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12):1678-1682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家兔软骨细胞模型上,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TNF-α和MMP-1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是否与姜黄素上调PPARγ有关。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NF-α、MMP-13、PPARγmRNA的表达量;试剂盒方法检测CAT、SOD活性及MDA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含量;DNA-binding法检测PPARγ活性。结果 AGEs(100μg·mL~(-1))与软骨细胞共孵育48 h后,TNF-α及MMP-13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50μmol·L~(-1)的姜黄素与软骨细胞预孵育2 h后,可以显著抑制由AGEs诱导的TNF-α及MMP-13 mRNA增多,拮抗由AGEs所致细胞CAT、SOD活性降低及MDA、ROS水平增高(P<0.05);给予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 10μmol·L~(-1)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拮抗姜黄素对AGEs诱导软骨细胞损伤及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姜黄素显著上调AGEs诱导的PPARγ活性降低,伴随PPARγ相应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PPARγ从而降低ROS水平,进而抑制由AGEs诱导的TNF-α和MMP-13表达增多,保护软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上调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至对数生长期,以不同浓度的PPARγ激动剂15d—PGJ2作用24h后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分析各组肝星状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MTT检测HSC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HSC—T6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5d—PGJ2处理的HSC—T6细胞中PPARγmRNA表达比例上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不同浓度的15d—PGJ2均可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以2μmol/L组最为显著。结论PPARγ表达上调能够抑制HSC—T6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st低剂量组(10 mg·kg-1)和Ost高剂量组(20 mg·kg-1)。后3组大鼠经颈背部一次性皮下注射MCT 50 mg·kg-1建立右心室重构模型,Ost低、高剂量组于造模后d 1开始给药(ig,qd)。给药28 d后称大鼠右心室自由壁重量(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LV+SEP),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RV/LV+SEP);通过HE染色观察右心室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右心室PPARα和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VHI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畸形,胞质明显肿胀;PPARα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Ost低、高剂量组大鼠RVHI明显降低(P<0.05);右心室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PPARα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Ost具有改善MCT所致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至少部分与其上调PPARα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平键  成扬  徐列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0):1295-129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作用,以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信号之间的关系。方法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传代培养并使用药物处理。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PARγ的细胞内分布。收集裂解细胞分别抽提RNA、总蛋白和核蛋白,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目标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活化HSC几乎没有凋亡发生,而姜黄素处理诱导了HSC凋亡,促进了HSC中PPARγ的核转位和(或)重分布。姜黄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增强HSC胞核PPARγ表达,抑制了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促进了促凋亡因子Bax表达;这些作用能够被PPARγ阻断剂所拮抗。结论姜黄素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表达和核转位/重分布,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4周龄♂SHR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Ica低、高剂量组(20、40mg·kg-1,ig,bid),14周龄♂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适应性喂养1周,连续灌胃12周后处死全部动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左心羟脯氨酸的含量;Masson染色观察左心室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α、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P<0.01),PPARα、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Ica低、高剂量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心肌纤维化减少,且心肌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PARα、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淫羊藿苷具有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α、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簇(ROS)、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2 '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 PI)双染色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与未经葡萄糖处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对比,500 μg/mLAGEs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均P< 0.01);给予二甲双胍(100~50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SA组及AGEs组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浓度分别为500、400 μmol/L时,对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强.结论:AGEs显著诱导原代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而二甲双胍能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GEs诱导的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减轻AGEs对成骨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特征性成分马钱苷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脏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GEs组)、马钱苷组,并设氨基胍组作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马钱苷对足细胞存活率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观察足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AGEs受体(RAGE)、足细胞损伤标志蛋白desmin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马钱苷能够抑制AGEs导致的足细胞损伤,下调足细胞Desmin、RAGE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AGEs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降低足细胞Bax/Bcl-2的比值和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论马钱苷能够改善AGEs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RAGE蛋白表达,抑制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整合过程中的变化及表达。方法 45只3个月龄SD健康雄性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25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首先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DM组和DM种植组,每组10只。将20只正常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种植组,每组10只。分别于正常种植组和DM种植组的胫骨近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植入10周后于下腔静脉采血,保存所采集标本,用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AGEs含量的变化。硬组织标本采用不带种植体脱钙切片,以正常组为对照,HE染色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体周围RAGE的表达。结果 10周后,DM种植组和DM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种植组相比,血清中AGEs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种植组和DM种植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RAGE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种植组与DM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骨组织愈合过程中AGEs和RAGE相互作用是影响2型糖尿病种植体骨结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糖尿病患者在角膜外伤或接受角膜手术时极易出现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甚至不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研究维生素A(VA)对以糖基化终末产物AGE-BSA诱导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CE-2细胞为研究对象,AGE-BSA为诱导剂,试剂盒检测VA对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凋亡小体,Western blot检测相关的蛋白表达量。结果VA抑制AGE-BSA诱导的HCE细胞凋亡,调节AGEBSA引起的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同时,VA与JNK的抑制剂同等程度的减少AGE-BSA诱导的JNK和NF-κB的磷酸化。结论VA可能通过抑制JNK介导的NF-κB炎症通路而起到减少AGE-BSA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赵辉  赵洁  赵伟 《药学研究》2019,38(6):330-332
目的 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脂多糖(15 mg·L-1)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10、100 μmol·L-1)分别培养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蛋白的表达。结果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受损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激活潜在的抗炎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炎组织和10例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切片中的PPARγ的表达,结合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探讨其意义。结果 PPARγ在3组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但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炎组织及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分别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和5年生存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对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ons,AGEs)是由还原糖羰基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游离氨基通过非酶作用形成的一种不可逆终末产物.本文就AGEs生成的抑制机理及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对脂质代谢、脂肪形成、细胞分裂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配体激活PPARγ具有抗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有益作用,使得围绕PPARγ受体功能和配体筛选研究成为生物医学和药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并有望成为治疗上述顽疾的新的药物靶标。该文就PPARγ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可逐渐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近年来,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及PPARγ激动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受到关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能通过与COX-2相互作用,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过程。现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及PPARγ激动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一种亚型,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密切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的一般特性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肪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PAR及其所调控基因的激活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产生、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脂质的异位沉积,进一步改善损伤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逆转胰岛素抵抗。针对脂肪酸合成及氧化的关键调控点的药物可能是今后治疗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系列代谢异常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和衰老与很多先天和后天获得的疾病相关。对于心脏而言,由于正常心脏需要持续和巨大的能量以满足"循环泵"的功能[1],因此"动力工厂"线粒体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对心肌病中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分子基础进行综述,为阐明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在心肌病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4、8、12周处死,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8~12周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个别出现肝纤维化;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逐渐减弱,于第12周达到最低。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PPARγ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PPARγ可以通过对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