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生物柴油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在综述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外对生物柴油的研究、生产现状及有关政策基础上,对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及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微藻生物柴油的优势及技术进展,以及国内外培养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微藻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微藻生物柴油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餐饮废油(WCO)制备生物柴油的均相催化方法,介绍了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特性和排放性能,并展望了生物柴油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日从福建省经贸委获悉 ,福建省采用新技术使垃圾油变为优质生物柴油 ,现已产出生物柴油 5 0 0 0多吨 ,以往食用油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地沟油、废猪油等垃圾油如今成为生产原料。据介绍 ,该项技术是将垃圾油加入反应罐 ,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 ,使得其醇解和酯化过程可同时进行 ,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另外 ,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 ,解决了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这两项关键技术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 ,使得生物柴油生产从实验室走进了车间。生物柴油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 ,是以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 ,油粽、…  相似文献   

5.
废食用油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其掺烧时的动力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了查明生物柴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废食用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生物柴油环境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废食用油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即甲醇与废食用油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产出生物柴油.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和柴油,按20%和50%掺混后在2台车用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动力和排放特性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掺混燃料的动力性和油耗率分别约有3%的下降和8%的上升,烟度、HC、CO和PM排放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达65%、11%、33%和13%,而NOx排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本研究表明,发动机燃用低比例的生物柴油掺混燃料,在发动机不作任何改动和调整时,可以在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等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特点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常用的几种生物柴油的制法和有关生物柴油节能减排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生物柴油市场前景、原料前景和生物柴油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餐饮废弃油脂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与CO_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以餐饮废弃油脂为原料,利用化学催化法生产的生物柴油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与CO2排放分析,以具有1 MJ能量的生物柴油产品为功能单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为1.648 9 MJ,化石能耗为0.616 9 MJ,化石能效比为1.62,生命周期净能量产出为0.383 1 MJ,生命周期CO2净排放量为-10.34 g.与生产和使用1 MJ能量的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升高37%,化石能耗降低49%,可减少CO2排放90.99 g.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的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生物柴油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使用生物柴油可以在降低CO2排放,降低发动机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增加国土绿化面积方面,发挥其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发展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石油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刺激油料林业发展;转化餐饮废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乡镇企业财源;促进西部开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生物柴油的品质,文章将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油生物柴油按体积比1:1混合,评价其对生物柴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BHT(二叔丁基对甲酚)和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对混合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混合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过氧化值和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生物柴油混合可以调和两者之间的性能,降低桐油生物柴油的粘度,提高地沟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TBHQ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和BHA,TBHQ能够延长混合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且对生物柴油其他性能影响较小,当桐油生物柴油与地沟油生物柴油以1:1混合,TBHQ添加量为1%时其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粘度和过氧化值增加,TBHQ的加入减轻了氧化前后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微绿球藻是具有生物柴油生产潜力的经济微藻。该文比较了BG11、BBM、SE、Chu、Conway和f/2六种培养基的营养供给方式对其物质生产能力和生物柴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微量元素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富营养供给水平的 BG11 培养基可以提高微绿球藻的生物量、蛋白质和糖类的生产,但不利于脂质生产;较低营养供给的 Conway 和 f/2 培养基有利于脂质生产。通过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微绿球藻的脂肪酸主要包括C16∶2、C16∶3、C18∶2、C18∶3、C16∶0、C18∶0和C20∶0。通过生物柴油性能计算,发现 Conway 和 f/2 培养的微绿球藻生物柴油性能较高,十六烷值(CN 值)为 29.1 和 28.3,不饱和度(DU)为 137.3% 和 137.5%,碘值(IV)为171.1 g I2/(100 g)和173.9 g I2/(100 g),冷滤器堵塞点(CFPP)为-1.6 ℃和-1.8 ℃。根据营养元素投入/生物柴油产出的经济性以及生物柴油性能指标,选择f/2培养基进行进一步微量元素供给优化。通过提升 10 倍...  相似文献   

