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峰  刘翠青 《河北医药》2007,29(5):487-488
肺炎症反应在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肺炎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一系列反应有关.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新生儿临床急需预防和治疗的常见危重综合征,其发病机制除致病因子直接作用(感染、机械通气、氧中毒等)外,还通过激活细胞和体液因素,引起肺组织甚至全身过激或失控炎症反应-生物损伤[1],肺脏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必然受累脏器,而且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始动脏器.新生儿期的许多疾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常常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因此,炎症损伤机制在新生儿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肺部失控的结果,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肺部的表现。人工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ALI/ARDS的临床观察,总结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ALI和早期AR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病例均有效地纠正了低氧血症,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中1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重症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导致急性肺损伤(ALI)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机械通气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造成感染机会的增加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该疾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支持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建平  黄建华 《江西医药》2007,42(9):845-848
目前,机械通气是最为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但患者肺部病变的不均一性以及通气功能正常的肺泡明显减少,使其在应用机械通气时易发生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使原本存在的肺损伤和炎症进一步加重.而且,机械通气对于支气管以下的通气障碍及肺弥散障碍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机械通气的单肺通气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安全转出ICU,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5天。结论及时有效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监护可以提高单肺通气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正>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是机械通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涉及的细胞因子及通路众多,防止困难,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临床尚未发现其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据统计,22%~39%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会发生VILI,病死率高达15%~30%[1]。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显示牵拉等机械应力的刺激,通过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肺损伤发生和发展,是VILI重要的机制[2,3]。也有研究发现纤溶酶原激活  相似文献   

7.
丰燕  王建华  祝君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214-1215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炎性反应疾病,常伴有全身性炎症,以致引起多器官功能损伤,其中最早受累的器官是肺,发生急性肺损伤,如果进一步加重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全身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其疗效及对肺损伤的防治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在产科危重急症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近年收治的7例产科危重急症的临床诊疗及预后作比较。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贯穿产科危重急症的始终。急性肺损伤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出现最早、发生率也最高。结论: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 (ALI)在产科危重急症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近年收治的 7例产科危重急症的临床诊疗及预后作比较。结果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贯穿产科危重急症的始终 ,急性肺损伤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出现最早、发生率也最高。结论 :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 ,对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液体管理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日焰  杨思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59-2061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联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0例确诊为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18例),在保护性机械通气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的治疗策略,对照组则采取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的治疗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持续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及肺外并发症(包括心、肾、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持续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 限制性液体管理联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缩短急性肺损伤患者持续机械通气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该类患者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急性肺损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为面罩吸氧10L/min,PaO2≤60mmHg时行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Ⅱ组为面罩吸氧10L/min,PaO2≤90mmHg时行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全部病例在机械通气48h后,机体氧合得到明显改善。Ⅰ组病死率为46.6%(7/15),Ⅱ组的病死率为18.7%(3/16)。Ⅱ组机械通气时间较Ⅰ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氧合功能,及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有助于阻止其转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低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价值.方法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所致ARDS患儿中抽取94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分别采用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机制,为防治VIL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自主呼吸大鼠为对照组(S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为实验组(V组),以牵张离子通道(SAC)阻滞剂大鼠作为干预措施组(V+B组),每组各12只;机械通气后比较大鼠肺组织结构和功能、miRNA-146a、NF-κB P65、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有无不同。结果 机械通气后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氧合功能明显减低,肺组织miRNA-146a表达明显下调,NF-κB P65表达上调,肺部和全身炎症因子浓度增加。相比V组大鼠,V+B组大鼠上述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miRNA-146a表达下调减缓,NF-κB P65表达上调程度减轻,肺部和全身炎症因子浓度增加幅度减少。结论 SAC可能通过miRNA-146a/NF-κB途径介导VILI发生,有望成为防治VILI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抗炎、机械通气与纠正低氧血症等综合治疗,治愈30例(50.0%),好转18例(30.0%);合并MODS者12例,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无合并MODS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死亡率高,给予包括抗炎、机械通气与纠正低氧血症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可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急性肺损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的结果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采取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呼吸功能的稳定,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Au)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前期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对于ALI的治疗主要以机械通气和对症治疗为主,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SCs)对ALI的治疗作用被逐渐认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归纳了BMSCs通过增殖分化、抑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治疗ALI的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内压对机械通气相关因素和预后的影响,以及腹内高压的因素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胰腺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S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前3天监测的最高腹内压与当时血流动力情况、呼吸功能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根据第1天是否发生腹内高压分为2组,比较年龄、性别、病因、BMI、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Ⅱ(APACHEⅡ)、通气方式、呼吸机模式、呼吸末正压(PEEP)对腹内高压的影响。结果 收集174例机械通气SAP患者,机械通气前3天发生腹内高压占比分别为59.77%、67.24%、68.39%。将腹内压与机械通气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腹内压与气道峰压(Ppeak)、PaCO2呈正相关(r>0,P<0.05),与pH、PaO2/FiO2呈负相关(r<0,P<0.05),腹内压与血流动力学之间无相关性(P>0.05)。预测腹内高压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机械通气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5%。结论机械通气仍然是目前ALL/ARDS的主要治疗(支持)手段,目的在于保证机体氧输送,以期渡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NF-κB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TNF-α、NF-κB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抑制急性肺损伤时的炎症通路,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Gln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按146.44kJ/kg标准给予肠外营养支持,Gln组另给予谷氨酰胺0.15mg.kg-1.d-1。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 Gln组APACHEⅡ评分和Murray肺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治疗有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