先导化合物吴茱萸碱。  相似文献   

17.
以色胺和N-甲基靛红酸酐作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吴茱萸碱;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质谱仪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吴茱萸碱在高、中、低剂量(20 mg·kg-1、10 mg·kg-1、5 mg·kg-1)下均对S180和...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通过界面与气相色谱直接偶合分析中药吴茱萸化学成分的方法,样品不经预处理。讨论了界面设计及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列出了吴茱萸某些化学成分的GC-MS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 Martire 等人以平均场晶格模型处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保留值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修正函数的假设,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修正函数的具体表达式为△′=(0.01605+0.02387n_■)ρ~3_■/T,-(0.01382+0.02055n_■)ρ~4_■/T_■。经过修正后的保留值方程可在较大密度范围内(ρ_■:0.705~1.632)定量描述正构烷烃在非极性柱上,超临界流体 CO_2中的保留值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理论知识,设计了从简单易得的底物出发实现吴茱萸碱一锅法合成的综合化学实验。实验过程包括背景文献调研与分析总结、吴茱萸碱一锅法合成、化合物波谱性质表征以及反应机理研究。该综合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合成操作以及谱图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方法学及反应机理研究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逻辑的认知,为将来从事相关科研或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