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院校大学生气候变化认知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于2011年10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1 200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及态度、对热浪的危险性认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和热浪的行为变化。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4.4%和73.4%。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8%)和悲观(76.6%),但有91.9%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学生对气候变化了解情况的影响因素是文理科(OR=1.780,95%CI:1.268~2.497)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2.323,95%CI:1.630~3.212);对其担心程度的影响因素是性别(OR=0.704,95%CI:0.519~0.955)、年级(OR=1.590,95%CI:1.139~2.222)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1.511,95%CI:1.099~2.077);对其行为认知的影响因素是年级(OR=1.989,95%CI:1.197~3.306)、性别(OR=0.446,95%CI:0.278~0.717)、文理科(OR=2.177,95%CI:1.113~4.256)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1.869,95%CI:1.055~3.311)。提示该高校大学生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扬州市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60例扬州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746人,对其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作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密切接触者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746名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8.30%,正向态度持有率为50.19%,结核病防治行为持有率为59.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为涂阴患者密切接触者知晓结核病防治知识(OR=1.375,95%CI:1.014~1.866)、持有正向信念(OR=1.915,95%CI:1.368~2.680)和持有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合格率(OR=2.112,95%CI:1.536~2.904)均高于涂阳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OR=1.830,95%CI:1.190~2.813)和高中及以上者(OR=2.075,95%CI:1.313~3.278)的知晓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合格率,以及文化程度为小学(OR=2.146,95%CI:1.331~3.460)、初中(OR=2.067,95%CI:1.328~3.216)和高中及以上者(OR=2.109,95%CI:1.276~3.488)持有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合格率均高于文盲或半文盲者;居住在农村的调查对象持有正向态度的合格率(OR=1.506,95%CI:1.015~2.234)高于居住在城市者,持有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合格率(OR=0.555,95%CI:0.361~0.853)低于居住在城市者。结论扬州市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状况有待提高,应重点关注低学历和涂阳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山东、江苏四县居民减盐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3年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和烟台市福山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和徐州市新沂市抽取9573名18~69岁居民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计算居民减盐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者3214人(33.57%)。山东、江苏四县居民减盐知识知晓率为22.50%~51.35%;减盐态度支持率为82.24%~93.01%,减盐行为率为10.86%~46.16%。经Logistic分析,文化程度对减盐知识影响最大(初中vs.小学及以下:OR=2.30,95%CI 2.06~2.57;高中及以上vs.小学及以下:OR=5.00,95%CI 4.35~5.76),知识对减盐态度影响最大(OR=3.10,95%CI 2.80~3.43),也对减盐行为影响最大(OR=4.66,95%CI 4.29~5.07),年龄45~69岁者较18~44岁者知识水平低(OR=0.64,95%CI 0.58~0.71)但行为水平高(OR=1.18,95%CI 1.09~1.29),山东两县居民减盐知识(OR=3.66,95%CI 3.34~4.01)和态度水平(OR=1.84,95%CI 1.69~2.02)高于江苏。结论山东、江苏四县居民减盐知识知晓率低、态度支持率高及行为率低,应注重减盐行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居民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为开展居民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丽水市莲都区2个街道和3个乡镇18~69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和测量血压,分析莲都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和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801人,完成调查1 509人,应答率为83.79%。检出高血压48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31.88%。居民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33.40%,态度持有率为60.70%,行为持有率为58.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3,95%CI:1.248~2.008)、高血压(OR=1.734,95%CI:1.303~2.308)、30~40岁(OR=0.368,95%CI:0.226~0.59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057~0.403,95%CI:0.036~0.577)是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女性(OR=1.342,95%CI:1.072~1.679)、已婚(OR=1.582,95%CI:1.167~2.144)、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OR=0.235~0.525,95%CI:0.163~0.736)、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OR=2.640,95%CI:2.033~3.430)是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态度的影响因素;女性(OR=1.632,95%CI:1.304~2.044)、30~40岁(OR=0.494,95%CI:0.346~0.705)、农村(OR=1.617,95%CI:1.276~2.050)、慢性病家族史(OR=1.455,95%CI:1.148~1.845)、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OR=1.396,95%CI:1.084~1.797)、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态度(OR=4.059,95%CI:3.203~5.145)是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莲都区居民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较低,提高居民知识和态度水平,可促进膳食减盐预防高血压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与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因素,为分类开展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问卷调查表》,采用判断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2所大专院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5 