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煤层气、油砂、页岩油、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新能源业务发展迅速,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目前,煤层气资源已经在沁水盆地实现了商业开发;页岩油产量增长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油砂资源勘探在部分盆地展开,并在准噶尔盆地实现了工业试验;水合物、深盆气和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以直接利用为主;燃料乙醇已经进行了商业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种难题的不断攻克,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煤层气、油砂、页岩油、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新能源业务发展迅速,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目前,煤层气资源已经在沁水盆地实现了商业开发;页岩油产量增长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油砂资源勘探在部分盆地展开,并在准噶尔盆地实现了工业试验;水合物、深盆气和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以直接利用为主;燃料乙醇已经进行了商业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种难题的不断攻克,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为此,详细分析了世界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简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指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定位,积极有效地推进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其非常规油气业务主要包括煤层气、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为此,介绍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的现状:①在煤层气产能建设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了年产3×108 m3的气田;②开展了油砂资源评价和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资源勘查,先导试验基地正在稳步建设;③开展了大庆柳树河盆地油页岩精查,启动3×104 t/a中试厂建设;④跟踪进行了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分析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业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指出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资源业务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0年,投资100亿元,形成新能源年生产能力300×104 t油当量,其中煤层气占全国总产量的40%,页岩油和油砂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世界主要能源的使用寿命及消费趋势。评价了全球油页岩、煤层气及地热等能源矿物的资源潜势及未来应用前景。分析了新能源矿物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政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对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勘探开发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促进发展的政策建议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提出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其中,煤层气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有效开发利用会对常规天然气形成重要补充;油页岩不仅可以对常规石油形成补充和替代,而且通过综合勘探开发利用,还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油砂资源有一定潜力,可作为常规石油资源的补充。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低油价的影响,应当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投入,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作好资源和技术储备,严格监督管理,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为促进我国能源多样化、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缓解进口石油的压力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然气工业正处于大发展的早期阶段。天然气勘探蓬勃发展,天然气开发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2×1012m3,2005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已近500×108m3、2006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近600×108m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所属区块拥有的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的60%左右;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石油”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6×1012m3,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年产量达440×108m3。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天然气产量还将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8.
郭威  潘继平  娄钰 《天然气工业》2017,37(8):125-131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油气资源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全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对相关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提出改善意见建议,对于维护国家油气资源安全、规范资源勘查开发意义重大。为此,从石油、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等三个方面梳理了相关规划的目标,并对实施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2016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9.14×108 t、7 265.59×108 m3和576.12×108 m3,完成各年均规划目标的91.40%、121.09%和68.59%,页岩气无新发现;②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分别为1.997×108 t、1 231.72×108 m3、168.51×108 m3和78.82×108 m3,完成各年均规划目标的99.85%、72.45%、105.32%和26.27%,其中石油产量同比减少1545×104 t,降幅为7.19%,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减产;③受低油价和投资持续下降的影响,石油、天然气产能建设相比“十二五”期间年均产能建设降幅约30%、50%,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结论认为:在持续低油价的形势下,仅靠现有体制和技术完成“十三五”全国油气勘查开采规划目标难度较大,迫切需要加快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技术创新、稳定并努力增加勘查开采投入,以稳定石油、增加天然气产能建设规模,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据悉,早在2003年10月,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就联合进行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除常规石油天然气外,首次将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列入国家评价体系,共对中国大陆47个含煤盆地、80个油页岩矿区以及24个含油砂盆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俄罗斯公布了自己的“西伯利亚能源战略”,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于下。 俄罗斯“西伯利亚能源战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西伯利亚燃料能源综合体部门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其资源开发可以达到的目标;确定现有的和新形成的油气综合体发展方向;决定俄联邦政府和经济实体在西伯利亚能源战略问题上的统一政策及相关策略。 西伯利亚能源战略的主要任务包括:①确定西伯利亚燃料能源综合体发展最主要的方向,制订燃料能源生产力布局远景和考虑到联邦及地区利益的燃料能源运输系统发展规划;②确定预测管理西伯利亚地区燃料能源平衡经济指标,保证需求平衡机制的改造,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相方  冯东  张涛  孙政  何敏侠  刘庆  刘文远  赵文  李靖 《石油学报》2021,41(12):1719-1733
