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脂蛋白a[Lp(a)]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即使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高Lp(a)水平仍然会增加ASCVD的风险。该文从Lp(a)及其致病机制、Lp(a)水平与ASCVD的关系、高Lp(a)血症的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与肠道恶性肿瘤的因果关系。方法:运用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合超过100万名受试者的6项相关GWAS研究针对AF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方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证实AF遗传易感性与结肠恶性肿瘤[OR=1.12,95%CI(1.00,1.25),P=0.043]以及小肠恶性肿瘤[OR=1.34,95%CI(1.04,1.74),P=0.025]风险增加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结论:AF遗传易感性与肠道恶性肿瘤有潜在因果关系,为心血管疾病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1963年Kare Berg等[1]在北欧人群中发现了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构相似的血浆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近几十年,各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Lp(a)结构、功能、基因表达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并指出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各类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血清Lp(a)是一个独立于其他脂类参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其浓度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证实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南建议Lp(a)50 mg/dL(100~125 nmol/L)是风险显著增加的阈值。降低Lp(a)水平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风险并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然而让人失望的是,传统的降脂疗法如他汀类药物不能显著降低Lp(a)水平。烟酸虽然可有效降低Lp(a),但却没有心血管获益。对于Lp(a)水平极高或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脂蛋白分离术是一个可选择的方法。新型的治疗手段如米泊美生、洛美他派、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等可降低Lp(a)的水平,同时,有证据表明,正在研发中的载脂蛋白a[apo(a)]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大幅降低血浆Lp(a)的水平。现针对传统降脂疗法与新型疗法对Lp(a)水平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a[Lp(a) ]是一种含载脂蛋白a[apo(a) ]的特殊脂蛋白 ,除特殊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由于结构 [apo(a) ]与纤溶酶原的高度同源性而影响纤维蛋白原 (Fbg)的溶解 ,还可以经选择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合成释放进一步抑制纤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其急性临床事件密切相关 ,研究Lp(a)、Fbg通过对血管壁的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促血栓形成等作用 ,而增加心血管急性临床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lipoprotein,Lp)(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变异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517例,采用TaqMan法对Lp(a)基因SNP rs6415084、rs3798220进行基因分型;采用Gensini评分计算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脂浓度和Gensini评分。结果与Lp(a)正常组患者相比,Lp(a)升高组患者的rs6415084的变异单体频率(单体T)显著升高(15.4%vs. 8.3%,P0.001),但两组患者的rs3798220变异单体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174)。与含有rs6415084野生型基因(CC)的患者相比较,变异基因(CT/TT)患者的Lp(a)浓度明显升高[41.3(20.8~74.6)mg/dL vs. 18.6(10.3~40.9)mg/dL,P0.001],但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并没有明显差异(P均0.05);然而,rs3798220的两个基因型分组之间的Lp(a)和其他血脂成份浓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与携带rs6415084野生型基因的患者相比较,携带rs6415084变异基因患者的冠脉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46.0±16.5 vs. 42.2±15.6,P=0.025);然而,rs3798220的两个基因型患者的冠脉的Gensin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384)。结论 rs6415084变异与冠心病患者的Lp(a)浓度相关,并且rs6415084变异可能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a)[Lp(a)]是一种低密度脂蛋白类似颗粒,其血清浓度在个体中较为稳定,主要受LPA基因调控,具有明显种族差异。目前已证实高Lp(a)血清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可能通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影响纤溶系统功能发挥作用。多项研究提示,Lp(a)与缺血性卒中存在相关性,尤其在青年卒中人群中,但目前结论仍不统一。传统降脂方案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无法有效降低血清Lp(a)水平。目前可能治疗方案包括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抑制剂、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抗载脂蛋白(a)或载脂蛋白B的靶向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及血浆分离技术等,其临床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作者就Lp(a)的结构性质、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和降Lp(a)治疗最新进展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IHD)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全球死亡的首位原因。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和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携带的残余胆固醇升高,是世界范围内血脂异常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现有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试验研究证据充分证实,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M (apoM )-778T/C基因多态性与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5例(冠心病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析apoM-778T/C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研究对象Lp(a) 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apoM-778C等位基因频率和Lp(a)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者联合检测,可预测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正脂蛋白(a)[Lp(a)]浓度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取决于LPA[编码Lp(a)基因]的变化。研究发现,高达70%的LPA编码序列位于高变异的kringleⅣ2型区域(KIV-2)。为研究KIV-2 4733 GA剪接突变对Lp(a)和CAD的影响,澳大利亚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的Schachtl-Riess教授等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德国慢性肾脏病研究中的4 673例患者的4733 GA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1.
