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交换的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一份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即《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该条约确立了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交换的新规则——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多边系统。考虑到未来我国可能在国内落实获取和惠益多边系统的有关要求,本文拟就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交换规则的演进、获取和惠益分享多边系统及其实施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以便促使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早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国家种质库保存的花生种质资源姬印莉,陈贞(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00081)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共有花生种质资源5300多份,其中包括农家品种、新培育的优良品种、国外引进材料以及野生种等。1987年起花生种质资源陆续...  相似文献   

3.
正在昆明召开的全国作物种质资源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创新联盟宣告成立。据介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创新联盟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成立的专业联盟。该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通过重大科技任务牵引、优势科研资源集聚、科学运行机制保障等手段,集聚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科研优势资源和力量,构建统一高效的  相似文献   

4.
继2016年11月21日公布首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37处后,2020年10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33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这标志着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评定工作开展以来,我国花卉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加强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合理利用,为花卉品种创新储备丰富的育种材料,实现主要花卉品种国产化,对满足我国现代花卉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室外营养体保存的国家种质资源圃,本研究以其中的1200份甘薯资源为材料,22个农艺性状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和变量聚类两种方式对农艺性状进行降维处理,两步聚类、快速聚类和分层聚类3种聚类方法结合5个地理来源对资源分组,组内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核心种质,依照上述方案共构建出含15个甘薯核心种质的样本库。通过变异系数、标准差符合率和极差符合率评价15个构建方案的数量性状的代表性,多样性指数和表形频率方差评价质量性状的代表性。结果表明,以变量聚类进行降维、两步聚类结合地理来源分组、组内随机取样为甘薯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案,采用该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样本很好的保留了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植物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构建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方法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植物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今后在核心种质构建方法中,应加强对取样策略、核心种质管理与有效性检验等问题的研究。尽快建立一批我国原产的、重要的植物遗传资源的核心种质,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种质创新能力,为我国植物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要闻     
正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拟3月开建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近日在该院2019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备受瞩目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建设正在强力推进中,项目拟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设计容量达150万份的世界最大规模作物种质资源国家库,实现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全覆盖集中长期保存。中国农科院已成立院所联合工作组,全力推进项  相似文献   

8.
覃初贤 《种子世界》2013,(11):40-41
作物种质资源是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贮藏是以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完整性和高活性,能通过繁殖将遗传特性传递下去。广西是我国作物遗传多样性地区之一,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多种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好的抗源。种质库中贮藏作物种质的种类丰富、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为了妥善安全保存好种质资源,防止经千辛万苦考察、采集、征集和交换、引种等收集保存的国家宝贵种质资源得而复失,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实践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现形成了一套种质资源贮藏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上取得一批新成果方嘉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通过“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我国已对30余万份纳入国家种质库和国家种质圃的作物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部分种质的品质,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评价,并且鉴定评选出...  相似文献   

10.
芍药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扬州芍药在历史上颇负盛名.芍药品种丰富,花容绰约,花色艳丽,观赏价值很高,是当下颇受市场欢迎的鲜切花.今年10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中,“扬州大学国家芍药种质资源库”名列其中. 自2007年开始,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芍药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我国芍药生产对现代科技的需求,致力于芍药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创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从3月16-17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获知,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收集与引进作物137种,种质资源16207份,共编目16371份,有30种作物10528份种质资源经繁种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有79种作物1585份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繁殖入国家种质圃长期保存,2016年新增入库圃  相似文献   

12.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2.3万余份,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的利用率仅为1%左右,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尤其是缺少多年多点的评价,难以有目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1%)的同时,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在构建方法方面,从SSR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4个方面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大豆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品种     
正我国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超47万份近日,在山东泰安组织召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6年度工作会议。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70295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资源已突破40万份,达到404690份,43个国家种质圃保存资源65605份。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在会上指出,2015年  相似文献   

14.
以地理来源分组和利用表型数据构建中国小豆核心种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宁  程须珍  王素华  王丽侠  赵丹 《作物学报》2008,34(8):1366-1373
中国国家种质库里保存着4 877份小豆(Vigna angularis)种质资源,但仅有部分资源在小豆的改良中被利用。构建小豆核心种质, 不但能简化管理, 而且可以提高遗传资源在小豆改良中的利用效率。根据我国小豆的地理来源进行分组, 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表型数据, 以类平均法聚类构建了中国现有小豆核心种质, 共435份资源, 占资源总量的8.92%, 涵盖98.3%的表型变异类型, 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相互适应的遗传复杂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到了适当的保持。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方差F测验、表型频率分布、χ2测验等分析表明, 所构建的小豆核心种质可以作为整体资源的代表性样本, 在小豆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二号库已于1986年10月15日建成,该库的建设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部分资助。这个库的建成将为妥善保存我国丰富多采的作物种质资源创造良好条件,从而造福于子孙后代。现将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一百多年来,我国已从53个产棉国引入国外棉花种质资源100次以上,引入种质2222份,其中,陆地棉2013 份,海岛棉209 份,引种种质份数最多的5个国家是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埃及.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收集到国内外陆地棉682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350份、海岛棉585份、亚洲棉378份、草棉17份、多年生野生棉41份,合计8193份,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数量稳居世界第4位.这些种质资源分别保存在北京国家长期库、青海省复库和安阳中期库,野生棉保存在海南岛棉花种植圃.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棉花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近20年来,向9个国家和我国23个省(市)发放棉花种质资源10855 份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榴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中国石榴的核心种质,对中国石榴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石榴135份总体种质的14个植物学、农艺学性状,采用Popgen Version 1.31软件,分析总体种质、初级核心种质以及8个不同产区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以欧氏距离平方为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对总体种质进行系统聚类,采取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法,构建石榴初级核心种质。对不同产区初级核心种质、总体种质的香浓信息指数以及总体和初级核心种质性状的Nei基因多样性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计算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性状的符合率,以检测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35份总体种质的观察位点数是2-6、有效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211-4.084、Nei基因多样性系数0.174-0.755、香浓信息指数0.317-1.511。选取41份资源构建了石榴初级核心种质。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遗传多样性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14个性状均值、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平均符合率分别为96.77%、95.1%、93.7%、92.1%,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概括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的遗传组成,地理起源,配合力效应以及热带地区或国家主要应用的种质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结合我国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就如何充分利用热带种质,拓宽我国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构建我国新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中国种业》2019,(5):103-103
从3月21-22日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9年工作会议”上得知,2018年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0万份。新收集各类资源9704份,入国家库圃资源10485份,长期保存资源总量达502307份(其中国家长期库435550份,43个种质圃66757份)。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23092份种质的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并评价筛选出781份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为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三是资源得到妥善保存。完成库圃种质资源活力监测12640份,及时更新复壮活力低、长势弱、病害严重的种质10022份,确保了国家库圃资源的安全保存,为分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效显著。通过在线公布优异种质目录、田间展示及定点定向服务等方式,向种业创新、基础研究等提供种质资源36792份,支撑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产业技术体系402个、育成品种85个、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12项、重要论文355篇、著作23部,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卢新雄  崔聪淑 《种子》1991,(3):62-63
1984年我国建成了第1座容量23万份的国家作物种质库1号库。1986年我国又建成了第2座容量40万份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号库,并于1988年投入使用。至今,国家作物种质库(以下简称国家库)已保存品种资源21万份。与此同时,国家库已逐步形成种质贮存的管理标准。现对国家种质库2号库实行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