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9)
<正>论据不足、论证乏力作文示例及诊断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人认为艺术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其人品应该一致。然而金代元好问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他的为人有可能是相背离的。我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毕竟世上艺术家千千万,怎么能说他们的作品与为人是否一致呢?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吗?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涉足家具设计领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大师毕加索、皮拉内西到达里等人都曾对家具设计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从他们设计的家具(或称为「艺术作品」更妥)中,人们不难看出他们天才的想象力。但是,大家毕竟还不会因为这些作品而将毕加索或达里称为家具设计师。然而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却把家具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对象。这些艺术家在探寻有关功能的新见解上发挥了奇特的想象。与其说艺术家设计家具,毋宁说是他们选择了  相似文献   

3.
风格的背后     
《Planning》2013,(22)
<正>人们总会去判断和归类艺术家所做的作品的是什么风格的或者有什么倾向性。而艺术家在思考作品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将其作品合理化,只有这样这个作品好像才能让人满意。艺术家用他们了解的手法一直不断练习并用已掌握的熟练手法或思维方式,去做他们的作品。每一个作品好像都是上一张的延续,这也让观看者有能力识别出好像这是谁的作品的一样,作品好像会说话,也许就是这样,产生了"风格"这个词。并且在它的背后好像存在着某种时间或事物的牵连。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再现可见世界时,会表现出在他们眼中真实可见的事物是怎样的,在后代人看来有可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不同的绘画方式,就像埃及的绘画在我们眼中一样。埃及开始的起点就是画面的  相似文献   

4.
正感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东方观照"物"之独特感知方式。此次展览以中国"感物"美学为视角展呈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皆运用精湛手工技艺,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着重于"人"对"物"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所有设计艺术品均在中国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艺术家和工匠(隐藏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正>感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东方观照"物"之独特感知方式。此次展览以中国"感物"美学为视角展呈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皆运用精湛手工技艺,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着重于"人"对"物"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所有设计艺术品均在中国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艺术家和工匠(隐藏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8)
书法作为一门高深的艺术,受到无数国人的学习和追捧。历代曾有许多知名的书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摹本。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严格地讲,书法家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策展人:郅敏本次展览汇聚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教师以及部分毕业于第四工作室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51位艺术家。他们仅仅是新的第四工作室成立16年以来培养出的百余位艺术家中的一部分。展览时间为7月10日至9月20日。第四工作室的艺术理念不是"趋同",而是"趋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此次中央美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的展览作品,不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之一,"个人结构"展(Personal Structures)呈现了大量艺术作品,不仅来自一些艺术大家,也来自一些不被人熟知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共同点则是对"时空"和"存在感"的研究。本次展览由国际艺术事务基金会(Global Art Affairs Foundation)策划并主办,展览中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或为现场专门为此次展览而创作,或直接来自艺术家的工作室。本博皇宫(Palazzo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6)
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推送。南山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区之一,聚集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人才,通过一年一度的"蓄势"艺术展的举办,更多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大众视野。文章通过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分析,说明他们创作的多元化和作品的多样化,间接展示了深圳南山的艺术人才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自2014年与《建筑与文化》杂志合作开设"艺术新视线"专栏,以主持人手札、作品评析、访谈等形式,宣传、推介了一批以本土为主的中青年艺术家及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今天展出的17位艺术家的作品,审美视角独特、艺术个性鲜明,既有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对现当代美术创作的尝试与探索,彰显了艺术家们开放的文化事业和艺术追求的勇气。这次展览既是他们艺术成就与创作特色的集中展示,更是当下美术发展多元趋势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不知何为雕塑,却实实在在地在这个行当闯荡了20多年,"无心插柳"般地成了再造孑亍艺术家;本不是材料学科里的人,却不经意问成了装饰混凝土轻型挂板这一新兴产业的领军人物;本不是学工艺技术的,却摸索出了一道工序成模的专利技术,有效地把艺术冲动转化成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俄国画家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抽象绘画流派的创始者,其绘画作品简约而纯粹,以最简单的形式——方块展现出艺术家丰富的感情世界,探索了形体、色彩与空间的关系。而同样善于运用几何形态的西班牙雕塑家奥泰萨的风格则显得冷静而克制,其雕塑作品通常看起来虚幻而抽象,没有强烈的情感表现,以高度理性化的手法展现出一种"虚无"的艺术境界。二人所专注的领域虽有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在关注形式与其所在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2)
<正>2017年6月6日,"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遴选了刘诗园、许宏翔、石至莹、杨牧石、宗宁、厉槟源、黑一烊、王洋等具有代表性的、已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展览中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通过给予每位艺术家最充分的展示,回溯他们的个人艺术发展历程,呈现他们的创作环境与思维方式,梳理出他们的创作脉络与隐含逻辑。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
<正>俄国画家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抽象绘画流派的创始者,其绘画作品简约而纯粹,以最简单的形式——方块展现出艺术家丰富的感情世界,探索了形体、色彩与空间的关系。而同样善于运用几何形态的西班牙雕塑家奥泰萨的风格则显得冷静而克制,其雕塑作品通常看起来虚幻而抽象,没有强烈的情感表现,以高度理性化的手法展现出一种"虚无"的艺术境界。二人所专注的领域虽有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在关注形式与其所在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美术馆不是博物馆。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是作品以及人对作品观察的时间和空间状态,强调作品的空间反映,有的艺术家愿意单独为一个空间设计,以便让作品成为艺术主体:美术馆不该对作品强权,在这里的使用就是为了打破控制。  相似文献   

16.
正此次展览是由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其他10家当地艺术机构、独立艺术空间和艺术团体合作推进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倡议——"新颖生活方式"的提议,聚焦已建立的、新的当地当代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此次大型合作展出了超过170多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回应新冠肺炎疫情,为公众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继续前行提供了灵感。美术馆的参观者将体验不同的艺术作品,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这些艺术作品将他们带进了诗意的冥想,并邀请他们在因疫情而改变的世界中探索时间和管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展览     
《现代装饰》2013,(6):24-24
正MAP Office:稻谷炼狱MAP Office,来自香港的艺术家/建筑师二人组,致力于探索特殊材料的创作可能性。此次,他们将在UCCA展出装置作品《秸秆炉》,用不寻常的材料——"秸秆"来解析消费景观,呈现出一个矛盾空间。这件作品外观颇具规模,内置一组双频录像,播放记录小麦生长周期的影片。在此作品中,"小麦"被拟定为最根源的马克思商品,艺术家藉此探讨资本主义和农业之间的微妙关系。《秸秆炉》原是MAP Office为2012第一届基辅双年展而构思创作,其首次展出是在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乌克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
<正>不久前,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协办的"名家足迹"系列艺术展之"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展览展出了靳尚谊和钟涵的油画作品,展品涵盖他们半个多世纪所画的人物肖像、风景写生以及创作草图。与以往展览关注两位艺术家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圈子混久了,或者说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与这么多艺术家打交道,对他们作品观念的基本脉络和样式大致有些了解.尽管现在各类展览很多,艺术家及作品也很多.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艺术家描绘同一空间物象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却风格各异,这与艺术发展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自发时期,其次是重塑时期,最后是解构时期。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艺术家,他们的生活世界和意象世界都受到母体文化的影响,所以艺术家的艺术才具有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