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发生在妊娠期和产褥期,可合并子痫前期-子痫,临床特点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精神意识障碍等,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低密度信号、T2高密度信号,及时诊断治疗大多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2.
韦云飞  刘建荣  赵伟佳 《广西医学》2009,31(9):1331-1333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神经影缘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RP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吴6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原发病包括高血压、子痫、高血压脑病、严重低钙低氯血症、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衰竭。影像学改变:头颅MRI表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1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结论多种病因可引起RPLS,RPLS具有一定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治疗,影像学表现可逆。  相似文献   

3.
傅可  余翔  周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298-129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观察。共分析1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病因多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先兆子痫7例,继发性高血压3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肾功能不全3例。主要临床表现视觉障碍、头痛、精神异常和癫痫发作。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T1WI呈低或等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结论:RPLS的病程具有可逆性,脑后部白质损害是其主要特征,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本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自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并发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RPLS占同期发生的64例子痫患者的48%。31例均有高血压、头痛、视力障碍,血压最高210/140mmHg(1mm Hg=0.133kPa),24例子痫发作;19例恶心、呕吐;13例在子痫发作后持续烦躁;影像学检查示以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特别是枕叶,CT检查示枕顶叶低密度影,MRI检查示枕顶叶长T1、长12信号。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易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血压过高、头痛、视力障碍、子痫反复发作是RPLS的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20例子痫前期-子痫合并RPL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与同期住院行MRI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子痫前期-子痫患者15例相比较.结果 子痫前期-子痫合并RPLS患者较对照组更容易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影像学显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大片对称性白质水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合并RPLS的患者血尿酸水平(442±7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50±88)mmol/L(P<0.05).两组间血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不同.结论 子痫或子痫前期合并RPLS患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RPLS发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对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监测血尿酸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RPL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RPLES患者常见病因为高血压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和视觉障碍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水肿,大脑皮质亦可累及.MRI显示T1W1为稍低或等信号,T2W2和FLAIR为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结论 RPLES发病机制为急性大脑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影像学特点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继发高血压脑病7例,子痫6例,子痫前期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急剧血压升高伴头痛15例,癫痫发作11例,意识障碍9例,视物模糊8例,精神异常5例,伴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4例;MRI主要表现为双侧枕顶叶多发皮层下白质较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和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5例治疗后MRI复查,10例病灶完全消失,5例病灶减少、范围缩小。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数有基础疾病史,病变主要位于后循环供血区,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经积极治疗后其信号具有可逆性,掌握以上特征对该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7:3),常见病因为先兆子痫或子痫、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四联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水肿,经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迅速恢复。结论 RPL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处理及时一般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闻公灵  张保朝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62-63,12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7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病为:高血压脑病1例,继发于妊娠子痫3例,肾功能衰竭2例,红斑狼疮1例。7例均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及癫痫等,3例有视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均正常。实验室检查2例有肾功能不全。头颅CT或MRI检查7例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较大范围的异常,部分患者累及额叶,其中CT为低密度、MRI为长T1、长T2信号。经过积极的降压、脱水等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在短时间内即恢复良好,影像学复查也显示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有特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就诊、及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后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子痫前期-子痫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患者9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均为急性、亚急性发病,收缩压/舒张压短期内平均升高42/37mmHg,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癫痫发作7例(78%)、意识障碍9例(100%)、视力障碍8例(89%),伴有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及精神行为异常。影像学改变呈多发片状、斑片状局部水肿灶对称性分布6例(67%),非对称性分布3例(33%),病变累及顶叶白质区8例(89%)、枕叶白质区9例(100%)、皮层下白质9例(100%)及大脑皮层6例(67%),部分病例累及额叶5例(56%)、颞叶2例(22%)、小脑白质1例(11%)、基底节区1例(11%)及脑干2例(22%),病变区继发出血1例(11%),急性梗塞灶1例(11%)。5例MRV检查未见脑静脉及静脉窦阻塞,4例MRA检查颅内动脉未见狭窄。治疗1-2周后复查MRI:6例(67%)患者颅内病灶消失,3例(33%)病灶明显吸收、缓解。结论根据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突发血压升高、癫痫发作、视力障碍、颅高压症状及精神行为异常,结合影像学病灶特征性分部部位及血管源性水肿性质可明确诊断,T1WI可发现出血、DWI有助于发现梗塞等继发性改变。治疗及时,病变可完全逆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