相对于常规油气藏而言,非常规油气藏储层岩石孔喉尺度小、毛细管力作用突出,极大地影响油气勘探与开发。对于常规油气藏的研究,通常忽略毛细管力效应,但是对于页岩油气与煤层气等自生自储的非常规储层,其纳米孔隙发育,润湿性、毛细管力及其相渗特征的研究还存在难点。通过结合地质成藏理论和开发过程渗流理论,以致密油、煤层气和页岩油气为例,阐明了毛细管力在非常规油气成藏及开发中的作用及应用。同时,进一步刻画了油藏原始条件下油水多种分布关系及对应的流体压力分布特征,借此可以分析评价注水(气)过程润湿相与非润湿相流体渗流机理及非润湿相的卡断尺度,为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评价高有机质含量(TOC)的煤层气储层,发现其多呈现水湿特征,强极性的水分子与孔隙介质少数极性官能团的结合力要比甲烷与孔隙有机质结合力高几倍到几十倍,而润湿角测量与毛细管力测量均体现了极性与非极性吸引力的作用,因此尽管煤层气储层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无机质,但是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导致润湿性更倾向于水湿;区别于煤层气,页岩气储层无机质体积分数远大于有机质体积分数,由于无机质孔隙原始条件多为水湿,因此该类储层多为水湿;页岩油岩石组成尽管与页岩气类似,但是由于油相具有复杂的组成,其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将会影响储层的润湿性,据此影响储层的毛细管力;由于页岩油要比页岩气流动困难,渗流阻力大,但是页岩油的油水毛细管力又小于页岩气的气水毛细管力,因此需要对二者量化计算评价。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力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相方  冯东  张涛  孙政  何敏侠  刘庆  刘文远  赵文  李靖 《石油学报》2020,41(12):1719-1733
相对于常规油气藏而言,非常规油气藏储层岩石孔喉尺度小、毛细管力作用突出,极大地影响油气勘探与开发。对于常规油气藏的研究,通常忽略毛细管力效应,但是对于页岩油气与煤层气等自生自储的非常规储层,其纳米孔隙发育,润湿性、毛细管力及其相渗特征的研究还存在难点。通过结合地质成藏理论和开发过程渗流理论,以致密油、煤层气和页岩油气为例,阐明了毛细管力在非常规油气成藏及开发中的作用及应用。同时,进一步刻画了油藏原始条件下油水多种分布关系及对应的流体压力分布特征,借此可以分析评价注水(气)过程润湿相与非润湿相流体渗流机理及非润湿相的卡断尺度,为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评价高有机质含量(TOC)的煤层气储层,发现其多呈现水湿特征,强极性的水分子与孔隙介质少数极性官能团的结合力要比甲烷与孔隙有机质结合力高几倍到几十倍,而润湿角测量与毛细管力测量均体现了极性与非极性吸引力的作用,因此尽管煤层气储层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无机质,但是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导致润湿性更倾向于水湿;区别于煤层气,页岩气储层无机质体积分数远大于有机质体积分数,由于无机质孔隙原始条件多为水湿,因此该类储层多为水湿;页岩油岩石组成尽管与页岩气类似,但是由于油相具有复杂的组成,其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将会影响储层的润湿性,据此影响储层的毛细管力;由于页岩油要比页岩气流动困难,渗流阻力大,但是页岩油的油水毛细管力又小于页岩气的气水毛细管力,因此需要对二者量化计算评价。  相似文献   

13.
页岩油气发展的中国之鉴——致密油气和煤层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抗 《天然气工业》2013,33(4):18-25
为探索出一条中国页岩气发展的成功之路,从国内致密油气成功规模开发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到对煤层气长期发展迟缓的原因分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①美国正是将致密油气开发中的技术应用于煤层气和页岩油气并使之适应其特点而取得了非常规油气生产的快速发展;②中国致密油气开发已取得重大进展,其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由此奠定了中国页岩油气发展的雄厚技术基础,使之能在适应中国特殊地质条件和不同页岩类型中完善核心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进而形成配套技术体系;③中国煤层气起步早,有一定资源、技术基础,但发展迟缓,关键的影响因素是难以取得勘探开发区块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垄断体制不仅限制了地方和民营企业的进入而且也没能发挥大型油企的积极性,因而投资严重不足,造成冷清的局面,这些障碍也正是页岩油气发展的前车之鉴,不进行改革并完善法规,非常规油气产业难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1859年,美国人爱得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从此,人类进入了“石油时代”。然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终会有枯竭的一天。“石油峰值论”的出现和印证,更让人类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后石油时代”谁会成为能源的主宰?当页岩油以其巨大的储量和成功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时,惊异之后的欣喜点燃了人类对非常规能源的渴望。有专家预测,页岩油最有可能成为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产品。更有人高呼,页岩油的出现将使世界重回低油价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页岩气实现产业化发展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大陆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层系多,页岩气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广泛,将来可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国内外页岩气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了中国当前加快页岩气发展,实现产业化、跨越式发展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①加强对页岩气资源的认识和基础研究,重视对不同页岩气资源的分类评价;②借鉴煤层气发展经验,加强页岩气开发技术储备和攻关;③创建以页岩气为主的多种资源综合开发机制,搞好先导试验区,采用集约化的地面"井工厂"模式,合理建立"地下立体井网",实现"少井高产和高采收率";④注重页岩气发展规划,科学有序、安全环保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3,他引:19  
页岩油气革命延长了世界石油工业生命周期、助推了全球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影响着各国能源战略格局。地质历史时期生命大爆发及生物大灭绝事件控制了全球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和演化。结合世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页岩油气革命包涵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科技革命将资源视野从源外单一资源类型扩展到"源岩油气"系统;管理革命实现页岩油气低成本开发;战略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新版图。通过系统介绍中国陆相页岩油、海相/陆相页岩气两大领域的工业实践,明确了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是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的现实探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当前,中国3 500 m以浅海相页岩气开发已有成功经验,海陆过渡相和3 500 m以深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地下煤气化试验探索煤炭清洁化和可持续利用新模式。页岩油气革命对中国能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页岩油气革命突破传统找油理念,助推"源岩油气"成为新的油气系统;页岩油气革命推动"技术爆发",加快能源类型迭代;页岩油气革命开启"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的发展道路,有望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相似文献   

17.
郭威  潘继平 《天然气工业》2019,39(4):111-117
目前"十三五"进程过半,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趋势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意见建议,有助于增强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为此,基于我国《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评估了上述规划实施以来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强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表明:①截至2018年底,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梁、环江等多个亿吨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和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等多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②石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呈现出"油降气增"的态势,油气可持续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结论认为:①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十三五"后期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深层、深水盆地油气将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③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比重将逐步增大,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