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目的:探讨CT对临床或(和)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或(和)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52例患者的平扫及增强CT检查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5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48例(92%)手术结果与CT表面相符,包括肠肿瘤12例,肠粘连10例,肠套叠9例(含5例肿瘤),肠扭转及腹外疝各5例,胆石3例,回盲部感染3例,Crohn病1例。肠肿瘤和肠粘连各误诊2例;5例肠壁缺血(提示肠绞窄)4例CT诊断明确,主要表现为洱壁增厚及肠壁强化减弱。结论:CT能区分机械性肠梗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快速显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提示肠绞窄,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对疑为肠梗阻的病人只要条件允许宜尽快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X线、螺旋CT及超声等三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效果。方法对肠梗阻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腹部X线、螺旋CT及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术前诊断准确性。结果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梗阻原因等方面超声诊断效果均明显优于腹部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螺旋CT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梗阻原因等方面诊断效果亦明显优于腹部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与螺旋CT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梗阻原因方面螺旋CT优于超声。结论对于肠梗阻的诊断CT检查结果最优,但是鉴于肠梗阻检查需要实时监测,所以超声在实时监测方面是最佳方法,更适合肠梗阻诊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4、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4.
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1例手术确诊为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表现。年龄9个月至14岁,男17例,女14例。急性小肠梗阻29例,慢性小肠梗阻2例。其中7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与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分别为19例和29例。CT准确显示梗阻病因18例,包括小肠石4例,肠套叠5例,腹腔局部感染渗出粘连6例,腔内型肠重复畸形1例,先天性脐疝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本组7例有腹部手术史者全部为粘连性梗阻,结合手术史,CT准确判断病因25例。腹部X线平片与CT假阴性诊断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 CT对发现肠绞窄和肠壁积气的敏感性较腹平片高。CT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有助于判断病因,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T对小肠机械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病人的 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全部病人为腹平片和临床检查确诊为小肠机械梗阻病人。男 1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4 .8岁。结果 :完全性小肠梗阻 13例 ,绞窄性小肠梗阻 5例 ,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3例。 1/ 3病例术前 CT显示梗阻病因 ,包括腹腔肿块 ,炎性狭窄。 5例中 4例 (80 % ) CT征象提示肠绞窄存在 ,早于腹平片。肠壁郁血增厚大于 3 mm,肠腔大量积液 ,气液平面中液多于气 ,腹腔广泛性液体渗出伴肠系膜水肿则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结论 :在明确梗阻病因上 CT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显示典型绞窄性梗阻征象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腹平片高 ,但无典型征象并不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存在  相似文献   

6.
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人的CT资料。结果: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43/50),其中对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有很高的准确性。CT对结肠病变梗阻部位的诊断较准确,对小肠病变梗阻部位的诊断欠准确。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的诊断对其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 2 4例行手术治疗 ,12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 12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的病例分别为 2 0例 ( 5 5 .6% )和 3 4例 ( 94.4% )。CT直接准确诊断梗阻病因 19例 ,包括结肠直肠癌 16例 ,肠系膜囊肿伴绞窄性肠梗阻 1例 ,结肠淋巴瘤合并肠套叠 1例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 1例。 12例有腹部手术史者中 10例为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麻痹性肠梗阻 ,结合手术史 ,CT诊断无误。结论 :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CT可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病因 ,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机械性肠梗阻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机械性肠梗阻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手术(16例)及临床(14例)证实的肠梗阻CT及临床资料,比较腹部平片与CT对肠梗阻存在、定位、病因、有否绞窄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的价值。结果:CT证实肠梗阻存在100%,平片的70%;病因诊断准确性CT为96%,平片13%;CT能对肠肿瘤及时发现并分期(9例),及早诊断肠绞窄(2例)及发现肠外肿块(4例),有助于及早选择外科治疗,结核、局限炎症、肠套叠等首选保守治疗,常规CT检查发现肠管异常扩张应扩大扫描范围,往往能发现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本组因此偶然发现肠肿瘤3例)。结论:肠梗阻或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平片、B超诊断信息不足时尽早CT检查对于明确病因,治疗选择及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7例肠梗阻患者,均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位、矢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绞窄性肠梗阻12例,包括肠扭转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腹股沟疝3例.15例为肿瘤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10例为肠粘连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绞窄性肠梗阻为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的43例患者(研究组),同期搜集97例单纯性肠梗阻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征象,分析CT征象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3例绞窄性肠梗阻中,肠扭转14例,腹内疝8例,闭孔疝4例,股疝17例。研究组CT表现为"鸟嘴征"43例,肠壁气泡4例,肠壁密度增高4例,肠壁强化减弱5例,"X征"8例,扩张肠袢壁增厚11例,肠壁内缘模糊5例,附属系膜血管扩张16例,闭袢16例,"漩涡征"13例,以上CT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度最高的CT征象为"鸟嘴征"(100.0%),特异度最高的CT征象为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均为100.0%。结论 "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最敏感的CT征象,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为绞窄性肠梗阻最特异的CT征象,扩张肠袢壁增厚、肠壁内缘模糊、附属系膜血管扩张、"漩涡征"、闭袢为绞窄性肠梗阻常见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1.
