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与成都川大金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成功一种新型还原剂,与氯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产纯度大于95%的二氧化氯,并在500g/h生产高纯二氧化氯发生器上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2.
酸性甲醛改性对花生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壳的酸性甲醛改性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有较大影响.改性过程使花生壳中一些含有羟基、羧基、芳香环、C-O和C-O-C键的混合物被脱除.改性后花生壳的等电点略有升高,而和羧基有关的表面负电荷量则明显降低.混合物的脱除使Pb2 的吸附量明显降低,Cr3 、Cu2 的吸附量改变不大.改性使羧基减少的同时也暴露了新的Cr3 、Cu2 的吸附位点.改性还有利于增加重金属离子在花生壳内孔中的传质速率,从而使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前苏州河面临潜在的富营养化危机,氮、磷含量较高的污染源是富营养化形成的直接诱因.选择总磷指标为研究对象,介绍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总磷进行ARIMA建模预测,确定ARIMA(11,0,0)即AR(11)为最终模型,用1986~2003年数据对2004和2005年进行预测,结果得出苏州河总磷在未来2年呈波动下降趋势,最终在0.4~0.6 mg/L之间上下波动,但仍高于地面水Ⅴ类标准.模型适用于苏州河总磷的短期预测,完善苏州河富营养化预测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SRT影响MBR污泥体系去除污染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Eckenfelder公式得出了MBR系统中不同污泥停留时间底物降解速率和氨氮的去除速率,结果表明在对数增长阶段和减数增长阶段,SRT为17 d时,对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和氨氮的去除速率都高于SRT为8、27、37和42 d的污泥系统对两者的去除,说明SRT对MBR污泥系统的活性有较大影响,确定排泥时间应综合考虑污泥活性、污泥产量和膜通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生物法和化学法回收制革污泥中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嗜酸性硫杆菌(Thiobacillus)生物沥滤法和1:1硫酸化学沥滤法分离回收制革污泥中的铬.比较了嗜酸性硫杆菌生物沥滤法和化学沥滤法回收制革污泥铬过程中pH、氧化还原电位(ORP)、沉降比(SV)以及铬的沥滤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H是影响制革污泥中铬的沥滤率的关键因素.生物沥滤法在使污泥pH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能很好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对铬的沥滤效果好于化学沥滤法.  相似文献   

6.
机油高效降解菌群筛选及降解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处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经过初步筛选、混合驯化得到以机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的混合菌群.利用此混合菌群进行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群对高浓度机油废水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初始含机油约2.0 g/L的人工废水.接种量为0.1%(菌体湿重/培养液体积),经过7 d的降解,机油可降至403 mg/L,降解率达81.4%;对不同浓度机油废水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条件下,机油质量浓度在不高于1 000 mg/L(含1 075 mg/L),混合菌群在降解过程中能自行从降解产酸的不良环境中恢复,机油质量浓度在2 000 mg/L以上,初期产酸较多,pH下降幅度较大,在7 d的周期内,废水pH无法恢复,说明在降解后期仍有大量有机酸积累而未被彻底降解;与葡萄糖共基质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 d的降解.不超过150 mg/L,的葡萄糖与1 000 mg/L机油组成的共基质体系中,机油降解基本不受葡萄糖加入的影响,但可加强早期的降解速率.而葡萄糖高于150 mg/L时,则会对混合菌群的除油率产生抑制,抑制程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提高而加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获得国务院通过,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10月9日就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8.
对使用或生产我国尚无环境控制标准污染物质的企业如何管理.经对有关法规、资料的研究,推荐采用确定环境控制标准的方法,以控制这些污染物质的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九寨沟公路和栈道降雨径流污染负荷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九寨沟国家公园中的公路和游客栈道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的设计、操作和测试数据分析.模拟试验选择6处公路和栈道试验区,采用人工降雨方法模拟雨量出现概率60%、历时30 min的降雨.试验按3 min间隔对各试验场降雨径流带出的总磷负荷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提供了在具有代表性的降雨条件对总磷营养物输出的定量估计.尤其对公路和栈道降雨径流特征获得了认识:污染物初始冲刷浓度期延续约3 min;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污染物负荷率接近常量.大部分污染物负荷可由出现频率较大的小降雨事件输出.表明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思路,即可采用平均负荷方式取代过去的平均浓度方式去构建公路和栈道的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10.
(1)明目茶:冬桑叶、野菊花,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结膜炎。(2)活血茶:红花、檀香,可活血化瘀止痛,用于冠心病、心胶痛。(3)降压茶:菊花、槐花、草决明,可平肝降压、软化血管,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症。(4)清暑茶:藿香、佩兰叶、茶叶,可清暑化湿,用于中暑轻症。  相似文献   

