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团柏煤矿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掘巷支护密度高、掘进速度慢、回采期间需返修,影响矿井采掘衔接和企业效益的技术难题,通过对矿井掘进和回采巷道采取现场调研、地质力学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坚硬顶板沿空掘进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高预应力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表明:坚硬顶板沿空掘进巷道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掘进期间两帮无回缩,回采期间两帮最大移近量为85 mm,满足了巷道掘进、回采期间的正常使用,掘进速度提高25%,支护材料费用降低2.34%.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及巷道单进水平,降低了支护材料成本,避免了坚硬顶板邻空掘巷回采期间的返修。  相似文献   

2.
张延刚 《煤》2021,30(3):82-84
针对干河矿1-209A工作面邻空高动压巷道掘进速度慢、支护成本高和围岩控制困难等问题,结合邻近工作面巷道矿压显现情况和围岩地质力学测试结果,提出采用高预应力树脂加长锚固锚网索联合支护系统。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支护后1-209A2巷工作面两帮和顶底板位移量最大值分别为118.15 mm和196.41 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孙柏彦 《煤》2019,(8):23-26
斜沟煤矿正在进行8号煤层的采掘活动,为提高采出率设计在18106孤岛综放工作面进行留小煤柱沿空掘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合理的小煤柱宽度为5 m,沿空巷道设计采用"锚网索梁"联合支护方式,经现场工业性试验并对巷道围岩位移情况的监测表明,沿空巷道掘巷期间围岩稳定后顶底板最大移近量平均约109 mm,两帮最大移近量平均约251 mm;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约289 mm,两帮最大移近量约499 mm,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埋深软弱围岩巷道底臌防治困难等问题,以万家庄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回采巷道底臌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锚网索+高抗框型支架"治理底臌技术,利用FlAC软件模拟在巷道掘进和回采期间的支护效果,并进行工业性试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为40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82mm。  相似文献   

5.
李景锋 《中州煤炭》2018,(8):231-235,238
金达煤业10107运输巷采用架棚和锚杆联合支护,支护参数不合理,巷道受动压影响变形严重,两帮移近量达800 mm,底鼓量达1 500 mm,巷道需要多次返修。为解决巷道支护难题,在该巷内进行了地质力学参数测试,分析了支护存在的问题及动压巷道围岩受力特点,提出了高预紧力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井下试验。结果表明:新支护在巷道浅部围岩形成刚度较高的预应力承载结构,矿压监测结果显示巷道顶板下沉量43 mm,两帮移近量95 mm,巷道支护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满足矿井正常回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店坪煤矿2003巷掘进过逆断层巷道的合理支护方案,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变形特征,最终提出了掘进巷道过逆断层期间巷道的锚网索合理支护方案,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掘进巷道过逆断层前后巷道围岩锚网索支护方案中,锚杆长度2.5 m,锚杆间排距600mm×600mm;锚索长度7 m,锚索间排距为1000 mm×1200 mm;2)巷道顶板的垂直变形和两帮的水平变形均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其中最大顶板下沉量为100 mm,最大两帮移近量为29 mm;3)现场实测结果显示在巷道掘进21天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的增长变化不大,最终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维持在95mm和60mm左右。掘进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巷道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晋煤集团赵庄煤业大采高工作面巷道(53202巷)为研究对象,针对在相邻工作面回采条件下进行巷道掘进的工程特点,对巷道合理支护方式及应用效果开展研究,设计了"锚、网、索、注"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巷间保护煤柱宽度由50m减少至25m。巷道在其服务期间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805mm,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880mm,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150mm,能够满足后续工作面的回采需求,为留设保护煤柱、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井软岩巷道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超化煤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原支护失稳的主要原因,被动支护不能适应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高强稳定型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其中第一次高强预应力锚网支护及时加固巷道围岩,并与围岩共同形成有效承载结构,第二次锚索补强支护提高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73mm,两帮最大移近量仅为51 mm,顶底板平均移近速率约1.62 mm/d,两帮平均移近速率约1.13mm/d,有效控制了深井软岩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9.
张健 《煤》2021,30(5):35-37
为保障5016巷沿空掘巷时围岩的稳定,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的分析,通过分析巷道掘进期间煤柱和围岩变形规律,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6 m,根据巷道的地质条件,设计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巷道顶板采用全锚索支护,煤柱帮采用锚杆支护,回采帮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在巷道掘进期间进行围岩变形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掘进期间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的最大值分别为98 mm和168 mm,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辛置煤矿2-208运输巷掘进期间围岩出现明显的失稳变形现象,通过矿压监测、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巷道围岩的破坏情况和机理,提出采用中空锚索注浆进行加强支护,确定合理的注浆压力为3~5MPa,设计锚网索+注浆支护技术的具体方案,应用期间进行围岩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最大位移量保持在100mm以下,工作面回采期间,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378~519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50~750mm,围岩整体稳定,巷道断面基本满足工作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