绞窄性肠梗阻是指伴有肠系膜和肠壁血液循环障碍的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重症急腹征之一,常见病因有肠粘连,肠扭转,绞窄性疝,肠套叠等,常合并肠坏死,穿孔,死亡率较高,达10%左右,而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笔者收集我院1997-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考其它文献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X线的特征表现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尤其是检出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梗阻病因的明确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诊断准确性不高,大约20%~30%的病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梗阻大部分定位不确定,而且最主要是无法对梗阻作出病因诊断。随着MSCT技术的应用,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和病因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135例;B超检查167例;腹部x线平片196例。比较三种方法术前诊断正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1%、86.8%、72.4%;对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7%、63.4%和53.5%;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9%、59.2%、34.1%;对绞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58.1%和27.9%;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诊断与B超、x线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与x线片相比也具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超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肠石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主治医生盲法对21例患者以及其他17例粘连性肠梗阻图像共同作出诊断。结果 16例胃石性肠梗阻均在梗阻移行处肠腔内见边界清楚的含气致密团块,10例见周边硬化缘,8例伴周围肠壁局部增厚,4例伴胃石,2例伴近端小肠扭转。胆石性肠梗阻5例,异位结石表现为环状钙化或完全钙化影,4例伴有胆囊形态异常及胆道积气。21例肠石性肠梗阻中17例诊断正确,CT对肠石性肠梗阻诊断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1.0%,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5%。结论 CT能明确显示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表现,是诊断肠石性小肠梗阻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在诊断腹内疝并发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5例彩超均提示肠梗阻,其中11例提示肠绞窄均得到手术证实,准确率73.3%(11/15),腹内疝并发肠梗阻彩超主要表现为小肠局限性或较大范围的肠管扩张,绞窄处肠管变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少量广泛性或局限性腹腔积液;梗阻部位肠壁水肿增厚,肠管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论:彩超检查是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机械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1岁~78岁,急性肠梗阻7例、慢性肠梗阻25例。结果:完全性小肠梗阻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3例;本组MSCT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准确率97.2%,29例病因诊断正确(87.8%).结论:MSCT是诊断小肠机械性梗阻敏感、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在诊断梗阻原因方面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CT扫描已成为肠硬阻腹部平片检查的十分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对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综述了肠梗阻是否存在,梗阻部位、原因、程度,是否有肠绞窄存在以及肠梗阻治疗方案选择四个方面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CT、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中,血运性肠梗阻8例,肠粘连3例、肠套叠2例、嵌顿疝2例、阑尾包块1例.16例X线立、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CT有12例见节段性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呈"靶征",7例见大量腹水.5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建(MPR)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见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结论:老年性肠梗阻X线见局限性肠壁增厚,CT见肠壁黏膜下水肿呈"靶征"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CTA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或闭塞,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的优越性。材料和方法:搜集64例曾于术前做腹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就以下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64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64例(100%),X线平片诊断60例(93.7%);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64例(100%),平片诊断0例(0%)。全组64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其中4例见缺血性结肠炎。结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对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