11.
12.
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悬浮态半导体催化剂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ZnO 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 ,用ZnO TiO2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效果较好 ,可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同时得到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潜水泵作为紊动诱发装置,利用PIV测量了流场,研究了不同流量下紊动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紊动对污染物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流量越大,紊动强度越大,污染物的降解率越高。对紊动强度与有无紊动水箱COD、NH4^+-N、TN和TP降解增加量的变化曲线进行指数函数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以认为紊动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可以描述为“一级反应”理论。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氧化、还原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响.以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表面官能团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化学吸附分析仪测定后再通过测定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果表明:(1)氧化改性使活性炭比表面积增大;还原改性使活性炭比表面积减小.还原阶段使先前氧化阶段中产生的孔道以及原有孔道均发生塌陷,导致还原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减小.(2)在静态吸附的条件下,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均为吸热反应.还原改性在活性炭表面产生的还原性官能团有利于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而氧化改性产生的氧化性官能团并不利于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3)热力学参数的计算进一步表明,改性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5.
五氯苯酚在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血清瓶中进行的分批实验中,研究了UASB和EG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苯酚(PCP)的吸附、解吸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和解吸在接触PCP 2.5 h内达到平衡,吸附和解吸过程都符合Freundich等温方程,PCP的吸附机制为恒定的分配吸附.来自UASB反应器中活的颗粒污泥吸附能力大于灭活的颗粒污泥,Freundich等温方程吸附常数K值分别为0.557 0和0.037 9.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对PCP的吸附能力大于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Freundich等温方程吸附常数K值分别为0.557和0.263.  相似文献   

16.
17.
以光催化降解苯酚为探针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系统研究了胶液配比、涂覆次数和焙烧温度等条件对以溶胶-凝胶法分别在普通钠钙玻璃和磨砂玻璃上制备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TiO2催化膜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普通钠钙玻璃片上负载TiO2催化膜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硝酸体积〉涂覆次数〉焙烧温度〉V乙醇∶V酞酸丁酯,在选定实验条件下的最优条件为:涂覆次数为4次;焙烧温度=450℃;V乙醇∶V酞酸丁酯∶V硝酸(1∶4):V水=400∶40∶1∶4。在磨砂玻璃片上负载TiO2催化膜的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涂覆次数〉硝酸体积〉焙烧温度〉V乙醇:V酞酸丁酯,在选定实验条件下的最优条件为:涂覆次数为4次;焙烧温度=500℃;V乙醇∶V酞酸丁酯∶V硝酸(1∶4)∶V水=400∶40∶2∶4。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在普通钠钙玻璃片和磨砂玻璃片表面均附着一层白色的TiO2薄膜,颗粒粒径在100 nm左右。磨砂玻璃比普通钠钙玻璃负载更多的催化剂,磨砂玻璃基TiO2活性更高。磨砂玻璃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TiO2催化剂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Study on the cytotoxicity of microcystin-LR on cultured cell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ong MW  Gu KD  Lam PK  Yang M  Fong WF 《Chemosphere》2000,41(1-2):143-147
The toxicity of purified blue-green algal toxin, microcystin-LR, on permanent cell lines KB, NIH/3T3, H-4-II-E, HeLa, Vero, Hep G2, Caco-2 and HL-60 was studied. Assessment of cell viability using colorimetric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s indicated that purified microcystin-LR induced toxic effect on KB and H-4-II-E cell lines after 96 h incubation at toxin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18.75 microg/ml. KB cell line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y when reproducibility, consistency and sensitivity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were released from KB cells when incubation durations were 72 and 96 h with toxin concentrations of 18.75 microg/ml and higher.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microcystin-LR had no cytotoxic effect on permanent cell lines, LDH release assay performed on KB cells indicated that exposure to microcystin-LR could result in damage to the cell membrane.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pH、初始浓度、时间及温度对甲基红在壳聚糖上吸附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甲基红吸附富集的重要因素,最佳pH3.4。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少。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7.518kJ/mol。壳聚糖对甲基红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G0、△H0。和△S0分别为-24.88kJ/mol(303K)、-22.15kJ/mol和8.783J/(mol·K),表明壳聚糖对甲基红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壳聚糖吸附甲基红的过程中,壳聚糖分子中存在的大量羟基和氨基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Artificial rainfall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the rainfall an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rainfall event, on folpet and mancozeb residues on grapes and vine leaves. Forty-five mm of rain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vineyard in different amounts (45; 30+15; 15+15+15 mm). Folpet showed good rainfastness on the grapes and on the leaves. A modest decrease was observed only in the experiments that had received 45 mm of rain at one go. Mancozeb showed a lower rainfastness, since a portion of the deposit was easily washed off also by a modest rainfall. The percentage of this portion was higher in the grapes (38%) than in the leaves (20%).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se experimen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folpe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repeat the treatment when it rains the day after, while it is recommendable to repeat it in the case of mancoze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