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芒硝外敷神阙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症状评分、腹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2~3天腹胀症状评分、腹围小于对照组(P 0.01,P 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芒硝外敷神阙穴能安全、有效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阑尾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后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2h予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每天2次。统计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12~24h、24~36h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术后24h、24~36h肛门排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能明显促进阑尾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有效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对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陈如燕  钱方 《新中医》2017,49(1):176-178
目的:观察白豆蔻外敷神阙穴配合常规护理对妇科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白豆蔻外敷神阙穴。干预后观察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53%,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1.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豆蔻外敷神阙穴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妇科手术术后患者,可显著缩短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0例术后用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对照组40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治疗组4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黄一波  牛英群 《新中医》2022,54(1):150-153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加味理中汤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血清GAS、MTL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血清GAS、MTL水平较高(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理中汤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术后用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神阙穴为主的温灸治疗对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温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温灸神阙穴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吴茱萸穴位贴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22年10月行全麻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阑尾炎术后给予脐周及双侧足三里吴茱萸穴位热敷,1天2次,持续至出院。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第2天血清炎症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观察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术后24h及48h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I-FEE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明显降低(P<0.05);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较好,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快(P<0.05);术后24h及48h的I-FEED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予以吴茱萸穴位贴敷可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可安全用于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食管癌术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外敷神阙穴及以其为中心的腹部。结果:治疗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管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8.6±6.1)h、(605±60)mL、(76.6±3.8)h、(8.6±2.8)日;对照组分别为(66.7±5.9)h、(1 065±95)mL、(98.7±6.1)h、(10.7±3.0)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体现在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胃管引流量、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李杨  陈冬梅  荣慧 《江苏中医药》2022,54(10):45-48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腑汤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气虚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且证属气虚血瘀型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不予其他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中药汤剂口服,连续服用3 d。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72 h症状程度总积分(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之和)和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入组时与治疗3 d后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头晕、恶心加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72 h治疗组患者症状程度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GAS水平较本组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SST水平较本组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 d后血清GAS、SST水平与本组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头晕、恶心加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在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增强胃肠动力,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理气通腹方贴敷对腹部手术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腹方打粉贴敷神阙穴,持续2~3 h;2次/d。疗程:直到肛门排气、排便。术后护理人员每2 h记录一次肠鸣音恢复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术后3天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 d、3 d、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检测术后1 d和5 d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情况轻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术后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 d,观察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好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P<0.05)。理气通腹方贴敷少数患者可能轻度的刺激反应。结论:理气通腹方神阙穴贴敷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肠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体征,并能调节胃动素和胃泌素,从而改善了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庄增红 《新中医》2015,47(4):86-8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措施对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措施,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针灸进行治疗。疗程5天。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于术后第1、2、3、5天评价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进食流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2天开始,2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中西医结合组在术后第2、3、5天,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针灸与常规西医干预的中西医综合措施能促进胃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腹部外科术患者14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73例。对照组行大黄芒硝外敷,研究组行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的评分及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刘莉  崔瑾  江瑜 《针刺研究》2023,(1):83-87+101
目的:观察在厚朴排气合剂基础上予揿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增效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9例、中药组30例、针药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剖宫产术后6、10 h分别口服厚朴排气合剂50 mL;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予揿针治疗,取穴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三阴交、中脘、气海及耳穴子宫、胃、大肠,产妇术后安返病房1 h内治疗,仅施治1次,连续按压3 d。记录比较3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腹胀发生率,术后6、24、48、72 h腹痛VAS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针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针药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药组PONV发生率降低(P<0.05),中药组和针药组腹胀发生率均降低(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磨汤对非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7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和吗丁啉安慰剂,对照组给予吗丁啉和四磨汤口服液安慰剂;用药5 d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胆囊收缩素(CCK),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CK,leptin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四磨汤可促进非胃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可能与调节血清CCK,leptin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非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脑肠肽分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连续用药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脑肠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脑肠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5-HT、S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5-HT、VIP、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对非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肠麻痹恢复情况,评价五磨脐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比较,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阙穴经皮给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神阙穴经皮给药,对照组予以中药常规内服,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管活性肠肽(VI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IP、CGR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适、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结论:神阙穴经皮给药法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中药内服外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排气饮加减内服及中药外敷脐部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62例和中药组64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相应的基础处理措施。西药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中药组采用排气饮加减内服和中药外敷脐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于术后第1,2,3,5,7天进行记录主要症状、体征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后第1,2,3天患者GAS,MTL和VIP水平。结果:术后中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短于西药组(P<0.01);术后第2天西药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术后1 d上升(P<0.01),然后逐渐下降;中药组术后第2天至术后7 d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呈下降趋势(P<0.01),术后第2,3,5,7天中药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术后第2天西药组GAS和MTL水平比术后1 d下降,VIP水平上升(P<0.01);术后第3天西药组GAS和MTL水平比术后2 d上升,VIP水平下降(P<0.01);术后第2,3天中药组GAS和MTL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术后第2天中药组VIP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中药组VIP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后第2,3天中药组GAS和MTL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VIP水平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西药组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40.32%,中药组为62.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排气饮加减内服及中药外敷脐部能快速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GAS和MTL水平,抑制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对TKA术后排便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外加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75±0.67)h,对照组为(3.50±1.04)h;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29.25±15.04)h,对照组(52.4±23.66)h,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的促进TKA术后的排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