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阳HNR热电厂工程单节和两节DX挤扩灌注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在膨胀土地基中对桩身穿越大气影响深度并以硬塑黏土为承力盘和桩端持力层的单节DX挤扩灌注桩及以硬塑黏土为上承力盘持力层和以硬塑—坚硬黏土为下承力盘和桩端持力层的两节DX挤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判定,分析其荷载传递机理,并对两类桩的侧阻力、盘端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配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设计更为合理的混凝土扩盘桩型,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扩盘桩承力盘悬挑径对混凝土扩盘桩抗压破坏机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原创的小比例半面桩模型原状土试验,同时运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验证试验结论。提出混凝土扩盘桩承力盘悬挑长度的合理取值,进而完善混凝土扩盘桩的设计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4组24根DX桩的破坏性模型试验,对承力盘分别位于砂土、粘土层中的DX桩进行静载试验对比,系统研究了DX桩盘周土体竖向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及上下承力盘位于不同土层条件下DX桩盘周应力传递特性。结果表明:(1)加载过程中,DX桩盘周土层均承担了较大的荷载|(2)在砂土、粘土交互地层中对DX桩进行加载时,在上部砂层下部粘土层中上、下盘承担荷载近似相等|而在上部粘土层,下部砂性土层土层中上盘承担的荷载较小,下盘承担的荷载较大|(3)承力盘间距较小,会造成承力盘之间土体的整体剪切破坏,使DX桩桩身整体下移,大大降低其承载力。基于试验及理论分析,建议承力盘设计时竖向中心间距:当持力层为砂土时,不宜小于2倍盘径|当持力层为粉粘土时不宜小于1倍盘径。  相似文献   

4.
影响DX挤扩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影响DX挤扩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诸多因素:桩身、承力盘(岔)的直径大小,承力盘(岔)的数量、间距和位置,承力盘(岔)端部土层的特性,盘腔的首次挤扩压力值及成孔成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等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钻孔液压变径灌注桩在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液压变径灌注桩 (简称变径桩 )是利东基础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灌注桩。为充分挖掘地基土各硬土层的承载潜力 ,该桩在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 ,根据地基情况 ,在桩身不同部位 ,通过专利设备———液压扩孔机设置若干分支和承力盘 ,利用各分支和承力盘的端阻力和侧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目前 ,小直径变径桩 (桩径d =2 0 0mm ,盘径D =5 0 0mm)可作锚杆桩 ,用于基坑护壁 ;中直径变径桩 (d =40 0~ 80 0mm ,D =10 0 0~ 2 0 0 0mm ) ,可用作中、高层楼房和大型设备基础的桩基 ;大直径变径桩 (d =10 0 0mm ,D =2 10 0…  相似文献   

6.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 (以下简称多支盘桩 )的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 ,分析多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 ,由上到下各承力盘或分支先后发挥其端承作用 ;各承力盘或分支上、下一定范围内桩侧摩阻力不能发挥出来 ,建议在多支盘桩设计时 ,承力盘或分支间距宜不小于 (4~ 6)d (d为桩径 ) ;对于粉土、粉质粘土 ,桩侧极限摩阻力为 30~70kPa,所对应的极限位移为 5~ 2 0mm ;桩侧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位移随土层埋深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多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高 50 %。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别对两根承力盘位置不同的扩盘单桩进行四种工况下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在水平和竖向荷载作用下,承力盘的位置和土的分层情况对单桩承载特征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当受到的水平荷载相同时,随着埋深的增加弯矩值先增大后减小,在距桩端1/3时,弯矩值达到最大;通过对桩周土体的加固,可以抑制桩体自身的变形,通过弯矩值对比分析,扩盘桩在加固土中最大弯矩相对于在分层土中可以减少约20%;同一桩在加固土中桩受到的侧向土压力是分层土的1/2,通过加固扩盘桩周围的土体可以降低50%桩受到的土侧向压力;承力盘的位置在上盘时,对土压力的减缓作用明显大于承力盘在中盘时,上盘扩盘桩所减缓的土的侧向土压力是中盘扩盘桩的1. 4倍。  相似文献   

