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市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上海该类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确诊的170例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病例组,340例同一社区外来散居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方法开展发病危险因素研究。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资料应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儿童手足口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1周内接触患者、曾去密集场所、咬手指、咬玩具、幼儿洗手频率、幼儿手清洁度、看护人洗手频率等是外来散居儿童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周内接触病例(OR=19.089,95%CI:9.904~36.794,P=0.000)和咬手指(OR=1.614,95%CI:1.037~2.514,P=0.034)为该类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家庭收入(OR=0.632,95%CI:0.440~0.908,P=0.013)和看护人洗手频率高(OR=0.691,95%CI:0.494~0.966,P=0.030)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上海市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因素较多,要重点落实好儿童发病后的居家隔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做到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洗手。同时做好外来散居儿童家长或看护人的手卫生宣传也是防范该类儿童发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山市﹤5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中山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8月间儿科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病例组,以同期在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情况等。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结果手足口病儿童与健康儿童在户籍、散居/托幼、看护人、生活习惯(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吮吸手指与玩具、作息规律)、健康和疫苗接种(是否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近3个月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胃肠炎、近1周去过医院就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户籍(OR=1.612)、散居(OR=1.851)、看护人为祖辈或其他相比父母(OR=1.353、2.344)、儿童饭前便后不洗手或偶尔洗手(OR=2.363)、吮吸手指与玩具(OR=2.017)、作息不规律(OR=3.156)、未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OR=11.129)、近3个月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胃肠炎(OR=4.808)、近1周去过医院就诊(OR=2.337)的儿童发病风险较高。结论中山市﹤5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与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应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广州市越秀区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流动儿童手足口病患儿300例,另采用1:1的匹配设计方式选择越秀区300名健康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儿童基线资料、患儿临床症状、家庭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习惯,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显示,男性患儿170例,女性患儿130例,年龄2~4岁居多,平均年龄为5.12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情况、接触患者史、家庭垃圾堆积、小区垃圾堆积、小区人粪堆积、吮咬手指的习惯、饭前便后是否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与手足口病发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显示,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史(OR=1.655,95%CI:1.226~2.234),小区垃圾污物堆积(OR=1.407,95%CI:1.017~1.946),吮咬手指的习惯(OR=1.535,95%CI:1.146~2.055),饭前便后是否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OR=1.614,95%CI:1.106~2.355)是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越秀区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多发生于2~4岁,儿童生活卫生问题是导致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是预防手足口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虎门地区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虎门地区600例手足口病流动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600例非手足口病健康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儿童带养类型、儿童生病频率、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现象、无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的习惯等与流动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有吮咬手指的习惯(OR=1.269)、散居儿童(OR=1.382)、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OR=1.989)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OR=2.147)。结论有吮咬手指的习惯、散居儿童、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是引起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范晖  张正东  陈曦  龚胜  李群 《职业与健康》2014,(22):3244-3246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市城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自贡市2013年1—8月现住址为城区、年龄在0~5岁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63例,按照1∶2的比例进行匹配,对照与病例生活在同一社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今年内没有发生过手足口病。进行问卷调查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0的因素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饭前便后洗手是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x^2=14.131,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幼托儿童(OR=11.49,95%CI=1.92~66.67)、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OR=11.11,95%CI=2.67~45.46)、经常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OR=4.37,95%CI=1.46~12.99)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接受过儿童保健(OR=0.09,95%CI=0.02~0.40)则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幼托儿童、与手足口患者接触过、经常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接受过儿童保健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应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醒患病儿童的家长在孩子患病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儿童;经常对儿童用的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及积极推动儿童保健工作是控制手足口病发展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辖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做好辖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37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疫情流行特征。以126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作为病例组,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37起聚集疫情发病人数147例,班级平均罹患率为14.89%(147/987)。疫情发病高峰为5~6月、9月,病例以4~5岁儿童为主(102,69.39%)。病原学监测结果以肠道病毒EV71型(44,34.65%)和Cox A16型(39,30.71%)为主。对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一周接触史(OR=11.280,95%CI:2.854~44.587)、吮吸手指(OR=22.265,95%CI:4.299~115.303)、吮吸玩具(OR=43.058,95%CI:5.675~326.703)为危险因素,个人专用毛巾(OR=0.049,95%CI:0.007~0.340)、玩具消毒(OR=0.035,95%CI:0.003~0.427)为保护因素。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和VIP,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收集国内外2000年1月-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使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累计病例2927例,对照4939例。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合并OR=2.73,95%CI:2.31~3.23)、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合并OR=2.56,95%CI:2.00~3.26)、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合并OR=2.43,95%CI:1.83~3.22)、喝生水(合并OR=2.07,95%CI:1.29~3.34)、住在农村(合并OR=1.78,95%CI:1.02~3.09)以及吮吸手指(合并OR=1.58,95%CI:1.16~2.16)是手足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做好病例隔离管理和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德庆县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1∶1比例对2016年德庆县辖区的217名手足口病病例和217名未患手足口病儿童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OR=2.550,95%CI:1.035~6.280)、低出生体重儿(OR=3.570,95%CI:1.405~9.074)、发病前1周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OR=22.481,95%CI:6.899~73.260)、勤晒孩子被褥(OR=0.439,95%CI:0.286~0.674)、勤开窗通风(OR=0.505,95%CI:0.285~0.894)为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前1周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OR=21.967,95%CI:6.649~72.579)为发病危险因素;勤晒孩子被褥(OR=0.492,95%CI:0.305~0.796)为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发病前一周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佛山市均安镇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报告的300例手足口病流动患儿作为病例组,并以1∶1配对方式选择300例非手足口病健康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带养类型、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无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的习惯、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现象、儿童生病频率与流动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儿童(OR=1.196)、手足口病接触史(OR=2.130)、有吮咬手指的习惯(OR=1.252)、居住地有人粪堆积(OR=1.986)是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少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宝安区6~36月龄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自2019年6月1日起上传到《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居住地址位于宝安区内、6~36月龄的手足口病新病例;在同一社区内随机寻找月龄±2个月、同性别、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热伴出疹症状的儿童作为对照。根据自制问卷采用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92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5岁以下儿童一起居住(OR=4.976,P=0.002),发病前10 d接触过手足口病人(OR=2.762,P<0.001),发病前10 d去过游乐场所(OR=5.670,P<0.001),孩子饭前总是/经常吮吸手指(OR=4.879,P=0.010)是危险因素;而看护人喂养前用肥皂洗手频率[总是/经常(OR=0.213,P=0.006)]、孩子饭前总是/经常用肥皂洗手 (OR=0.117,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 在宝安区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公共游乐场所对疾病传播有重要作用,提高看护人和儿童的手卫生、避免儿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能降低患病风险,和5岁以下儿童居住的散居儿童家长更应该重视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