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701-704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情绪对肾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合并抑郁组,测定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结果:合并抑郁组、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Scr、BUN、CysC、ROS、MDA、8-OHdG、IL-6、IL-18、MCP-1、ICAM-1、TNF-α含量以及尿液中MA、A1M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清中Mn-SOD、CAT、GSH-Px、T-AO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合并抑郁组血清中Scr、BUN、CysC、ROS、MDA、8-OHdG、IL-6、IL-18、MCP-1、ICAM-1、TNF-α含量以及尿液中MA、A1M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Mn-SOD、CAT、GSH-Px、T-AO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HAMD评分与血清中Scr、BUN、CysC、ROS、MDA、8-OHdG、IL-6、IL-18、MCP-1、ICAM-1、TNF-α含量以及尿液中MA、A1M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中Mn-SOD、CAT、GSH-Px、T-AOC含量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情绪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加剧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UT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血钾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UTP、SCr、Cystatin C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UTP、SCr、Cystatin C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UTP、SCr、Cystatin C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MCP-1、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绞股蓝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绞股蓝组、普罗布考组、绞股蓝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组;给药6周后,取各组大鼠的静脉血,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TNF-α血清IL-1和IL-6.结果:在比较各组的炎性因子IL-6、IL-1、TNF-α、CRP的水平时,普罗布考组、绞股蓝组和普罗布考与绞股蓝联合用药组的IL-6、IL-1、TNF-α和CRP水平,均比模型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与普罗布考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绞股蓝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对于降低TNF-α、IL-1、IL-6、CRP的水平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肥胖T2DM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PGZ组和常规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T2DM组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Z能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的微炎症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患者(26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患者(40例)的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分别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NF-α、IL-6、IL-18、CRP水平的差异;探讨TNF-α、IL-6、IL-18、CRP的水平与患者肾虚证、湿热证、痰浊证、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L-1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IL-6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IL-18与湿热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湿热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患者IL-6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TNF-α与中医湿热证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 mg/(kg·d))、复方茶高、中、低剂量组(10 g/(kg·d))、3.33 g/(kg·d)、1.11 g/(kg·d))。末次给药1 h后,取尿液,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UP),脲酶法检测尿液尿素氮(UUN);眼眶取血,采用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A)含量,脲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取肾组织,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UP、UUN、UA、BUN、IL-6、URAT1、GLUT9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肾组织结构正常。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UP、UUN、UA、BUN、URAT1、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共90例,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 60例,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但无蛋白尿(DM)组30例,健康者(NC组)30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于式化学法测定24 h尿蛋白,放免法测定尿自蛋白排泄率(UAE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索(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8.结果 ①DM组、DN组的TNF-α、IL-6、IL-18、TGF-β1、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值分别<0.05、0.01),而DN组与DM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②将DM、DN组的所有患者合并计算,UAER与血清TGF-β1(r=0.285)、CRP(r=0.317),TNF-α(r=0.658)、IL-6(r=0.556)、IL-18(r=0.392)、24 h尿蛋白(r=0.514)、尿白蛋白/肌酐(ALB/Cr)(r=0.691)、病程(r=0.806)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与病程、TNF-α、24 h尿蛋白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UAER=(-12.132)+(0.449)病程+(0.692)TNF-α+(78.971)24 h尿蛋白.结论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CRP和IL-6、ICAM-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IL-6及I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无肾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IL-6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前、后CRP与IL-6或IACM-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IL-6及ICAM-1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活动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对照组给予1.2 g血塞通针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同期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措施。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3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28 d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UAER水平分别为(160±28)mg和(106±24)m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蔡莹  陈生  徐勇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739-742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apSAKI在肾结石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44例肾结石患者为肾结石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4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LncRNA TapSAKI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预后情况;比较2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MCP-1、IL-6、TNF-α水平;分析肾结石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与MCP-1、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肾结石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肾结石组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MCP-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34/144);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MCP-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肾结石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与MCP-1、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LncRNA TapSAKI与MCP-1、IL-6、TNF-α均为肾结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肾结石患者血清LncRNA TapSAKI呈高表达,高水平LncRNA TapSAKI可能是肾结石患者不良预后因素,可作为评估肾结石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蒲公英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4、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合50%乙醇溶液建立大鼠UC模型,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蒲公英精制多糖。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蒲公英多糖组和美沙拉嗪联合蒲公英多糖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即IL-6、IL-4、IL-8、IL-10、TNF-α的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MPO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蒲公英多糖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肠组织中MPO的含量升高,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美沙拉嗪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升高,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各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美沙拉嗪组、蒲公英多糖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IL-6...  相似文献   

12.
