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视化管式炉对包覆纳米铝粉的燃烧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硬脂酸包覆比例对纳米铝粉抗氧化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对纯铝粉、包覆铝粉及其样品燃烧产物的形貌与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铝粉包覆后铝颗粒分散更均匀,有效保持了活性铝粉含量,铝的质量分数提高了9.62%;在氧化剂相同的条件下,硬脂酸包覆的纳米铝粉比未包覆的纳米铝粉燃烧充分,并且包覆比例以m(硬脂酸)∶m(铝)为1∶3的样品效果最好,燃烧产物中氧化铝含量最高,燃烧最充分。  相似文献   

2.
石墨与硅之比对石墨铝硅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石墨与硅之比对石墨-铝硅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解决了石墨颗粒直接加入铝硅熔体中的难点,并基本解决了石墨加入的均匀必一步研究表明:石墨与硅生成一定量的SiC,对提高石墨0铝硅的高温抗拉强度十分有利;石墨与铝生成Al4C3有利地石墨在铝硅熔体中的均匀分布;生成Al4C3的量不宜过多,不能给石墨与硅生成碳化硅的比例带来和静态否则,会引起材料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包套轧制法成功制备出了泡沫铝夹芯板,该工艺使泡沫铝夹芯板的面板与芯层达到了冶金结合.重点研究了发泡参数对泡孔生长的影响及泡孔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发泡温度、冷却速度与最终的发泡效果密切相关.发泡过程中,夹芯板芯层泡孔经历了气泡的形核、长大和合并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泡沫铝PCF的发泡动力学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泡沫铝发泡的物理过程,建立起了动力学方程,并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简化.根据所得到的简化方程对铝粉体发泡进行具体分析,得到了发泡剂的加入量与粒径、坯料的压实程度、发泡时间与发泡温度对孔型结构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对实验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为泡沫铝的孔结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熔体在连续纤维预制型中的浸渗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熔体沿连续纤维纵向和横向的浸渗动力学。提出了熔体沿连续纤维纵向和横向的漫渗模型,依据达西定律推导出相应的纵向和横向浸渗系数,测定了铝液在碳纤维/碳化硅颗粒混杂预制型中的纵向和横向浸渗速度。结果表明:当熔体浸渗同样距离时,沿垂直于纤维轴向的浸渗速度约是沿平行于纤维轴向浸渗速度的2.0~2.5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原位反应工艺,通过在AI熔体中加入TiO2,在一定温度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AI3Ti颗粒,用铸造法制备AI/AI3Ti复合材料。自生的AI3Ti颗粒尺寸细小,分布均匀。当TiO2/AI质量比为20%-30%、反应温度为920℃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比纯AI基体提高77.5%,硬度提高132%,而延伸率较纯铝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的三相浮选泡沫,探索了不同粒度煤炭颗粒在浮选过程中产率和灰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浮选泡沫性质的影响.将煤炭浮选入料分为粗(500~250μm)、中(250~74同的情况下μ,m)、细(-74μm)3个粒级分别进行单独和混合浮选,在入料性质不同而操作条件相分析各粒级煤炭的浮选精煤产率和灰分,以及相应的浮选泡沫性质,包括水回收率、均一性(气泡尺寸)、破裂气泡尺寸、破裂气泡个数和泡沫速度等.结果表明:粗颗粒的浮选精煤产率明显受到细颗粒的影响,加入细颗粒后产率从30%升高到60%,但粗颗粒精煤灰分基本不变;细颗粒的浮选产率独立性好,基本不受粗颗粒和中颗粒的影响,但细颗粒精煤灰分随粗颗粒和中颗粒的加入而升高.通过对浮选泡沫性质的分析,发现粗颗粒促使气泡破裂并破坏泡沫的稳定性,中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泡沫速度,而细颗粒能够增强泡沫稳定性并且降低泡沫速度.