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崇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44-1745
中心血站是一个采供血机构,肩负着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的重要职责。与采供血相关的仪器设备,是血站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是血站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随着输血科学的不断发展.血站的仪器设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仪器设备对输血工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为保障血站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管理好仪器设备是关键之一,现就本中心血站的设备管理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肇庆市中心血站于1992年5月成立,负责全市8个县(市)区医疗机构全血和血液成分的采供业务。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由建筑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单一供血站,发展成为建筑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集血源管理、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输血医学科研、业务指导、治疗性输血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心血站。  建站以来,血站切实把好血液采、储存、检验、供等的质量关,对血液质量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多次通过省血办的检查验收,全市从没有发生1例因输血而造成污染或引起传染病的恶性事件。  在抓好血站建设的同时,积极…  相似文献   

3.
输血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安全血液和安全输血,涉及到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无偿献血人群等方面,覆盖了从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运输以及血液的配型、输注、疗效观察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卫生行政部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强化对血站和医疗机构血液监管;采供血机构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无偿献血服务水平,着力建设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建立和实施覆盖采供血和相关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质量和足量供应;医疗机构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用血,培训输血相关人员,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有效、节约用血。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院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建立长效输血安全机制,提高血液质量和输血技术,确保血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王凯 《医药论坛杂志》2013,(8):F0003-F0004
确保临床供血安全、及时、有效是采供血机构首要的法定职责,血液安全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血液检测技术水平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试点启动的血站核酸检测项目,有效缩短了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窗口期”,为进一步确保血液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随着核酸血液检测(NAT)试点工作的不断开展,检测样本量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在临床输血治疗中起到任何药品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案例时有发生,作为为临床提供血液或血液制品的采供血机构,如何保证血液质量,确保病人输血安全和如何在发生输血医疗纠纷时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是“血站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围绕此问题,笔者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梅毒是以皮肤黏膜为主要损害并累及全身各系统的性传播疾病,经血液传播为其感染途径之一,其危害性在性病中仅次于艾滋病。忻州市中心血站是山西省忻州市唯一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担负着全市十四个县(市)、区的采供血任务。为保证输血安全,确保血液质量,每采一袋血,必须按《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之规定经过初检、复检。为了解本市献血者的基本情况,预防和控制梅毒传播,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
吴建香 《抗感染药学》2008,5(4):258-260
输血科研工作是采供血机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输血医学技术水平的需要。笔者在学习卫生部新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时,结合该站工作实际,就中心血站是否开展输血科研工作及如何开展输血科研工作做了总结和思考,并对中心血站展开输血科研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袁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685-68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输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采供血机构均已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采供血业务中的应用,并逐步向着区域化采供血机构信息系统联网趋势发展,区域化采供血机构信息系统联网是面向管理,真正实现血站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大规模集中化,打破了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协作,实现各部门和各地之间的传输网络、资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血液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现代血液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河北医药》2010,(21):F0004-F0004
河北省输血协会成立于2004年,是全省输血工作者、采供血机构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民政厅的业务管理和监督。河北省输血协会办事机构设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设有协会办公室及“血站管理”、“献血促进”、“质量管理”、“输血技术”、“单采血浆管理”和“血站财经管理”六个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麻冬花  张延祥 《贵州医药》2012,36(9):844-845
铜仁市自《献血法》出台后,全面实施无偿献血,临床用血由采供血机构统一采供,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随着近年来临床用血逐年快速增长,血站供血紧张状况呈持续加剧的趋势.为掌握本区域临床用血疾病种类与用血量的情况,便于血站在供血时按疾病种类对血液需求的轻、重、缓、急和所需血液量作好血液供给,确保急救用血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本区域医疗机构计划备血工作,有利于血站与医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针对性的血源招募工作[J].本文就铜仁市部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按疾病种类分布情况作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田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264-265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输血事业迅速发展,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也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提高血站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血站供血科护理人员形象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环境管理,更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供血库的安全输血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供血库建设和管理是安全输血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采供血机构除更好地做好血液采集和检测。提供充足、安全、便利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及成分,保证输血安全外,对临床能否合理正确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应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在加强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策略促进开展有效的临床输血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条形码” ,它是一种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特殊编号。严格地讲 ,它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 ,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事实上 ,条形码是唯一的可直接重复产生“0”、“1”比特流的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1 条形码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 ,我国输血行为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编码方式五花八门 ,不论是血站还是医院 ,都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 ,但由于各采供血管理软件在代码和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给采、供血机构之间信息联网…  相似文献   

14.
采供血机构实行血液集中化检测,是优化血站资源配置、保证输血安全的必然措施[1,2],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在血站的应用,以前ALT的测定多采用微板速率法,但它在试验温度、反映时间,读板条件等方面所规定的实验检测状态受到手工操作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和医疗救护中不可少的手段,采供血机构一方面担负着给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保证满足正常用血;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意外因素(如突发事件、人为灾害、重大疫情发生等)所造成的血液短缺和供应困难。意外因素可导致下列结果:①短时间内用血需求量比平时大幅增加;②血站的血液采集和供应能力暂时受到限制;③为了满足急救用血采取紧急社会动员而产生的短时间内献血人数增加、血站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耗材数量是否能满足。  相似文献   

16.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于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重点,是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而质量控制是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基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规范了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行为,明确规定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可操作性条文,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在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辅助血站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跟踪监督、动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达到全面提高血站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市场监管     
《上海医药》2002,23(4)
湖北将对18个采供血机构进行改造和建设为控制艾滋病等疾病经输血途径的传播,湖北省政府最近决定,将对全省18个采供血机构进行改造和建设,以彻底扭转该省长期存在的采供血机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机构不健全的被动局面。为实施《中国遏制与防止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自2001年起,国家从国债资金中拨出专款12.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0亿元,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建设,以争取在整体上改变我国血站的落后状况。湖北省共有13个市、州的18个采供血机构被列入2001年国债专项血站建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输血事业进入了依法治血,实行公民无偿献血制度的新时期。血站作为血液工作的主体,原有的采供血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实施《献血法》的要求,我们通过对上海、浙江等周边几个发达省市血液中心实施《献血法》后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进行了调研,总结出实施《献血法》后血站管理的特点:一是转变观念,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二是转变献血的管理体系,调整血站内部的组织机构,以适应无偿献血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血液质量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某些发达国家,公众已提出要使血液供应的危险达到零,即完全消除因输血而传染病毒的危险.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对血液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血站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纳入采供血管理中,吸取国内外在血液管理上的先进经验,起草了一系列文件,规范了各项操作,为我站的采供血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