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勇  胡豪  倪静云  王一涛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29-3833
中药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中药质量问题涉及中药自身和人为两个方面,为防止人为的或非法的因素导致中药质量下降或安全出现风险,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来进行保证,其中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发展是未来中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首先回顾了质量追溯体系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关键的追溯技术,接着对目前中药追溯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特点,最后对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指纹图谱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物质杂质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化学图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运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中药化学特征,从而将中药质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同时,指纹图谱对中药研究与发展有利,将中药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中药市场发展。本文对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运用方式进行分析,期望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与中药市场发展等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昌孝 《中草药》2017,48(18):3669-3676
中药质量标志物从概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我国中药科研与产业界的重视。中药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重大问题,确定影响中药质量的标志物,并综合信息分析、风险评估,确定并控制影响产品质量所有因素。特别是通过从药材源头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研究,构建全程可溯源的控制和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是保证中药质量和产业过程全程控制的关键,以期对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对照提取物进行中药质量控制具有专属性强、成本低,对照提取物易于获取、稳定性佳等优势。目前,对照提取物作为一种标准参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对中药对照提取物的概况、发展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中药质量控制指标与中药有效性关联不强等系列问题,对中药对照提取物的发展进行展望,强化中药对照提取物与其功效的关联性,初步提出“有效对照提取物”这一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药品开发等方面的提升概念,以期为中药全面药效物质基础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从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药本身的特点,阐述指纹图谱技术适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它可克服目前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中存在的缺陷,能全面反映中药所含的物质群,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它将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中药农业的产业化,促进中药原料质量的提高,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洁  孙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739-1740
阐述中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中药的质量控制要布局在中药的各个环节中,建立道地药材生产的规范基地和全面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从而提高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质量评价作为保障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有效的有力手段,对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久以来,中药质量多以法定检验标准为准入门槛进行低限控制,质量等级标准缺乏,致使中药质量仅能满足基本要求,而“优质优价”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公平严重受损,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开展中药质量优劣评价研究,构建中药质量等级标准体系对于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对中药材质量评价现状进行概述,针对目前中药材质量评价的瓶颈问题,提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等级标准研究思路,包括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确立、综合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质量等级标准验证等内容,以期为建立中药质量等级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助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中药管理上,中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都是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和探索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医药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目前的中药质量检测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在传统模式的局限性上提出了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创新,构建了以道地药材与生物效价检测为基础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为我国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挖掘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有毒中药是中药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沿用至今,但有毒中药的监管及质量控制问题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问题,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首先简述了有毒中药质量控制及其管理现状,就其药材基原、使用、炮制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讨论了有毒中药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制约有毒中药发展的原因,再结合药物质量控制及管理等方面内容,探讨关于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以期为有毒中药的应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合格的针灸推拿人才,既要技能精湛,又要医德高尚.目前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普遍重技能,轻品德.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落实仅靠思政课的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行全员育人,增强广泛的参与意识和渗透意识.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针推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合格针推人才优良品德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势,指出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高尚医德的必然途径,必将在中医院校德育工作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是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医院校试行学分制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又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学分制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工程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医药工程学科近期研究的状况作了概要的介绍。对数字中医药体系的新构想、中医数字人体工程、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中的四诊客观化的脉象研究和舌象研究的内容作了较细的介绍;而对中医经络研究、中药细胞级粉碎的微粉技术研究、中医专家诊疗系统研究、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亚健康医学研究及中医药工程教育和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一般介绍。此外也对引发的思考和学科宗旨、任务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问题,开展卓越中医师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对于卓越中医师的培养,基本素养决定其成长轨迹和未来的职业成就。因此,卓越中医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分别从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2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卓越中医师担当传承、发展中医的重任,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相关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现代医学治疗甲状腺疾病主要通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素(TH)制剂治疗、放射线核素治疗、手术治疗等,具有不良反应大、易复发等缺点;古代医家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丰富且论述颇多,其中含碘中药的应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长期、过量摄入碘剂,则容易引发常见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专业本科生是未来中医临床的中坚力量,但学习中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学生学习视野,鼓励学生多积累临床经验,鼓励学生亲身感受了解中药现状,引导学生处理中西医学习冲突,邀请相关人士给学生传授经验,及时传递中医药政策法规8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引导中医专业本科生有效的进行中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杨冰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9,50(17):4003-4007
中药制剂质量的科学客观评价一直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性难题。既往中药制剂质量评价多采用"以点代面,以一代全"的单成分评价模式及"唯含量论"的指标选取方式,严重偏离了中药整体观的特点,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目前,基于多指标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模式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然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使其无法实现所有成分的准确辨识,更不可能将所有成分作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提出在现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先进技术手段,选取可代表中药制剂整体效应的有限个代表性成分,并在各代表性成分量比关系考察的基础上,以代表性成分的量及各代表性成分间量的关系为参数,建立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策略,以期为今后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更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要协调一致,顺应自然、保健摄生,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傣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学同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瑰宝,对各族人民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治未病"理论与"雅解"学说分别是这两个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中医学和傣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治未病"理论与"雅解"学说的起源、理论基础、内容及其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将两者相互借鉴学习,促进各自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刚  何燕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7):3389-3391
中药复方新药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主体,体现中医药理论特色。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尽管近年来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笔者在审评过程中发现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研究资料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药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研究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含量范围的确定、质量标准设计理念等方面阐述了研发者需关注的问题。中药复方新药的质量不是仅质量标准本身就可以解决的,但质量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产品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质量标准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指导下,中药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系将日臻科学、系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吕爱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9-1640
中医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在中医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它在两千多年前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形成了一整套与西医学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意象思维即为其中之一。从意象思维的含义入手,从生理、病理、诊断、辨证等方面阐述了意象思维在中医理论思维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为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