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面具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人格面具对于道德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培养个体对集体、社会权威的顺从,可以促使个体更好地认同社会的道德规范,适应社会的道德生活。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有负面的影响。当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将这一人格面具等同于自己,等同于整个人格,那么人格中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压抑,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与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就会发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使人陷入一种紧张的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人格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途径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锤炼青少年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3.
要弄清道德人格美 ,首先必须弄清人格、道德人格、人格美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人格是一个具有较宽泛意义的概念 ,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人格 ,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即人格是指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 ,是人格在道德上的表现 ,是个体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尊严 ,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道德品质及品格的总和。人格与美总是密切相联的。美是人格的需要 ,美是人格的光辉。美的人格是和谐的人格 ,正是在这种和谐中 ,人格的智慧、力量和道德情操才得到了升华。人格若缺少了美 ,便是一个不健全、不健康、不道德的人格。因此可…  相似文献   

4.
人的道德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形成有区别的道德人格。我国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式有着家庭化、时间长、重养轻教等特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从而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许多不良冲击。促进青少年优良道德人格的形成,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目),意为扮演的角色,后来引申为一个人的内外属性。目前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但可归纳为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她是包括人所有方面品质的有机整体,从态度、认识到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利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相似文献   

6.
教师人格面具:一个两难的教师心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人格面具客观地存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一个复杂的使教师感到两难的心理问题,它隐性地作用于教师的思想与情感,潜在地影响着教师的自尊与自信,给教师带来莫名的困扰和烦恼,同时也引起社会上许多人对教师道德的非议。教师能不能有人格面具?如果能有,怎样恰当地使用这种人格面具,并在新课程实施中调适好教师角色,促进自身人格的发展?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决定和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本文从探讨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的意义出发,提出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学生道德人格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从道德人格结构与和谐人格特征两个方面衡量健康道德人格的标准以及通过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真善美和谐的健康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做人的资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一般来说,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并能控制情绪表现的人;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并能紧紧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了健康的自我结构并极富创造力的人;也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分析青年学生道德失范及原因,提出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青年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于天红 《吉林教育》2006,(12):15-18
道德人格是具有人格意义的道德主体,参与道德生活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如何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如何使他们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进程,如何培养他们现代性的道德羞耻感,实现社会角色的时代迁移,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与家长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策划这一专题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立的、自由的、非功利性的、为理性所控制的、并且自觉地向某种最高的善意归依的道德人格。笔者认为,重视德性养成教育。寓美育于德育之中是构建当代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君子人格的核心思想“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付出仁爱之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来促进教师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人格形象之于学生道德心理建构的整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教师人格塑造的热点问题,侧重从教师人格形象的价值定位及其对学生道德心理建构的影响等维度,提出树立人格高标,守住学生道德心理底线;走近心灵世界,激活学生生命成长因子;走下神圣教坛,引领学生主体参与回归生活;提升文化判断力,创生学生自律抗变免疫机能的教育理念,以期不断优化学生道德心理建构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学生道德社会化是指在校期间,青少年学生按照社会和学校对其社会角色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信念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和构建具有社会化特征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要将外在的道德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心自觉自愿的需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其中蕴涵的真善美并将之推及他人与社会。这样,青少年学生才能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也被其他社会成员所接纳。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盛莉 《中国德育》2007,2(1):96-96
“人格面具”是荣格心理学概念之一,“是人在公共场所展现的面具或者外观,其意在呈现与己有利的形象,使得社会悦纳他”。它从客观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本能和社会本能的矛盾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个体自我认同受到曲解的现象。“人格面具”的发展如果超过合理的限度,则会对个体产生负面作用。“人格面具”进入社会关系并为某种从众的社会心理所推波助澜,引发了“虚假认同”道德问题。因而,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对人的德性的培养必须要研究“人恪面具”现象的心理学发生机制,跟踪人的心理发展,从而在道德教育中做到及时引导和补救。其一,要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建构“伦理-心理模式”;其二,加强道德感、道德信念与道德意志力的培育;其三,引导学生采用“自我表露”法,与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教育偏重知识,20世纪的教育偏重技能,而当今世界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21世纪的教育是人格教育。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任务。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多方面配合、共同努力,其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刻意义。虽然人们对教师人格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余年,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大学生远没有树立健康的道德人格意识,发生了的触目惊心的事件,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加强对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