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景昊  郭履灿 《灾害学》1993,8(4):63-72
1992年全世界重要灾情地震62条(其中中国34条),占全世界本年度5级以上地震总数的11%;因地震而死亡者3805人,受伤者约9860人。造成房屋破坏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粗略估算国外17.5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1992年全世界7级以上大震20次,是1976年以来最高值。中国境内虽没有7级以上地震,但估计中国大陆震情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和景昊  郭履灿 《灾害学》1992,7(4):78-86
为适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需要,系统整理了1991年世界地震灾情及重要地震。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1991年全年因地震死亡人数为2084人,中国只有一人;受伤人数约6500人,中国将近700人;倒塌房屋约62万间。全年直接经济损失粗略估算,国外2.7~3.2亿美元,国内约3.3亿人民币。对1991年度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常忻  郭履灿 《灾害学》1997,12(1):72-76
1995年全世界发生19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有30次7级以上的地震(最大震级8.1级)。具有灾害性的地震为33次,伤亡20人以上的,国内及边界地区为4次,国外有15次,其中有2次灾难性的大地震。该年地震与1994年相比呈明显增强趋势,为本世纪以来第三个强震最多之年。1995年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为地震袭击现代化大城市,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惊人的财产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风灾害成因分析及灾情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980-2004年的台风基本资料,对我国台风(包括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大风和降水以及登陆台风的强度和登陆点位置等都是我国台风致灾的重要因素.综合表征台风灾情的ATDI指数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台风大风、降水、登陆台风强度及移速关系密切,而房屋倒损则主要与台风引起的大风有关,农田受淹则主要取决于台风降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表征台风灾情的ATDI指数以及因台风而倒损的房屋数、受淹的农田面积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的预估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和对2005年6个台风的独立样本回报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对台风灾害各等级的拟合和预估误差不大于1个等级的样本约占总样本数的83%~96%(完全准确的样本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2003年陕西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张弘  孙伟 《灾害学》2004,19(3):55-61
对2003年发生在陕西的持续性暴雨分析认为: 乌山阻高与副热带高压的配置及稳定少动为这次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贝湖低压底部分裂出小槽引导的冷空气与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在高原东侧一带反复交绥是暴雨的主要成因.高低空急流耦合使高层辐散区迭加在低层辐合区的上方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深对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暴雨时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7.
张强 《灾害学》1996,11(1):38-42
1969年初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次出现大雨和暴雨,其主要特点是降水时间长、范围广、来势猛、强度大、致使该地区出现历史上少见的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1999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冷 《灾害学》2000,15(4):61-65
1999年,我国先后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风雹、沙尘暴、雪灾和冻害等多种气象灾害,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除上述气象灾害外,本年度还出现了冬暖,夏凉、春寒、倒春寒、夏季高温和秋老虎等异常气候事件,本文主要是几种主要气旬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黄祖英  田武文  胡春娟 《灾害学》2004,19(Z1):18-23
2003年夏秋季,陕西省降水异常偏多,暴雨洪涝、地质灾害严重;光热条件差;入秋后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罕见的强秋淋天气;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渭河下游先后5次出现洪峰.本文分析和探讨了2003年夏秋季的异常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和洪水期雷达卫星影像判读,论述了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的主要特征,并与199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可以认为,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是由异常降水引起的,其洪水灾害的主要物征为高水位,长历时,大洪量,1998年长江干流洪水总量与1954年规模相当。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类事件发生时的行星空间位置分布,可以从理论上建立该事件的时间预测模型.指出这一方法有可能通过计时历史资料的归算,提供未来灾害事件发生时刻的预测信息.以地震为例,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思路.处理了1900-1996年中国震级6.5及以上级的311次地震资料,据此:(1)统计得出了历史时期的地震时间与行星位置分布的相关性;(2)利用这种相关性并以7星组合作1997-2010年间6.5及以上级地震的模拟预测,给出了6个可能的危险日期;(3)采用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的35次M6.5级地震对模型作检验,表明总计14种单星和组合模型中日、月、水星、金星和天王星等五种模型稍好,而冥王星和海王星模型则不理想.(4)指出该模型不适用于较大区域,因其难以提供较精确的地点信息.此外,预测精度还与步长和确定的危险日期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列出2005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了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出了1990—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应数据,并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的生成环境、活动与破坏特征及震源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鹤岗矿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到人为采掘因素和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双重作用。在特定的构造物理条件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矿使井下断裂构造从稳定状态逐渐活动或蠕动,致使局部活化。矿震具有震源浅、对地表破坏强的特点。震源机制表现出断层的运动方式有走滑断层,也有正断层和逆断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全球重大毒性灾害及其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志诚 《灾害学》2002,17(1):76-81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世界41个国家发生的200起重大毒性灾害,分析研究了毒性灾害种类的历史演变、成因与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和与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科技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21世纪将是毒性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应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减少毒性灾害的发生,减轻毒性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日本关东、阪神二次大地震作了概述 ,并将其灾情作了比较与分析。进而提出了日本首都的地震危险性问题 ,针对东京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高度集中的大都市的特点 ,提出几点防震减灾建议。并希望以上分析工作能对中国大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列出2010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年度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了201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出了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关数据,并简要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情短信编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地震灾情短信的信息负载功能,更全面地获取震后灾情信息,在对现有地震灾情短信代码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地震灾情现象的短信代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确定了采用线分类法对地震灾情现象进行分类分级,并制定了分类分级的判断标志,然后,根据分类分级结果采用层次编码方式进行了短信代码的编制,设计了应用于不同对象的专业人员代码和公众代码。最后,阐述了如何使用这些地震灾情短信代码进行灾情上报及其对于地震应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鲁甸5.1、5.0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后11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分别给出了5.1级地震等烈度分布图及5.1、5.0级地震等烈度综合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及其震害、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结构房屋的震害原因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形成较大范围的7度破坏区和少数调查点有8度破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震源浅,地表振动强烈;盆地区广泛分布有煤层、膨胀土、淤泥土和松散的粉砂、粉土等不良影响地层,且埋藏浅;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两次地震震害叠加。最后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9 年9 月21 日台湾南投发生MS7 .6 强烈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两岸同胞骨肉相连,我们在深切关注这次地震的同时,也从中得到启示:1- 沿此次发震断层车笼埔断层一线构筑物毁坏极为严重,由此可见,城市建设和居民安家应尽力避开活断层。2- 必须加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有规范的抗震设计、专业的施工监理和严格的验收程式。3- 抗震救灾工作中应注重高科技成份的投入和救灾队伍的训练有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50~2003年53年间青海高原地震主发区5.0级以上(包括5.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区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本研究区地震灾害具有频发性和轮回性、重灾轮回的时间周期长、强震的毁坏性大、以及强余震灾害连发而损害程度严重等特点,并认为青藏高原整体地壳构造运动和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北西西-北西向弧形断裂的发育)是该区地震灾害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