当浮选入料性质,即颗粒粒度改变时,各浮选泡沫性质与精煤灰分的相关性规律与入料性质不变而操作条件改变的常规浮选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粒度颗粒的特性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的三相浮选泡沫,探索了不同粒度煤炭颗粒在浮选过程中产率和灰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浮选泡沫性质的影响.将煤炭浮选入料分为粗(500~250μm)、中(250~74同的情况下μ,m)、细(-74μm)3个粒级分别进行单独和混合浮选,在入料性质不同而操作条件相分析各粒级煤炭的浮选精煤产率和灰分,以及相应的浮选泡沫性质,包括水回收率、均一性(气泡尺寸)、破裂气泡尺寸、破裂气泡个数和泡沫速度等.结果表明:粗颗粒的浮选精煤产率明显受到细颗粒的影响,加入细颗粒后产率从30%升高到60%,但粗颗粒精煤灰分基本不变;细颗粒的浮选产率独立性好,基本不受粗颗粒和中颗粒的影响,但细颗粒精煤灰分随粗颗粒和中颗粒的加入而升高.通过对浮选泡沫性质的分析,发现粗颗粒促使气泡破裂并破坏泡沫的稳定性,中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泡沫速度,而细颗粒能够增强泡沫稳定性并且降低泡沫速度.当浮选入料性质,即颗粒粒度改变时,各浮选泡沫性质与精煤灰分的相关性规律与入料性质不变而操作条件改变的常规浮选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粒度颗粒的特性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的三相浮选泡沫,探索了不同粒度煤炭颗粒在浮选过程中产率和灰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浮选泡沫性质的影响.将煤炭浮选入料分为粗(500~250μm)、中(250~74μm)、细(-74μm)3个粒级分别进行单独和混合浮选,在入料性质不同而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各粒级煤炭的浮选精煤产率和灰分,以及相应的浮选泡沫性质,包括水回收率、均一性(气泡尺寸)、破裂气泡尺寸、破裂气泡个数和泡沫速度等.结果表明:粗颗粒的浮选精煤产率明显受到细颗粒的影响,加入细颗粒后产率从30%升高到60%,但粗颗粒精煤灰分基本不变;细颗粒的浮选产率独立性好,基本不受粗颗粒和中颗粒的影响,但细颗粒精煤灰分随粗颗粒和中颗粒的加入而升高.通过对浮选泡沫性质的分析,发现粗颗粒促使气泡破裂并破坏泡沫的稳定性,中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泡沫速度,而细颗粒能够增强泡沫稳定性并且降低泡沫速度.当浮选入料性质,即颗粒粒度改变时,各浮选泡沫性质与精煤灰分的相关性规律与入料性质不变而操作条件改变的常规浮选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粒度颗粒的特性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压渗流铸造法,利用盐粒和陶瓷网作为预制体,制备了开孔泡沫铝和闭孔泡沫铝,并对其孔隙率、透气性和显微硬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压渗流铸造法可制备出孔隙率高、透气性好的泡沫铝,且开孔泡沫铝的孔隙率都大于闭孔泡沫铝,而闭孔泡沫铝的硬度高于开孔泡沫铝.通过分析制备工艺参数发现,模具和预制体的预热温度在400~500℃、浇注温度在750—780℃、充型压力不超过0.5MPa时,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结构完整的泡沫铝.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多功能材料泡沫铝的结构性能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沫铝按结构分为泡状铝和多孔铝两类,它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泡沫材料,同时具有金属和气泡的多种优良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中。今后应加大对泡沫铝力学性能的研究,深入探讨其结构形态与阻尼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大内耗和功能结构一体化的新型阻尼泡沫铝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石膏为基材,以差皂粉、水泥、引气剂和铝粉膏为复合助剂组分,以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复合助剂对泡沫石膏凝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助剂不仅能产生适量泡沫,而且能有效调节石膏的凝结性能,在所选的因素水平范围内,复合助剂改性的泡沫石膏初凝时间分布在23~35 min,终凝时间分布在32~48 min,凝结性能良好,能满足工程施工的工作性要求;当复合助剂的组成为水泥掺量30%、差皂粉掺量0.35%、引气剂掺量50%、铝粉膏掺比1/2 600时,泡沫石膏的综合凝结性能较优,其初凝时间为33 min,终凝时间为48 min.  相似文献   

