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了解某市阅读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市城乡共6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3 673名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诊断标准筛选出阅读障碍儿童、分析阅读障碍及非阅读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状况差异.结果 共筛检出阅读障碍儿童119名(3.24%).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儿童阅读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77,11.75,18.50,9.79,P值均<0.05).阅读障碍儿童总体生活质量中等以下所占比例为30.3%;非阅读障碍儿童生活质量为中等以下所占比例为16.7%.阅读障碍儿童和非阅读障碍儿童在生活质量总分(134.54±30.88) (143.49±32.53)、社会心理功能总分(2.71±0.84)(2.92±0.81)、生理心理健康总分(2.83±0.90)(3.06±0.87)、生活质量满意度总分(2.95±0.87)(3.14±0.87)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9,-5.48,-5.44,-4.50,P值均<0.01),阅读障碍儿童各维度得分低于非阅读障碍儿童.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总体生活质量较差,需要引起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与学校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余生活满意度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幸福感取决于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加程度和适应能力[1].有研究表明,学校是学生课余生活压力产生的主要场所,课余生活满意度的高低是影响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学生课余生活是学校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现状和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关系,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现状,进一步指导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活质量又称生命质量,是从心理、社会、生理等方面体现健康的综合指标,是由满足感、满意度及幸福感表现的一种代表身心及社会氛围的良好状态指标,又是评价人类健康优劣尺度的一个全面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个体人群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1]。贵州省是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王宏  李建桥  吴瑞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36-1338
了解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一中文版》(MSLSS-CV)对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1618名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均分为(4.26±0.53)分,各个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4.73±0.93)、自我(4.41±0.82)、朋友(4.25±0.60)、居住环境(3.91±0.56)、学校(3.69±0.72).女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男生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仅家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高一学生(P<0.05),其中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住校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住校学生(P<0.05),其中朋友、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期望、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每月生活费及母亲的文化程度.结论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较低,相关部门应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库区中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5所高校2 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3.43±0.43)分,女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男生(t=-3.416,P=0.001);大五年级学生低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F=9.113,P<0.01);来自城镇地区的的大学生低于来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F=5.544,P=0.004).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整体得分为(4.75±0.78分),大学生非谈恋爱者生活满意度总体得分高于谈恋爱者(t=-2.05,P=0.04);孤儿家庭的大学生总体得分低于双亲和单亲家庭(F=3.906,P=0.02).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F=1 538.2,P<0.01,R2=0.381)及各维度(F=340.9,P<0.01,R2=0.406)对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可以很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问题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杭州市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370名为调查对象,利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作为评估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报告有行为问题和本人报告有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各个维度都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P值均<0.01)。A行为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P<0.05),而N行为对家庭生活与自我认识维度无明显影响(P=0.190,0.898)。结论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对主观生活质量各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分析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对太原市城区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服务提供线索.方法 在太原市城区随机选取4所普通中学638名初二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初二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3项指标因子得分分别为(2.14±0.61)(1.88±0.66)(1.82±0.72)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条目会对心理健康3项指标产生影响(F值分别为29.06,27.29,18.39,P值均<0.05).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不恰当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标化偏回归系数为0.489 (P<0.05);良好的同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保护作用,标化偏回归系数为-0.26(P<0.05);教师因素与同学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标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9,0.27(P值均<0.05);教师因素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标化偏回归系数为0.52(P<0.05).结论 应对方式与同学关系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学校应广泛开展生活技能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中国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人数已达6 012.55万[1].由于长期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6].这种影响有可能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降低.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选择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性认知评估[7].中等或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是避免个体出现问题行为的保护性因素.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认识和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减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行为特点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河南许昌地区4个县822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留守男生的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而情绪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1);初一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问题得分最低,初二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最高,亲社会行为得分最低;留守5a以上的儿童情绪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留守5 a以下的儿童(P<0.01);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留守儿童品行问题最少.