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培养卓越法律人才,首先要从法学教学改革抓起.只有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对跨国法律人才的需求、我国的社会转型、法律制度变革等多种因素,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对法学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对卓越法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培养普遍存在困境,为走出当前困境,我们应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契机,按照其要求,改革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校地方性与实务性并探索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建设优秀的法学师资队伍;完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使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成为每个法学院校系的任务。河北工业大学法学专业是全国法学教育中的新兵,一直致力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坚持采取有教无类;构建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实施本导师制等办学思路,通过四个方面十个具体切入点,构建多个保障组织机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6.
黄勇刚 《教师》2023,(24):84-86
为了让农业职业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培养出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文章作者提出了“1+2+N”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作者在对“1+2+N”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职业本科院校实施“1+2+N”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从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激发农业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自身潜能、推进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等方面对“1+2+N”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思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当前就业压力背景下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推出的“2+1+1”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该模式的设计内涵、课程设置、海外全真教学实习运行及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其现实必要性,并指出此模式的运作将有助于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上更加发挥边疆地方优势,向国际化迈进,向“特色性、灵活性、开放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系列"卓越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于:卓越的培养方案、卓越的课程体系、卓越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材系列、卓越的教学方法、卓越的实习基地和卓越的图书馆。建立科学的评估系统是检验和保障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卓越法律人才应该是具备卓越法律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且具有基本的法律职业伦理的人才.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以及法律职业伦理评价操作性不强的现实困境下,高校法学教育界过于偏重法科学生专业知识的“卓越性”,而忽视了法科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素质的“基础性”,如此可能导致法科学生“有才无德”的严重后果.为此,应在高校法学专业中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提升法科学生传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职业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以知识政策为逻辑原点分析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认为各高校应当区分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比较借鉴框架,研读相关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办学经验,分别探究复合型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前者可建构为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后者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若干建议基础上,提出全面落实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重大变革。如何从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目标的确定,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着手.探索一套适合各高校改革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齐体系,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山星 《大学教育》2015,(8):179-18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目标实现需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较可行的模式创新方法有更新传统法学实践教学理念;鼓励高校法学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务;集中力量出版高水平的通用法学案例教材和参考书;充分拓展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借鉴使用文明各国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当下高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缺乏统一认识。为了更好地实施该计划,高校需要厘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关系,界定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有效部署教学内容,规范与优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及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课题。虽然各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文章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探索性地提出了"2+2"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构建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希望为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予以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教育与职业》2015,(2):121-122
诊所法律教育在法律教育培养标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为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文章指出了诊所法律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融合困境在于诊所法律教育本身以及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要从资金渠道、师资力量和建立合作等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房沫 《高教论坛》2013,(4):63-65
西部高校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应当贯彻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坚持西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特色,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法学教学实践平台以及全面推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等方式,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法学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其关键是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存在流于形式、成效差的问题。校内实践教学应将案例课程、研讨课程穿插在理论教学中,模拟法庭和实务技能训练应侧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校外实践教学可以尝试"分层级""分站式""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等方式。无论是校内实践教学还是校外实践教学,都需要设置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真正运行。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法学专业也顺势而为。为突破传统法学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限制,改善法学专业人才能力欠缺以及应对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弊端,故构建融Engine(内在动力)、Exercise(实训、实践)的“2E”与Condition(条件)、Chance(机会)的“2C”于一体的“2E+2C”教育新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将法学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合理设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两者相结合的最大潜力,进而把法学专业学生培养为既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具备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和创业潜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朱宾 《广西教育》2013,(3):123-124
根据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高职选矿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建特色教材,建立"产学研"及就业为一体的实习基地,引入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的行业兼职教师,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高职选矿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民族高等院校办学宗旨、生源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特点,民族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引和契机,改革现有的法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一批具有奉献精神、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