糖肾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肾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78例早期DN(Ⅲ期)患者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糖肾宁组)与对照组(西药常规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80mg,1次/d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糖肾宁1剂,分2次口服,8周为一疗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78例早期DN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血清和尿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尿IL-6、TNF-a、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血、尿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逐步下降,但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8周后均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4周时无明显变化;8周后也下降(P<0.05)。对照组TGF-β1治疗4周、8周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血、尿中IL-6、TNF-α、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因子与DN的发病、发展有密切关系,糖肾宁对血、尿中IL-6、TNF-α、TGF-β1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及Sc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AE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可靠。红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机制可能在于微炎症状态的改善减轻了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红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脾煎剂对2型糖尿病(1、2DM)大鼠肾病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1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模型组(n=11)、葛脾煎剂组(n=11)和苯那普利组(n=11);8周处死大鼠,取血、尿、肾标本,检测血糖、肾功能、肾脏指数、TG、TC、MCP-1、TNF-α、IL-6及24hUAlb水平。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葛睥煎剂组的MCP-1、TNF-α、IL-6和24h U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葛脾煎荆可能对糖尿病大鼠的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治疗 IgA 肾病(IgA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丁新组,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口服 BSA 和尾静脉注射 LPS方法建立 IgAN 大鼠模型。观察给药8周后大鼠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24 h 尿蛋白定量(UT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24 h UTP 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中剂量组下降最为显著(P ﹤0.05);中药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 ﹤0.05),以中药中剂量组减少显著(P ﹤0.01);洛丁新组尿中红细胞计数无下降(P ﹥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6均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6明显减少(P ﹤0.05),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最显著(P ﹤0.01)。结论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能降低 IgAN 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减少血清中TNF-α及 IL-6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盐酸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组:采用阿魏酸哌嗪联合盐酸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50%,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及Scr分别为(1.49±0.51)g/24 h、(132.85±18.91)μmol/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19±0.58)g/24 h、(189.34±17.56)μ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UAER为(109.0±28.2)mg/24 h少于对照组(150.4±29.7)mg/24 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及IL-6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魏酸哌嗪联合盐酸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可靠,不但能改善患者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内热证与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微炎症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内热证组比较,中期、晚期内热证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晚期内热证组的血清肌酐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降低;炎症因子CRP、IL-6、TNF-α随疾病进展均呈上升趋势;晚期内热证组与非内热证组比较,IL-6、TNF-α升高;中期HS-CRP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晚期TNF-α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内热病机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以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内热积分与炎症因子HS-CRP、TNF-α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疾病中期、晚期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脂微球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TNF-α和CP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控制血压,稳定2周后,对照组采用丹参治疗2周,治疗组采用Lipo-PGE110μ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10 min推入,每日1次。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白蛋白定量(Uab)、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TNF-α、CRP、Uab、Scr、BUN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Lipo-PGE1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显著降低血清TNF-α、CRP的作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有效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RP、IL-6、TNF-a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设立单纯糖尿病组(n=38)、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37)、临床糖尿病肾病组(n=35)及对照组(非糖尿病组n=30),测定CRP、IL-6、TNF-a。结果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CRP、IL-6、TNF-a明显升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较单纯糖尿病组血浆CRP、IL-6和TNF-a升高(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RP、IL-6和TNF-a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RP、IL-6和TNF-a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微炎症反应性疾病,炎症因子CRP、IL-6和TNF-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