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姑息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晚期食管鳞癌病人病例资料,并根据一线姑息化疗前D-二聚体水平分成2组,正常组(≤0.5 μg/mL)和升高组(>0.5 μg/mL)。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联。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人血小板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均相关(P < 0.01)。升高组的疾病控制率低于正常组(33.33% vs 69.23%,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晚期食管鳞癌化疗疗效的潜在评估标志物,并对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梁丰  王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681-1683, 168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AMI合并MVD病人,根据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将病人分为高NLR组60例,低NLR组156例,通过Cox回归分析AMI合并MVD病人的NLR对其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得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高NLR组病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低NLR组(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高血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AMI合并MVD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病人MAC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NLR是影响AMI合并MVD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的表达与放疗抵抗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放疗前食管鳞癌组织中的Cdc25C的表达水平,分析Cdc25C表达与放疗后食管鳞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Cdc25C高表达组患者与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患者。Cdc25C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Cdc25C的高表达可能增强食管癌对放疗的抵抗,Cdc25C有望作为食管鳞癌放射治疗中潜在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卵巢癌组织中miR-377的表达,分析miR-37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卵巢癌组织及同期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各50例,分别设为卵巢癌组及对照组,并收集病人临床病理参数资料。采用RT-qPCR技术检测2组样本的中miR-377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77与卵巢癌病人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图分析miR-37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卵巢癌组miR-377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卵巢癌组miR-377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临床分期、是否转移有关(P < 0.05~P < 0.01),与病人的年龄、卵巢癌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miR-377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55.88%显著低于高表达者75.00%(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iR-377低表达与TNM分期是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miR-377在卵巢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miR-377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病人的TNM分期、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且miR-377低表达与TNM分期可视为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5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方法,89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纳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余411例病人纳入正常血尿酸组(NUA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UA组病人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均高于NUA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UA组,男性比例、合并肥胖、吸烟、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饮酒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为保护性因素(P < 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加重2型糖尿病病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肾功能损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饮酒是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病理参数NSCLC病人BTG1蛋白表达水平,绘制生存曲线分析BTG1与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BT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4%,BTG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BTG1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 < 0.05);BTG1阳性与阴性病人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检测BTG1的表达情况对判断NSCLC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BTG1阳性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Wilms基因(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AML病人66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除APL)组58例。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WT-1表达,并以WT-1的中位表达水平作为界值,将初诊AML病人(APL除外)分为W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完全缓解(CR)率及复发率的关系,以揭示WT-1基因表达水平与AML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WT-1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4,P < 0.01)。各组WT-1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PL病人和ANLL中M1的病人的WT-1表达水平均较高(P < 0.05)。ANLL病人各亚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1,P < 0.05),与M1组病人相比,M2组和M3组病人的WT-1表达水平相对较低(P < 0.05);与WT-1低表达组相比,WT-1高表达组中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 < 0.05);而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数、LDH、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预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病人WT-1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P < 0.05)。结论WT-1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预后、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Western blot 检测PD-L1 在50 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D-L1 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D-L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0%(21/50) 高于癌旁组织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L1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临 床分期相关(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PD-L1 的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较差,PD-L1 阳性组和阴性 组患者30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8.1% 和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D-L1 是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 PD-L1 蛋白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 成为食管鳞癌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以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32例(A组),单纯冠心病病人38例(B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40例(C组),以及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以及散射速率比浊法对病人的TNF-α、hs-CRP以及HMGB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组间血清hs-CRP、TNF-α和HMGB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A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组病人的血清TNF-α、hs-CRP、HMGB1表达水平升高,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病人的TNF-α、hs-CRP和HMGB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病人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和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P < 0.01);血清HMGB1水平和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P < 0.05);Gensini积分和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TNF-α、hs-CRP以及HMGB1均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3个指标的水平表达对病人的病情监测以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吉奥同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食管癌病人70例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纯放疗和同步化疗病人各35例。2组均全程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同时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化疗。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评价近期疗效,并采用NCI-CTC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随访2年,比较2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结果同步化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0/35),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0%(21/35)(χ2=5.85,P < 0.05)。2组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致死或终止治疗的病人,病人均能较好耐受,2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同步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分别有1例和3例病人失访,同步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24.0个月和73.53%(25/34),均高于单纯放疗组的18.0个月和46.88%(15/32)(P < 0.05)。结论替吉奥同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可提高老年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as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所有入选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术前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组织中R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6例患者Ras蛋白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2.00%。Ras蛋白高表达者3 a生存率为12.50%(2/16),低表达者3 a生存率为44.11%(15/3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蛋白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为10.20个月,而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为26.04个月,相对危险度为0.373,95%可信区间为(0.175,0.793)。结论 Ras蛋白的表达程度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细胞白介素33(IL-33)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IL-33表达情况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IL-33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化疗药物敏感性为敏感28例,耐药52例;敏感组IL-33阳性检出率低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33阳性检出率可能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IL-33阳性表达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为耐药的AUC为0.76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IL-33在食管鳞癌化疗药物耐药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是诱发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IL-33表达情况,以评估化疗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含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蛋白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ERK1)表达及其与ESCC病人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50例ESCC和8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对照组)中WWOX和ER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SCC组织中WWOX和ER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和58.7%;对照组中WWOX和ERK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5.0%和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SCC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率与ERK1蛋白阳性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WWOX和ERK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ESCC病人不同肿瘤组织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是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生存分析显示,WWOX蛋白阳性表达病人的生存时间高于阴性者(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WOX和ERK1蛋白阳性表达及TNM分期是影响ESCC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P < 0.05~P < 0.01)。结论WWOX和ERK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ESCC的发生、发展、浸润以及转移,早期联合检测WWOX和ERK1蛋白表达对ESCC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Ⅱ在食管纷痛放射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67例中晚期食管鳞癌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和治疗组(A组),对照组34例,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方案同治疗组;治疗组33例用白细胞介素正Ⅱ并放射治疗:放疗8MV-X线UT60Gy/30f/6wk,同时应用IL-2,10万U/d共20d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Ⅰ、Ⅱ组共31例(31/33),占93.9%;对照组Ⅰ、Ⅱ级组共24例(23/34),占70.6%。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Ⅱ合并放射治疗对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非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观察组)49例,同期放化疗(对照组)53例.放疗技术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同期化疗或辅助化疗方案采用顺铂及5-氟尿嘧啶方案或顺铂及紫杉醇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急性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6%、64.9%、44.1%,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8%、50.6%、3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9%、50.8%、1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对照组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1%、26.3%、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5个月,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期间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及各项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延长非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Twist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癌演变的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食管组织、食管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 cm内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Twist1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Twis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4.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9.3%)和正常食管组织(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wist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食管组织组、癌旁组织组、食管鳞癌组织组间Twist1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3,P=0.002).结论 Twist1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过程,检测Twist1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诊断、判断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24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鳞癌标本中CD24的表达,CD24表达量以阳性率表示?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24在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80.95%(51/63)?88.88%(56/63)?85.71%(54/63);癌旁组织中CD24仅在细胞膜?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56%(35/63)?50.79%(32/63)?CD2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 0.05) ?并且随着肿瘤浸润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及TNM分期的升高,CD24 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浆表达的阳性率均随之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等因素无相关性(P > 0.05)?结论:CD24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 <0.05)?CD24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