由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组成的脂蛋白a[Lp(a)]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相关,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降低Lp(a)的有效药物。RNA干扰(RNAi)疗法可通过小干扰RNA或反义寡核苷酸干扰apo(a)或ApoB100 mRNA的翻译,减少Lp(a)合成。现就RNAi降低Lp(a)水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子──脂蛋白(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poprotein(a)──ANewRiskFactorofAtherosclerosisHuangQuanyue(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TheSecondAffliatedHospitalofHananMedicalUniversity,Changsha)脂蛋白(a)[Lp(a)]由Berg于1963年首次描述为至1987年Mclean等[3]确定载脂蛋白(a)[Apo(a)]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遗传变异[1]。70年代有人认为纤溶酶原高度同源以后,才引起广泛的兴趣。许多研究Lp(a)可能与冠心病有关[2],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致力于Lp(a)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迄今大多数研究支持Lp(a)是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1脂蛋白(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25(OH)D]和脂蛋白(Lp)(a)的交互作用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47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81例和冠状动脉病变组391例,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及25(OH)D水平的测定,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YNTAX评分系统,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及Lp(a)水平的交互作用与CHD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按照25(OH)D≥20 ng/ml分层分析后,Lp(a)水平与CHD独立相关(P=0.003)。而无论25(OH)D水平如何,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P<0.01)。同时25(OH)D及Lp(a)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P=0.032,0.024)。按照25(OH)D及LP(a)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25(OH)D≥20 mg/ml,Lp(a)<30 mg/dl]、B组[25(OH)D≥20 mg/ml,Lp(a)≥30]、C组[25(OH)D<20 mg/ml,Lp(a)<30 mg/dl]及D组[25(OH)D<20 ng/ml,Lp(a)≥30 mg/dl]。以A组为参考,其OR=1.00,B、C、D组的OR值(CHD及中重度CHD风险)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25(OH)D水平及LP(a)与CHD独立相关,并且25(OH)D水平和LP(a)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二者对CHD的患病风险及其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研究不断积累的证据表明,血浆中脂蛋白a [Lp(a)]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对于Lp(a)诱导支架内再狭窄的直接证据仍缺乏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但目前研究表明Lp(a)可通过促进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及血管内膜增生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现就Lp(a)的生物学特性、有关Lp(a)诱导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针对Lp(a)的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63年Berg[1]首次发现脂蛋白(α)[Lp(α)]以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2~7],血浆Lp(α)水平升高与冠心病、脑卒中、心脏术后血管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密切相关,Lp(α)是冠心病、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本文就Lp(α)的检测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a)[Lp(a)]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a)组成.Lp(a)的血浆浓度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与其基因多态性相关,具有个体及种族差异.Lp(a)有促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其血浆浓度与冠心病(CHD)密切相关,是AS及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烟酸缓释制剂是目前治疗高Lp(a)血症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其结构为LDL中的Apo B-100通过二硫键与1~2个Apo(a)联接而成.80年代末以来,人们研究发现Lp(a)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为探讨Lp(a)与主动脉和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本文用回顾性方法对照比较了243例老年男性者CT所见的冠状动脉钙化和X线胸片和/或B超发现的胸,腹主动脉钙化与Lp(a)的关系.发现Lp(a)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相关,而与主动脉钙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细胞遗传学是由细胞学与遗传学衍生出来的一门新的科学。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及其行为,即如何把遗传性状从亲代传到后代。医学细胞遗传学则研究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的关系。自1888年 Waldeyer 首次提出染色体(Chro-mosome)这一词后,到了1903年 Sutton 才发现孟德尔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很相似,提出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基础,一条染色体可以载带许多个基因。这一假说为后来的摩尔根的基因学说,以  相似文献   

19.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升高与冠心痛发病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调脂药物通过调控脂质的代谢来降低血脂,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直以来,降脂药物都是通过一定的靶点起到降血脂作用.近几年,人们发现了几种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通过对这些新靶点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研发出更行之有效的药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1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其血清Lp(a)及Fg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Lp(a)及F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CS组患者与SAP组患者比较,Lp(a)及Fg水平均升高(P<0.05),ACS组患者Lp(a)与Fg呈正相关(r=0.257,P<0.01)。结论 Lp(a)与Fg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Lp(a)和Fg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