27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为79.69%,其中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28%,及格率为92.46%;正确态度持有率为89.69%,及格率为90.56%;正确行为形成率为72.11%,及格率为96.6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患者接触史、结核病史、核心知识知晓和态度认知情况大学生防控行为形成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83,10.28,137.46,103.49,16.50,47.37,1 992.54,1 138.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 父亲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或本科生(OR值分别为2.94,3.05,3.17,3.24),无结核病史(OR=3.32),核心知识知晓及格(OR=9.91),态度持有得分及格(OR=7.35)均与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呈正性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尚未达标且不够全面,性别、有无结核病史、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情况以及父亲学历是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现状,构建大学生性行为概率评估模型,筛选重点人群,优化学校性健康教育事前控制策略。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1 547名大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掌握大学生人口学特征、性观念及行为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预测分析。结果大学生性行为调查发生率为6.5%,男生性行为发生率(11.2%)显著高于女生(2.3%)(χ2=49.141,P0.001);性观念对男女大学生的性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年级(OR=1.544,95%CI=1.264~1.910)、性别(OR=0.324,95%CI=0.185~0.568)、月生活费(OR=1.408,95%CI=1.069~1.854)、使用手机频率(OR=0.711,95%CI=0.506~1.001)、婚前性行为态度(OR=2.705,95%CI=1.797~4.071)、同学间谈性频率(OR=1.310,95%CI=0.997~1.721)、性取向(OR=1.884,95%CI=1.366~2.600)、是否有异性朋友(OR=1.618,95%CI=1.010~2.593)是大学生是否发生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3.7%,性观念对大学生性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性别、性观念是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同性/双性取向的大学生是性行为发生的高危人群;高校部门可基于调查,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概率进行预测,筛选重点人群,提高大学生性行为的事前预防控制及性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我国大学生暴力遭遇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学生暴力遭遇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文献筛选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研究对象38 413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 = 2.02,95%CI:1.59~2.58)、过往受暴(OR = 1.99,95%CI:1.69~2.33)、恋人情况(OR = 1.31,95%CI:1.09~1.58)、家庭类型(OR = 2.72,95%CI:1.05~7.04)是大学生暴力遭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曾经受暴、有或曾有恋人、组合家庭是我国大学生暴力遭遇的危险因素,其中组合家庭因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学生性侵害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促进中学生的安全及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对四川省某市1 471名中学生的性侵害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遭受过强奸、性猥亵、性骚扰的比例分别为1.6%,3.7%,9.4%。23.8%的中学生遭受过2种及以上的性侵害;75.1%~82.1%的性侵害发生于9~15岁;36.3%~62.3%的性侵害主体为同辈熟人。看过色情信息与遭受3类性侵害均呈正相关(强奸:OR=9.93,95%CI=3.09~27.57;性猥亵OR=7.83,95%CI=3.95~15.53;性骚扰OR=5.22,95%CI=3.52~7.73,P值均<0.01);自我性别认同不良与遭受性猥亵和性骚扰均呈正相关(性猥亵:OR=2.37,95%CI=1.31~4.29;性骚扰OR=1.73,95%CI=1.16~2.58,P值均<0.01)。母亲的长时间缺失与中学生遭受强奸呈正相关(OR=3.10,95%CI=1.31~7.30),接受过父亲性教育与遭受性猥亵呈正相关(OR=2.52,95%CI=1.26~5.03)(...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HIV主动检测艾滋病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促进大学生HIV主动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3—5月在山东省潍坊市某高校抽取调查对象共670名,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670份,回收有效问卷666份,问卷有效率为99.40%。被调查大学生中有56.31%(375/666)报告有HIV检测意愿,在不同性别(χ2=10.543,P=0.001)、有无性行为经历(χ2=57.280,P<0.001)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性(OR=2.932,95%CI:1.803~4.770)、医学专业(OR=5.562,95%CI:3.491~8.860)、有性行为经历(OR=3.547,95%CI:2.160~5.824)、基础知识认知情况优秀(OR=2.751,95%CI:1.257~6.021)、对艾滋病人接纳程度中(OR=12.195,95%CI:6...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烟草销售人员对烟草危害的知晓情况、对吸烟的态度以及吸烟行为情况,并分析烟草使用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3个街道所有烟草销售点的194名烟草销售人员,问卷调查其烟草危害知识、吸烟态度和行为现况,并采用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烟草使用知信行的因素。