11.
How much palm oil do we nee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lm oil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dible oil, and also a potential biofuel raw material. In the sometimes heated debate over the expansion of the oil palm industr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uses is rarely made. Future demand for edible oil can be estimated from population projections and per capita consumption. Demand will probably be around 240 Mt in 2050, nearly twice today's total. Most of the additional oil may be palm oil, which has the lowest production cost of the major oils, but soya bean oil production will probably also increase. An additional 12 Mha of palms could be required, if average yields continue to rise as in the past. This need not be at the expense of forest; oil palm planted on anthropogenic grassland could supply all the oil required for edible purposes in 2050. However, biofuel demand might greatly exceed that for edible use, and the interchangeability of the major oils, for edible and biofuel uses, means that this demand will drive oil palm expansion, whether or not palm oil is actually used for biodiesel. The importance of subsidies for biodiesel, the 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 and the roles of banks and NGO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碳强度下降和碳排放增长的行业贡献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晶晶  叶斌  计军平  马晓明 《环境科学》2014,35(11):4378-4386
现阶段碳强度约束性指标和总量控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重要手段,研究各行业及其相关因素对全国碳强度和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制定行业碳强度减排政策和选择碳交易体系纳管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LMDI模型对1996~2010年中国碳强度以及碳排放变化进行了行业贡献分解.结果表明,全国碳强度下降受各行业碳强度和增加值占比变化的影响,前者贡献较大,后者贡献较小;全国碳排放增长受各行业碳强度和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前者起到抑制效应,后者发挥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迅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对全国碳强度下降和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建筑业对全国碳强度下降贡献较小,但对碳排放增长贡献较大;它们是我国碳强度约束和总量控制试点应当重点关注的减排领域.第三产业对全国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迅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应当逐步加强对其进行碳排放管控.  相似文献   

13.
Red mud was investigated in triglyceride transesterification with a view to determine its viability as a basic catalyst for use in biodiesel synthesis.The effect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red mud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highly active catalyst was obtained by simply drying red mud at 200°C.Utilization of red mud as a catalyst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not only provides a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 of recycling this solid red mud waste,significantly reducing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s,but also reduces the price of biodiesel to make biodiesel competitive with petroleum diesel.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具有高沸点、低粘度特性的生物柴油作为非极性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吸收剂,以甲苯为典型VOCs代表,通过吸收实验考察了生物柴油的甲苯吸收特性.结果发现,在同一浓度下生物柴油吸收甲苯容量优于矿物油,且比水提高1个数量级,并且随着初始浓度升高,吸收容量等比例上升.温度是吸收敏感因素,温度上升会导致吸收容量大幅下降.采用UNIFAC模型计算溶解度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3.37%,可有效预测生物柴油吸收VOCs特性.在此基础上论文也考察了生物柴油对四氯乙烯、苯乙烯、氯苯的吸收特性,并计算了4种VOCs在生物柴油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亨利系数及吸收过程的ΔG、ΔH和ΔS.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对这4种VOCs的吸收性能排序为:苯乙烯>氯苯>四氯乙烯>甲苯,饱和吸收容量分别为55.17,27.75,20.46,11.93mg/g.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细胞破壁方法、油脂萃取溶剂及甲酯化方案对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并提出适用于活性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以期为实现剩余污泥资源化、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持.实验采用了盐酸加热、盐酸加热-超声、超声及液氮冷冻4种细胞破壁方法,选用二氯甲烷-甲醇和正己烷-甲醇-丙酮两种油脂萃取溶剂组合,使用油脂萃取-甲酯化(两步法)和原位甲酯化(一步法)两种方案,以降解含糖废水的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加热破壁配合二氯甲烷-甲醇提取油脂的两步法获得的生物柴油产量最高,每克污泥(干重)的生物柴油产量达(60.4±3.5)mg·g-1.超声破壁一步法虽产量偏低((45.5±3.2)mg·g-1,以SS计),但步骤相对简单,化学试剂用量少.通过GC-MS分析发现,不同甲酯化方案所制备的脂肪酸甲酯(FAMEs)在组分上差别不大,除了含有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还含有5种带甲基支链的脂肪酸甲酯及两种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这可能对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一步甲酯化合成的生物柴油产率最高达到2.1%.通过控制发酵过程pH和调节初始C/N,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可酯化油脂的含量,在pH=4、C/N=100条件下发酵合成的微生物油脂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产量和产率可提高至1.81 g·L~(-1)和13.06%.在此基础上重点比较了4种模拟含糖废水对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为碳源时合成的微生物油脂进一步甲酯化为生物柴油的产量和产率显著高于乳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达到3.90 g·L~(-1)和24.55%.研究表明,以剩余污泥微生物为菌源,采用木糖等含糖废水为培养基,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强化剩余污泥微生物合成可酯化的微生物油脂含量,进而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环保投资和环保产业的国民经济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联合国SEEA中关于环保核算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构建了环保产业外部化的投入产出表,并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以及环保产业的波及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对GDP有较好带动作用,单位投资的拉动系数为1.41,占当年GDP的2.29%;环保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感应度系数,说明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同比例国民经济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环保产业已从收入导向型和经济拉动模式逐渐向经济带动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对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以及后续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颗粒污泥形态以及细菌,真菌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时,丝状真菌比例最高(8.57%),且单位生物量的生物柴油产量也最高,达到(48.62 ±1.36)mg/g SS.不同曝气条件下形成不同菌群结构的颗粒污泥,不仅影响了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产量,其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条件下,亚油酸甲酯(C18:2)大幅增加,这可能与该条件下颗粒污泥中出现的酵母菌Dipodascus有关.由此可见,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曝气量来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和调节其组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