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荼绿色素(TGP)是从茶鲜叶或绿茶中提取制备的一种天然色素,色素主体成分为叶绿素,为一种天然优良营养保健色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提取方法上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微波萃取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唐其  盛孝邦 《作物研究》2006,20(Z1):535-540
介绍了黄花蒿药用成分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等的原理和特点及检测技术,综述了这些技术在黄花蒿药用成分提取和检测中的研究利用现状,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花蒿药用成分提取方法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其  盛孝邦 《作物研究》2006,20(5):535-540
介绍了黄花蒿药用成分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等的原理和特点及检测技术,综述了这些技术在黄花蒿药用成分提取和检测中的研究利用现状,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脱水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 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 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 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 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 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 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 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5.
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人的分离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分分离成油溶性和水溶性2个混合物后,再用萑取分离法分别将各混合物分离为3个小组,含活性物质个数较多的小组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为124个极性不同的产物,分离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个数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对有代表性的6个分离产物进行杀虫活性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用于提了和萃取印楝种仁中的杀虫尖性成分的有机溶剂的搭配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能达到油溶性活性成分与油脂基本分离;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印楝杀虫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杀虫选择性和广谱杀虫性。  相似文献   

6.
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7.
胰脂肪酶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脂肪分解酶,能够分解人体摄人的脂肪类物质,脂肪分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那些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物质具有减少人体脂肪吸收的作用。通过研究胰脂肪酶抑制剂可以获得防治肥胖的物质。天然产物中含有多种具有肪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本文从不同种类和来源上对天然源脂肪酶抑制剂进行了总结.为天然产物在脂肪酶抑制剂的筛选上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8.
微波提取技术在茶叶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成分提取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和茶保健产品开发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从昆虫来源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药物先导分子,对铜绿金龟子幼虫肠道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BCa1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从其菌丝体的氯仿甲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波谱技术,将该主要成分1鉴定为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结构的不饱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扎霉素(elaiophylin),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该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放线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巴西橡胶树胶乳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巴西橡胶树胶乳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氯仿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78.90%。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90.15%。其中,τ-杜松醇、(Z)-金合欢醇、角鲨烯、环阿屯醇、24-亚甲基环木菠萝醇等萜类化合物及γ-谷甾醇、β-豆甾醇、菜油甾醇、异岩藻甾醇等植物甾醇在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中作为中间体或终产物。除24-亚甲基环木菠萝醇以外,几种萜类和甾醇都具有一定药用作用,尤其是角鲨烯,具有抗癌、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活性,目前已成为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牛筋果[Harrisonia perforata (Blanco) Merrill)]果实的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部分共鉴定了2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9.67%,并确定其相对含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是顺-9,12-十八碳二烯醇(12.35%)、棕榈酸(9.67%)、Z-9,17-十八碳烯醛(8.97%)、亚油酸(7.97%)、油酸乙酯(5.81%)、β-谷甾醇(4.88%)、亚油酸乙酯(4.10%)。在此基础上,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测定了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均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40、22和288 μg/mL,由于石油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远远大于其它萃取物,因此笔者等先行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8,(5):42-42
研究苦丁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萃取技术,提高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萃取苦丁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及其最佳提取条件。微波提取苦丁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溶剂为80%乙醇,料液比1:20,微波萃取5min,提取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14.
花青素为一种超强抗氧化之天然物,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细胞老化、减缓糖尿病症、改善视力及抗癌等功能;因此广泛运用于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原料。本改良场为促进台湾产落花生加工利用多元性,增加落花生附加价值,以提高农民收益。选育出具有高抗氧化活性花青素之台南16、17号落花生新品种,并积极发展花青素相关萃取技术。经长期实验结果,目前已建立一套完整、快速、高效率,且不含传统酸、碱、有机溶剂残留问题之落花生花青素萃取技术,配合新育成之落花生品种台南16、17号,所萃取之花青素稳定性及高效率可媲美酸性甲醇溶剂萃取方法,且可保留原花青素结构,将可生产安全而稳定且可保留天然原色之花青素原料。希望经由选育多元化及多功能性新品种,及相关技术之开发,提供天然色素、化妆品及保健食品等原料业之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是2013年以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平台依托,集聚海内外茶叶功能成分及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建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也是以上述研究平台为依托。  相似文献   

16.
从超声波辅助浸提、微波辅助浸提、酶法浸提、乙醇辅助浸提、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协同浸提等提取技术,及膜分离法、吸附树脂法、柱色谱法等纯化技术,阐述近年来茶叶多糖提取制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茶叶加工中微波技术的系统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罗丽 《福建茶叶》2002,(1):23-25
微能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电磁场等物理微弱能量对食品、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进行处理的高效节能技术。本文探讨了微能技术在茶叶加工工程的初加工、深加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波通电加热技术、电磁蒸发干燥技术与微波萃取技术;分析了茶叶性质与技术处理效果的关系,及对微波机械性能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种类丰富、结构新颖,是提取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理想资源。近几年关于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胁迫抗性和参与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本文将从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角度对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活性、毒性,降解作用以及参与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机理进行研究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乙酸乙酯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萃取EGCG氧化产物,得到级分A(EOPA)和级分B(EOPB),用化学发光法比较EGCG与EOPA、EOPB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HPLC-MS分析两级分中的氧化产物。结果表明EGCG及EOPA、EOPB均有较好的清除活性氧和保护DNA损伤的活性,其中EOPA的活性强于未氧化的EGCG。HPLC-MS分析表明,EOPA、EOPB级分中的氧化产物均为二聚体。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浓度乙醇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 f. var. denneanum (Kerr.) Z. H. Tsi. ]叶进行提取,再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60%乙醇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其中,总黄酮在正丁醇层最高(24.89%);多糖在水层最高(0.23%);各萃取层均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筛选出正丁醇层、水层为抗氧化主要活性部位,其抗氧化活性是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取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