8.
河南HMQ电厂两节DX挤扩灌注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对以粉细砂为承力盘和桩端持力层的两节DX挤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判定,分析其荷载传递机理,并对桩侧阻力、盘端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配及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行设计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装置,对2根承力盘位置不同的模型支盘桩施加强烈水平振动荷载,采用数字式变频仪控制荷载频率,通过不同弹簧的刚度系数实现不同大小的荷载级别,分析不同激振频率和激振荷载作用下桩身弯矩变化趋势及桩侧土压力变化状况。试验表明: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支盘桩的动力响应在整体上有减小的趋势且水平动承载力有所提高;随着激振荷载的增大,支盘桩的动力响应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反弯点位置逐渐下移,桩身的最大动弯矩发生在距桩顶1/3左右深度处。承力盘的设置改变了桩身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能够提高桩身平衡弯矩的能力,是对桩基的结构优化设计,且承力盘设置在桩身靠上有利于水平动承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DX桩承力盘抗拔阻力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信  汤飞 《工业建筑》2005,35(6):52-55,60
DX单桩的抗拔阻力不但源于桩身的摩阻力,其承力盘(岔)的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对于桩身的抗拔摩阻力的研究有不少成果,在有关规范中也规定了折减系数。而各种扩底桩和支盘(岔)桩的抗拔端阻力研究较少,也缺少必要的试验资料。提出和检验了几种抗拔端阻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并与竖向受压的端阻力进行比较,且分析了一些试验结果,以期探讨DX桩的承力盘的抗拔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表明,DX桩承力盘拉拔的破坏形式及端阻力与桩周土的性质有关,与承力盘的尺寸和埋深等因素有关;一般讲,它明显小于受压桩的端阻力,其折减系数约为0 .3~0 .4。  相似文献   

11.
DX桩承载力及荷载传递特点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通过大比例尺的现场模型DX桩静荷载试验 ,对DX桩的承载力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同等地质条件下直孔桩与DX桩承载力的差异 ,给出了DX桩的荷载传递曲线 ,分析了DX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为DX桩的承载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DX桩的结构构造及其横向荷载下的荷载传递和承载机理,对支盘处的土体抗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纽玛克法对横向荷载下DX桩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过程进行了探讨,以推广纽玛克法在DX桩计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董晋川 《山西建筑》2006,32(12):99-100
简单介绍了DX多节挤扩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和施工工艺,通过DX桩的静载试验结果,说明了DX桩可大大提高桩的承载能力,能达到工期短、质量优、节约大量混凝土及节省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DX挤扩装置及DX多节挤扩桩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介绍了一种变截面桩———DX多节挤扩桩 (简称DX桩 )的挤扩装置构造与原理 ,及其施工程序与施工特点 ,并分析一个施工现场的DX桩的受力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堆载法静载试验中桩侧堆载与地基变形对试桩的影响,为便于分析,定义了试桩沉降的实测值和真实值。对比分析了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中关于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中心距离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减小桩侧堆载对试桩沉降影响的方法。结合深圳填海区大直径超长桩静载试验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采用地基处理+“回”字形混凝土平台时,桩侧堆载和加/卸载方式对试桩受荷性状及测试结果的影响,包括桩土沉降、桩身轴力、监测点位移和试桩刚度等。研究结果表明:堆载法静载试验中,采用试桩沉降真实值时,桩侧堆载的加/卸载过程对试桩极限承载力和承载特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对于采用“回”字形混凝土平台的软土地基大直径超长桩静载试验,建议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对试桩桩顶沉降真实值进行监测和校核,包括试验准备阶段桩侧堆载引起的沉降,以剔除桩侧堆载的加/卸载过程对沉降基准点竖向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场载荷试验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常用方法之一,基于现场试桩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分析了后注浆超长灌注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量减小,且随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超长灌注桩表现出摩擦桩特性,荷载-沉降曲线没有明显破坏点,其竖向荷载主要靠侧摩阻力进行传递;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并且相互影响。根据实测数据对计算单桩承载力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后为类似桩基础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工程质量》2006,(12):39-43
桩端注浆是上海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上海地区某超高层商业建筑试桩的高吨位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深入探讨了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性状,并提出了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浇 X 形混凝土桩与圆形桩承载性状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浇 X 形混凝土桩与等截面圆形桩、等周长圆形桩足尺模型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试验各桩桩身轴力分布、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阻力的发展情况,并对 X 形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本次研究对象的 X 形桩,与等截面圆形桩相比:其极限承载力及桩身单位体积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均为等截面圆形桩的 1.32 倍,与等周长圆形桩相比:其极限承载力及桩身单位体积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分别为等周长圆形桩的 0.84 倍与 1.47 倍。从提高桩基承载力,节约桩身混凝土用量角度来看, X 形桩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且造价低的新型桩,因此该桩在软土地基中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直径为 1 0m ,长度为 68 0 3m的钻孔灌注试验桩的静载测试试验 ,对荷载 -沉降量曲线、桩身轴心压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关系以及桩端反力等进行了计算分析 ,给出了主要受力土层的单位极限摩阻力建议值和试验桩的极限承载力建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