结果北京市丰台区烟草销售人员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知晓率分别为33.38%、43.43%,吸烟态度正确率为33.38%,现在吸烟率为29.90%。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吸烟(χ~2=26.495,P=0.047)和二手烟(χ~2=34.072,P=0.005)危害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女性OR=0.014,95%CI:0.004~0.050)、态度(持正确态度题目数为3,OR=0.110,95%CI:0.023~0.530;持正确态度题目数为4,OR=0.047,95%CI:0.005~0.468)是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丰台区烟草销售人员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知晓率较高,吸烟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实施控烟健康教育干预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烟草销售人员建立正向的吸烟态度,从而改变其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北京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进行比较,探讨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中理想孩子数量为2个的比例更高,在一孩生育时独生子女表现出更明显的性别倾向;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在一孩生育时更有性别倾向(OR=1.92,95%CI:1.25~2.97),研究生及以上(OR=1.94,95%CI:1.05~3.58)、家庭情况较差(OR=1.67,95%CI:1.10~2.54)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要男孩。结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理想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从业人员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27名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结果北京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素养持有率为28.6%(93/325),其中男性21.0%(34/162),女性36.2%(59/163),男女性健康素养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P=0.002)。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598,95%CI:1.168~2.190)、文化程度(OR=1.712,95%CI:1.192~2.462)、年龄(OR=1.395,95%CI:1.345~1.447)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从业人员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需要持续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海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健康状况、在校期间就医行为、就医满意度和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1 65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自评健康者413人,占24.91%;有1 226人有过就医行为,占73.94%;在有过就医行为的1 226人中,55.30%最近一次就医费用在100元以下;大学生选择医疗地点前三位为校医院、药店和公立医院,选择人数分别占39.80%、25.12%和15.66%;就诊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62.07%,消化道疾病占42.17%;对高校医疗表示满意或很满意者占39.80%,不满意者占9.64%;非医学专业(OR=1.602,95%CI:1.256~2.041)、自我保健意识差(OR=1.523,95%CI:1.197~1.937)、很不满意高校医疗服务(OR=13.290,95%CI:12.894~61.043)和就医态度不积极(OR=3.335,95%CI:2.616~4.252)是大学生就医行为的消极因素,性格外向(OR=0.731,95%CI:0.576~0.927)和患医疗费用300~500的疾病(OR=0.455,95%CI:0.315~0.656)是大学生就医行为的积极因素,各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就医行为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海大学学生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学生首选医疗机构为校医院,大部分学生的医疗费用为100元以下,就医满意度较高,专业、性格、我保健意识、就医满意度、就医态度和医疗费用是大学生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某高校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及减重情况,为相应健康教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某高校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330名大学生进行自身体型认知及减重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330名大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率为8.9%。67.6%的大学生自评体型与BMI体型一致;BMI偏瘦或正常学生中,性别间自评体型和BMI体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超重和肥胖者,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4%的学生有减重意愿并采取减重行为,女生采取减重行为率高于男生(P0.05)。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共有125名(39.7%)学生具有盲目减重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性相比男性OR=3.493,95%CI:2.071~5.893,P0.05)、自评正常相比自评消瘦比较(OR=4.199,95%CI:1.761~10.012,P0.05),自评超重或肥胖相比自评消瘦(OR=6.581,95%CI:2.394~18.093,P0.05)是盲目减重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与客观体型存在偏差,女生尤为明显,性别、自身体型认知偏差是盲目减重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网上调查和面对面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4 000名居民开展调查,应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居民KAP得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KAP得分总体较高,总分20分,得分中位数19分,得分率为92.89%。影响居民KAP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学历、接种史、单位、收入等,其中男性(OR=1.163,95%CI:1.003~1.347)、有接种史(OR=2.683,95%CI:1.983~3.629)、高学历(OR=1.635,95%CI:1.527~1.751)、本地户籍(OR=1.210,95%CI:1.034~1.416))、20~59岁(OR=1.635,95%CI:1.527~1.751)与居民KAP得分较高相关。