13.
Using high aluminum refractory material as substrate at 1 400 ~C, we studie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everal oxides such as Fe203, MnO2, CuO, and the formation of defects such as coating crack, exfoliation, blistering, erosion, and fading away appear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infrared radiation coating.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mal stress formed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 due to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 and volume effect caused by the crystal transferred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d, which resulted in the coating crack and exfoliation. The ga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s between components and binder or the components themselves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 caused the coating blistering. The EMPA and XRD analyses show that oxides with low melting point in the penetrating area of the substrate may form eutectic with low melting point and produced thermal defects, which leads to the erosion by penetrating to the substrate. The valent changes of Fe203 and MnO2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 cause the volatilization of the oxides or the pulverization of the coatings, resulting in the coating fades away easily at high temperature for a long time.  相似文献   

14.
泡沫混凝土泡孔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混凝土作为一种轻质微孔材料,具有表观密度小、保温隔热性能好、隔音耐火性和抗震性优良的特点,在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不同发泡方式泡沫混凝土的泡孔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学发泡混凝土与物理发泡泡沫混凝土相比,泡孔率大、孔径细小、且粗细均匀、孔的规则性好、独立封闭孔多,而物理发泡混凝土的孔径比前者明显增大,且泡孔均匀性不好.并对发泡方式相同,表观密度不同和表观密度相同,水灰比不同的泡沫混凝土的泡孔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无压浸渗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采用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工艺,尤其是高体分SiC/Al复合材料的无压浸渗制备新工艺仍属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纤维表面沉积一层镍,并用锡作为过渡性基体,使浸润锡的纤维与镀有镍层的铝箔叠层热压,最终得到碳纤维/锡—铝叠层复合材料的试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试件经拉伸、剪切破坏的断面;基体中纤维的分布以及锡、铝与纤维之问的界面区域形貌。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体,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为填料制作水泥基吸声复合材料.实验采用半干法工艺成型,主要考察了水灰比、铝粉掺入量和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掺入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频率f<300 Hz范围内声音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驻波管和SEM扫描仪对样品的吸声系数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55、铝粉的掺入量为0.04%、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的掺入量为2.5%时,对频率f<300 Hz范围内的声音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为0.348.  相似文献   

18.
参照美国材料试验标准ASTME96-80,研制了用干燥剂法测量保冷材料水蒸汽渗透率(W_(VT))的试验装置,建立了材料水蒸汽渗透性能测试方法及规范,为保冷材料及结构的水蒸汽渗透性能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利用此装置测试了常用保冷材料的水蒸汽渗透率,为保冷结构的设计及选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常用的保冷绝热材料:泡沫玻璃、聚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的水蒸汽渗透率均不为0,从而明确了在保冷结构中必须设置防潮、隔汽层;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保冷材料与各种防潮隔汽材料组合而成的保冷结构的水蒸汽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沥青玛蹄脂并非是最理想的防潮隔汽材料,而铝箔牛皮纸、铝箔玻纤布及铝箔玻璃钢才是理想的防潮隔汽层材料。  相似文献   

19.
Carbon soot containing fullerene was continuously produced in volume by pyrolyzing acetylene in thermal HF-Plasm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soot and C60 were analyzed by th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UV/visible, 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the carbon soot with size of about 25 nm are amorphous carbon, graphite and fullerene. The fullerene yield in carbon soot is about 2.5 g·h^-1. Compared with the graphite arc discharge method, the acetylene thermal plasma method is a preferential one for synthesis of fuller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