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髌股关节病变与膝前痛刘洪涛综述毛宾尧庞清江,审校(骨病康复研究所,256603)髌股关节疾患引起膝前痛,临床上可有多种不同的诊断。除关节面改变(如髌软骨软化)可引起膝前痛外,髌骨不稳及髌骨周围软组织疾患也可引起膝前痛,故临床治疗复杂,没有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治疗效果,解决膝关节不稳定的问题,使膝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方法取股四头肌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恢复关节的功能.结果股四头肌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避免了异体材料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恢复后的膝关节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3.
陈维善 《浙江医学》1991,13(3):33-36
膝前痛是以髌股关节区疼痛伴压痛和摩擦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多见于10~30岁的青少年及40岁以上的中老年。自从Büdingcr首次报道髌骨软骨软化龟裂引起膝前痛以来,软骨病变一直成为这类病例的诊断焦点,特别是青少年膝前痛,几乎都归咎于髌骨软骨软化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发现有症状者不一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人女性下肢力线旋转与髌股关节疼痛(PFP)的关系。方法以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对PFP患者行双下肢伸直中立位超薄CT扫描,分别对股骨前倾角(FNA)、颈干角(NSA)、后髁角(PCA)、股骨相对胫骨旋转角(FRRT)、胫骨扭转角(TTA)及髌骨倾斜角(PT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PFP组与对照组FNA、FRRT、PCA、TTA及PTA比较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TA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影响最明显,其次是FNA,再次是TTA;PTA对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功能评分影响最明显,其次是TTA。PTA与年龄存在显著负相关(r=-0.548,P<0.05)。结论PTA是衡量PFP患者VAS评分和WOMAC功能评分的敏感指标;PTA、FNA、PCA、FRRT及TTA增大与女性PFP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neuromuscular training,NMT)对海军航空兵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患者的疗效,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下肢功能和稳定性、下肢跳跃能力的变化。方法 将患有PFPS的16名海军航空兵随机分成2组,每组8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physical therapy,P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NMT。2组分别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训练,每周4次,每次60~90 min,试验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PFPS患者干预后的数字疼痛指数(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都较干预前变小(P<0.05),试验组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试验组膝关节评估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PFPS患者单腿下蹲出现疼痛的角度均较干预前变小(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反向跳跃测试(co...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与软骨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104例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WOMAC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不同软骨退变程度的WOMAC评分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联合组疼痛、晨僵及关节功能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步行距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显著升高,但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与术前比较,Ⅰ~Ⅲ级患者术后6个月WOMAC总评分明显降低 (P < 0.05),而Ⅳ级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WOMAC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骨关节炎膝前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Ⅰ~Ⅲ级软骨退变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 plasty,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128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4例,安装骨水泥型髌骨假体;对照组64例,仅作髌骨去神经化处理,不做髌骨置换;观察2组患者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6.5月。实验组患者膝前痛发生率10.9/%(7/64),对照组膝前痛发生率为14.1%(9/6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膝内、外翻畸形患者,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为21.2%(11/52)。结论 TKA术中在置换髌骨,并不能降低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内、外翻畸形患者术后膝前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活动能力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TKA的患者107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膝前痛分为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活动能力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过程中有1例失访,...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病人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训练效果进行评分,以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关节镜手术后的病人经康复训练治疗,随时间延长优良率升高,半年时可达93.97%。结论术后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moral design on anterior knee pain after patella reserv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From 15 January to 15 February 2002,44 patients and 59 knees were followed up. Among these patients, 40 patients and 51 knee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rest cases were excluded for one or more of following factors. 1) Knee flexion was less than 80 degrees; 2) Radiograph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urgical errors such as: femoral component flexion more than 30,anterior femoral cortex notching,and patellar bja or alta. According to current generally accepted criteria, femoral components were classified as "Patella Friendly" group and "Patella Unfriendly "group. The percentage and severity of anterior knee pain was measured with patient visual pain index and Knee Society Functional Score System. Results The aforementioned two groups June 2003 Vol12 No2 consisted of " Patella Friendly" group 21 knees and "Patella Unfriendly "group 31 knees. The average anterior knee pain scor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16例)和保守训练组(16例),分别用保守和激进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术后1年检测膝关节肌力、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术后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激进训练组15例和保守训练组8例需要关节穿刺抽液,激进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激进训练组8个月,保守训练组1年。结论与保守训练组相比,激进训练组能更早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好的肌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5.
徐纬  孙丹  陈娜  张大同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41-2144
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1—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初次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程度,分数记录时使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普通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然后作疗效评定。 结果 初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时,2组WOMAC评分较治疗1个月后时有所上升,与治疗前同项目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炎疼痛以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85-87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康复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90例2018年1~8月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44例和观察组(接受悬吊运动训练)4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痛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弱链测试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和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A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静脉持续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通过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镇痛,Ⅱ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功能锻炼时视觉摸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结果Ⅰ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嚣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的中期膝前痛情况。方法 选取2006至200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所有患者均未置换髌骨。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膝前痛发生率、膝前痛评分、髌骨评分、KSS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 Score),并进行术前术后和两组间的比较。拍摄术后膝关节正侧位和Merchant位X线片,观察髌骨位置情况。结果 共63人、85膝纳入研究。其中活动平台组31人、45膝,随访时间3.9~7.6年,平均(5.9±1.1)年。固定平台组30人、40膝,随访4.2~8.1年,平均(6.4±1.3)年。两组患者术后膝前痛评分、髌骨评分、K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但两组患者间术后上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X-ray均未显示明显的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非置换髌骨的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前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中期效果满意。相比固定平台假体,活动平台假体的应用并未显著地改善术后膝前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查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本科行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25膝为QS组,年龄59~82岁,平均68岁,女性患者15例(19膝),男性5例(6膝)。手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选取本科同期同等条件患者22例(25膝)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的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检测2组手术前后KSS评分、主观无痛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评价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无一例失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2个月。QS组手术前KSS评分(58.0±4.1)分,手术后1周达到(93.0±1.2)分;手术切口长度为(10.0±1.1)cm;平均出血量为600ml。最后随访时患者无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血管神经损伤和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不破坏股四头肌和伸膝装置,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和功能康复迅速等优点,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其成功关键在于选择理想的患者和手术技术的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