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救护车空驶是院前急救中救护车在执行急救车转运病人任务时未遇到抢救或转运对象而造成的空车返回.救护车空车返回这一不正常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不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院前急救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由此使一些急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鲍俊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405-240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空车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1—12月市内及周边县区院前急救及其中救护车空返的情况。结果我院院前急救记录出诊共2 532车次,其中空返507车次,空车返回率为20%。造成救护车空返的主要原因有患者拒绝来院、自行来院、谎报、未找到患者等。结论造成空车的原因很多,但通过完善院前急救体制和加强调度中心人员培训,可以有效地降低救护车空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救护车急救转运途中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救护车陆路急救转运患者的病种特点,及针对其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患者228例,226例被平安转送至目的地。5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其中3例经现场抢救复苏成功后转运,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强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及急救车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医患之间的沟通,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3月至2018年06月本院收治7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6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护,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分析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与急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7.22%、88.89%,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的实施对多发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保障急救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德阳市院前急救空车返回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空车原因,制定减少空车策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减少急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德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院前急救出诊信息,分别对急救空返现状和空返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减少空车策略.结果 调查发现,2015年急救空车共7638人次,空返率为24.08%,2014年急救空车共7589人次,空返率为24.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返原因前五位分别为病情已缓解(40.01%)、自行来院(36.00%)、院前死亡(8.31%)、病情轻(6.01%)和纠纷未解决(5.89%);空返的疾病谱前五位分别为晕倒(22.99%)、车祸(22.00%)、外伤(19.00%)、饮酒过量(11.00%)和猝死(6.99%).结论 针对救护车空返的前五位原因和疾病谱,需要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效率,降低院前急救空返和减少急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3-146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入院前进行紧急抢救且需要转运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组,其中将2018年10月~2019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19年5~10月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意外发生率、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结果 观察组家属的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转运意外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4.500,P0.05);观察组的救护车到达时间(30.69±3.26)min、有效抢救时间(43.59±13.5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6.89±3.44)min、(59.98±10.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1、4.802,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可缩短救护车到达时间与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家属护理总满意率,并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479例长途转运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其中救护车转运477例,转入就近医院抢救1例,死亡1例,共有477例病人平安转运至医院.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保障通讯畅通,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急诊急救与急危重病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技术显得日益重要,已经成为院前急救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各级医院间转诊、转运、途中监护抢救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往救护车急救条件的限制,没有配备便携式急救呼吸机,缺乏有效的机械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是对急、危、重伤病员的事发现场和转送医院途中的急救医疗.目的在于及时挽救和维持伤病员的生命,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基层医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院为一所一级甲等医院,地处城乡结合部,担负了本地及下辖五个乡镇20余万群众的医疗保障,我院2010年"120"院前急救急诊出车共1701次,实施院前急救1149例(具体指现场急救及救护车转运过程急救),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如何为患者赢得时间,尽可能挽救其生命.方法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抢救仪器,对院前8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预防窒息,止血,防止休克,抗脑水肿及正确转运等急救措施,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62例患者经进一步手术后挽救了生命,25例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条件,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JCI理念的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改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10月急诊科院前急救诊治的12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8年4-10月急诊科院前急救诊治的120例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方案,观察组给予基于JCI理念的院前急救方案。比较两组现场抢救成功率、出车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空车率、医疗纠纷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现场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空车率及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JCI理念的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改造能够有效缩短出车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空车率,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浅析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捷 《中原医刊》2002,29(8):7-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状况,找出问题,提出策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院前急救工作记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救护车空车率为28%,呼叫响应间期约为15分钟,院前急救前3名病种为交通伤、治安伤、急腹症,年龄分布主要为14-35岁,外科患者占最大比例,急救半径约5-10公里,同期急危重患者较少呼救救护车。结论:院前急救应结合本地区特点,妥善使用急救资源,合理设置急救点;院前急救应建立公安、消防、医院联合救治体系,加强有关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3.
<正>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抢救、监护、运到医院的过程,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的运送,车辆是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急救救护车车内物品的管理尤为关键,我科对救护车和车内急救物品和品采取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在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院前急救目前的现状等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抽取在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内我院院前急救科所接受的急救患者病例106例,对这些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院前急救的现状等.结果本院救护车配备为良好,几乎车的空车率为27.7%左右,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病种主要为交通伤、急腹症、治安伤、突发心脏病等.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大一般在18-72岁之间不等,在所抢救的患者中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占58.6%左右.呼叫响应间期大约为10-15分钟左右.结论院前急救对临床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结合该地区的一些特点,对急救资源予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急救能够真正做到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张艳 《吉林医学》2010,31(12):1699-1699
目的:探讨基层急救站对脑卒中患者开展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抢救与转运的88例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抢救转运脑卒巾病例88例,除2例现场死亡外,其余86例经院前救护后均安全转运到院内进一步治疗,院前抢救成功率9773%。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院内救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院前急救反应能力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市城区120急救网络救护车反应能力,分析其影响制约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问卷对2006年8月17日-9月17日所有执行日常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城区救护车道路平均行驶时间为11.55 min,平均抢救距离为5.82 km,不同地区、不同出车时间的救护车行驶速度和抢救距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北京市城区院前急救反应能力不够理想,反应时间过长,抢救距离过大,难以满足市民医疗急救需要,急需研究探讨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54例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院前现场急救,及安全转运和临床对症治疗,之后观察转运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院前急救,入院经对症治疗后,抢救成功的有49例,抢救成功率为92.59%;在转运过程中在转运过程恶化1例,因大量脑出血发生死亡的有1例,因脑疝发生死亡的有2例,死亡率为5.5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积极的院前急救,可有效为患者院内对症治疗做好救治基础,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8.
张青梅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43-144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院外环境中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通称.迅速、安全地运送患者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长途转运是院前急救的职能之一,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多变、病种复杂、车程较长等特点,抢救受环境、设备、时间、路程的限制,抢救过程受患者家属的监督及其情绪的影响,如何做好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急救护理,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摆在急救专业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鄢涛  刘小琴  谢雯雯  姜伟  陈忠毅  张捷  林涛  廖春燕  余函阳 《西部医学》2017,29(12):1688-1690+1693
【摘要】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空返原因, 制定减少空返策略, 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 收集2014年1 12月德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院急救空车病例, 对疾病特征和空返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急救空返率为24.70%, 与2013年(25.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空返原因前五位分别为病情已缓解(40.51%)、自行来院(36.50%)、院前死亡(8.00%)、病情轻(6.50%)和纠纷未解决(5.39%);空返的前五位疾病分别为晕倒(23.50%)、车祸(22.49%)、外伤(18.50%)、饮酒过量(10.50%)和猝死(7.48%);空车呼救地点主要集中在市区, 占76.15%, 与有效救护车派车呼救点区域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在政府卫生部门政策指导下, 制定相应的策略, 全社会公共参与, 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才能有效降低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返率, 避免急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孔质彬  刘翔  刘洁 《华夏医学》2011,24(6):685-68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如何为患者赢得时间,尽可能挽救其生命.方法: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抢救仪器,对院前9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防窒息,止血,防止休克,抗脑水肿及正确转运等急救措施,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6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420例患者经进一步手术后挽救了生命,340例患者直接住院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