结论 合肥市高新区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KAP水平较高,体现相关部门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性吸烟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认知态度对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市579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性吸烟行为、吸烟认知态度、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为19.6%,其中社交性吸烟者占全部吸烟者的18%。对吸烟行为的认知态度和同伴影响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64,P=0.000;r=0.428,P=0.000);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20,P=0.000)。年龄、同伴影响、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是大学生启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其中社交场合递烟是启动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OR=6.284,95%CI:3.213-12.287)。结论社交性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更容易受到认知态度和社交群体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市大学生性行为和性观念现状,从社会规范角度出发,探索针对性地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09/11抽取成都市3所高校1 677名在校大学生,利用问卷星形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677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41.50%),女生(58.50%)。调查对象性行为总体发生率为14.79%,男生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女性(χ~2=48.871,P=0.000);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5.1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3.66,95%CI=2.62~5.11)、就读文学艺术类专业(OR=5.80,95%CI=2.41~13.94)、性取向为同性恋(OR=5.65,95%CI=2.80~11.42)及双性恋(OR=3.12,95%CI=1.80~5.38)、高年级(OR=2.89,95%CI=1.69~4.96)、认同未婚同居(OR=2.25,95%CI=1.33~3.80)是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学校重点强关注大学生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因素,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对学生社会性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以期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性行为问题上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学类大学生丙肝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提高医学生丙肝防治认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对河南省某综合类院校医学类专业1302名在校大学生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丙型肝炎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河南省医学类大学生丙肝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3.90%,传播途径、预防方法、风险知识和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5.52%、73.98%、78.22%和72.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生(OR=0.449,95%CI:0.340~0.592),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521,95%CI:0.393~0.691)的学生丙肝知晓率更高;与一年级大学生相比,二年级大学生丙肝知晓率更高(OR=1.884,95%CI:1.279~2.775);与临床医学系大学生相比,护理与健康学院(OR=0.446,95%CI:0.267~0.746)大学生丙肝知晓率最高,其次为公共卫生学院(OR=0.304,95%CI:0.202~0.458),基础医学院(OR=0.062,95%CI:0.028~0.137)(P0.05)。医学类大学生认为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最有效。结论医学类大学生群体对丙肝知晓程度尚可,并与多种因素有关。选择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大学生认为,采用最有效的宣传途径来进行丙肝知识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丙肝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大学生的艾滋病检测意愿和检测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4月在全国大学生中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检测意愿和检测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451个有效样本纳入分析。大学生有较高的艾滋病检测意愿(77.1%),但检测率仅为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521,95%CI:1.305~1.772)、有性行为(OR=1.454,95%CI:1.193~1.772)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高(OR=1.144,95%CI:1.115~1.173)的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更高,大学前居住在农村地区(OR=0.846,95%CI:0.728~0.983)、大学三年级(OR=0.736,95%CI:0.596~0.909)、大学四年级(OR=0.701,95%CI:0.547~0.900)大学生的艾滋病检测意愿更低;西部地区(OR=1.569,95%CI:1.133~2.171)、有性行为(OR=3.199,95%CI:2.465~4.153)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居民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法对成都市武侯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狂犬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2%;22.9%的调查对象认为狂犬病可以治愈,郊区和城区居民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9,P>0.05);61.7%的调查对象对犬伤后处置程序回答正确,郊区和城区居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狂犬病知识得分影响因素有年龄(OR=0.76,OR95%CI:0.69~0.85)、家庭年收入(OR=1.92,OR95%CI:1.76~2.09),农民(OR=0.38,OR95%CI:0.31~0.47)、郊区居民(OR=2.30,OR95%CI:1.53~3.47)狂犬病知识得分较低。20.0%的调查对象有经常让犬只舔舐手的高危行为,且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OR=1.35,OR95%CI:1.10~1.66),郊区居民更易发生高危行为(OR=0.40,OR95%CI:0.20~0.80)。结论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狂犬病致死性认知不足,狂犬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居民开展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