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10~2006-10连续10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106根)、游离右乳内动脉(42根)、桡动脉(46根)和大隐静脉(86根),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无胸骨、前臂并发症;下肢切口感染2例,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治疗后痊愈。结论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方法 36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全组取左乳内动脉(IMA)36例,双侧IMA8例,左桡动脉(RA)19例,右桡动脉(RA)4例,双侧RA10例。结果 术后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7%),25例(97.3写)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桡动脉作旁路材料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探讨移植物桡动脉的制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等问题。方法:应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9例,以改良Allen试验和/或超声多谱勒检查评判桡、尺动脉通畅性。肘窝以远3cm至腕关节线内2cm弧线形皮肤切口,将桡动脉连同伴行静脉、脂肪组织一并游离。避免夹镊桡动脉本身并少用电灼器。其制取桡动脉19根,移植血管20支。远端多吻合至后降支及钝缘支,近端均吻合至主动脉。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筋膜室综合征或手部功能障碍发生,无围术期心肌梗死。结论:桡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便、安全。“免触”制备技术和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是保证其良好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使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搭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出现率6.7%较对照组2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CABG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术前、术后和康复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6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4例。其中心房纤颤1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呼吸机辅助2~12h,平均7.8h。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发作。结论了解并掌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上海医药》2012,(2):10-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称作冠脉搭桥术,CABG)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整体手术治疗已经相当成熟。CABG的主要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大隐静脉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血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例.结果 145例患者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联合使用合贝爽与异舒吉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合贝爽与异舒吉联合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可能性及麻醉处理。方法:我院自1996年-2000年完成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0例,从避免增加心肌氧耗和减少心肌氧供二方面来调控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旁路移植支数平均2.36支,有1例手术死亡。文本诱导期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术中搬动心脏,循环代偿失调,改体外循环1例。手术临结束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结论:只要选择恰当、麻醉管理细致周密,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患者共120例。根据术前是否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60例)和未吸烟组(60例),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向患者发放SF-36(shortform-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评定,分析吸烟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与未吸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6、12个月躯体健康评分(PCS)和精神健康评分(MCS)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QO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未吸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生存质量降低,吸烟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生存质量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MCA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63例临床资料,其中96例实施OPCAB(OPCAB组),67例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组).结果 OPCAB组冠脉造影-手术间隔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少于CCAB组,急诊比例、术后24-h引流量高于CCAB组.结论 OPCAB治疗LMCA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王振利 《河北医药》2014,(14):2214-221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在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用血量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体外循环(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氨甲环酸50131mg/kg患者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20000 U/kg患者各66例为A组与B组。回顾性选取2000至2003年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抑肽酶50000 U/kg患者66例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h心包及纵隔出血量。结果3组心包及纵隔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前应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均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氨甲环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乌司他丁和抑肽酶,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优化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医护人员对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严密观察3 d,将选择的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每组30例患者,前者患者使用伊布利特治疗,后者患者则使用胺碘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心房颤动时最高心室率。结果伊布利特组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明显较胺碘酮组短,有显著性差异,但对心房颤动时最高心室率的影响两组间无差异性。结论伊布利特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优于胺碘酮,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的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配合过程。结果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护士必须做到术前了解病情,并熟悉手术程序和步骤,充分准备器械,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主动迅速准确的传递器械,与术者密切配合,并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均为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同对照组患者的70.37%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临床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向峦 《河北医药》2011,33(10):1483-148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方法对ICU 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比较,每位患者均采用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15分钟测定1次,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18 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8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存在一定误差,在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的差值,有条件的尽可能用有创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例,2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均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早期死亡者3例,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分支出血心包堵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