初中留守儿童的友谊满意度对情绪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并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环境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对多动/注意不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校满意度对情绪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学业满意度对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生活满意度高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少的情绪、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改变的内容和期望程度,为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自我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对西南师范大学96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改变情况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改变的内容可分为身体、个性心理、学习、生活、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自我改变6类,其中学习自我改变期望最高,生活自我改变期望最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在身体、学习生活、社会适应自我改变期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个性心理自我改变期望、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改变期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级和家庭所在地对个性心理和人际关系自我改变期望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With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HIV infection and the high maternal mortality, orphans are a rapidly growing problem in Africa. However, few studies describe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se children. Our study focuses on motherless childre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Guinea-Bissau. A rural and an urban cohort of children (128 and 192, respectively) that had been followed by demographic surveillance since 1990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relatives of these children interviewed. A control cohort of 808 individuals was also identified. Although orphan children remained disadvantaged, there were few differences between surviving motherless and control children in nutritional status, 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school attendance, quality of housing, and clothing. Motherless children moved more frequently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live in small families, often with an older grandmother. The traditional extended family system appears to be capable of handling motherless children in a non-discriminatory fashion. However, the AIDS epidemic will continue to stress the extended family system and social services to the limi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马鞍山市城乡老人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马鞍山市区及当涂县某乡镇作为本次研究现场,年龄≥60岁且无言语交流障碍者作为调查对象。现场调查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问卷、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结果 城乡老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农村老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其4个领域得分均低于城市老人,城乡老人生活质量受到性别、年龄、慢性病、抑郁、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P<0.05),但是在影响因素种类和影响程度上有所差别。结论 城乡老人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应根据城乡老人不同特点进行干预以便有效地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态普遍较低,而城市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与社会支持和抑郁等多项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本研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2018-04-2018-09在河南省郑州市区选取3个居民小区、鹤壁市淇滨区和山城区各1个居民小区以及南阳邓州市城区2个居民小区,分别在各小区中选取≥60岁、居住≥6个月、无子女或子女离家的129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通过集中施测和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在受教育程度(F=9.293,P0.01)、婚姻状况(F=18.322,P0.01)、月均收入(F=6.145,P0.01)及医保类型(F=3.323,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性别(F=0.092,P=0.76)和年龄(F=0.502,P=0.6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得分在不同年龄(F=5.478,P0.01)、受教育程度(F=8.478,P0.01)、婚姻状况(F=19.110,P0.01)、月均收入(F=11.564,P0.01)及医保类型(F=6.508,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6,P=0.3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均有相关性,均P0.01。结论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性,有效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社交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北京、合肥、兰州3个城市各选取1个社区共1148名≥60岁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交网络、生活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社交正常的老人生活满意度(62.65%,379/625)高于社交孤立的老人(46.60%,233/500),家庭社交正常的老人生活满意度(60.84%,491/807)高于家庭社交孤立的老人(41.07%,131/319),朋友社交正常的老人生活满意度(60.27%,361/599)高于朋友社交孤立的老人(49.42%,257/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社交孤立(OR=2.045,95%CI=1.362~3.071)和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有关联(P<0.01)。未发现社交孤立、朋友社交孤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朋友社交网络,家庭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以及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与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为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湖南、河南、辽宁、广西四省6所农村学校共抽取605名小学5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273名,非留守儿童332名,采用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自尊量表、校园欺凌问卷进行测量。结果 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了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t=2.90,P<0.01);校园欺凌行为和受欺凌行为均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96,-0.219,P<0.01);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1);自尊在学校生活满意度与校园受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5,P<0.05)。结论 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学校方面应尽量为儿童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活动健康教育,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孙昕雵  郭岩  汪思顺  孙静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563-566,578
目的探讨在贵州省应用社会营销理论推广铁酱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类实验方案设计,城乡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40人左右。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自行设计问卷作为评价工具。采用4P-4C综合社会营销策略进行干预,干预组所在地区进行人际传播健康教育。结果社会营销提高了城乡妇女铁酱油的知识、增强了对铁酱油益处的认知、减少了对铁酱油的担心、增强了购买意向,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便利性,促进了购买行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信念、意向方面的净提高率在7%~20%之间,购买率约增加了30%。结论铁酱油在贵州的社会营销干预,尤其是人际传播和赠送铁酱油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推广到类似地区,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学龄儿童视觉发育的差异并进行生活环境调查,为近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羊坊店中心学区(城区)及河北省肃宁县中心学区(乡区)小学生共1 821名(3 642只眼)进行研究。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视力,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和角膜屈光力;1 a后重复测量进行比较,并发放问卷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城乡小学生相比,一年级和四年级眼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1 a后一年级组城区视力显著下降(t=11.475,P<0.01),而乡区视力无明显变化(t=1.219,P>0.05);四年级组城乡视力均显著下降,城区更明显(P<0.01);1 a后各组眼轴均显著延长(P<0.05),且城区较乡区明显。角膜曲率无显著性改变(P>0.05)。问卷调查显示户外活动时间、使用计算机及电视时间、学生家长近视分布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地区视觉发育程度不同,城区视力不良率更高,发展趋势更快。生活背景、学习环境及行为习惯在视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